法律相关知识整合

1.从社会规则的角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从法律特征的角度: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从法律作用的角度: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从依法行政的角度: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角度: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7.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角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8.从违法与犯罪的角度: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9.从依法维权的角度: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从宪法的角度: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1.从监督权的角度: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3.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14.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我们要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

15.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6.从非公有制经济的角度: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7.从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18.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角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9.从政治协商制度的角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0.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角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1.从国家行政机关的角度: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2.从自由的角度: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我们要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23.从法治与自由的角度: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24.从平等的角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5.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二、具体内容

1.法律与法治

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法治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法律特征:

从立法角度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从执行角度看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从约束范围看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关于违法行为:

①类别: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②一般违法行为:指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因为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点:情节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

③犯罪: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事违法行为,亦即严重的违法行为。

基本特征:

a.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b.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c.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④刑罚:即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类别:

主刑(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补充主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除出境。

⑤刑法的任务和性质:

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⑥我国法律的性质:是我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⑦如何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

A.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B.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C.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5.法律护我成长

①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

a.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b.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6.依法维权

(1)学会通过非诉讼手段维权(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敢打官司(即敢用诉讼手段维权)。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的类别: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3)要善于斗争。

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7.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依法治国的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a.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b.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建设法治政府:

a.政府角度:

①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b.个人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c.“三张清单”:

②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③负面清单:明确企业哪些领域不能进行投资,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量提高社会成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7)树立法治观念:

①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

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③学习、宣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④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8)青少年学法懂法的重要意义:

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②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③广大青少年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宪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与普通法的联系)表现在: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第二,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2)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3)宪法与公民的关系:

①宪法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

②宪法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公民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4)宪法和普通法的关系:不同点:

①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是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包括的全部法律规范、所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制定哪些法律,具体法律制度的内容如何规定,都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长远利益出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 导读:中国的法律的分类有宪法、还有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法、民商法等等;对于不同的法律所涉及到的案件就会不一样,而且在遵守法律时,不仅是普通的公民,而且对于国家的工作人员也需要遵守。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 一、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https://www.64365.com/zs/1322768.aspx
3.我国正式法律的类别有()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我国正式法律的类别有()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法规C.规章D.法律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efbf62bdc4704a8cb7ac51576ad75ac1.html
4.我国法律规定中甲类传染病有哪些法律分析:传染病的类别法律有以下规定:《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9624269.html
5.《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笔记2/2五、法律顾问职业责任类型1. 惩戒处分 2.行政法律责任3. 民事法律责任 4.刑事法律责任 第七章 仲裁员职业伦理 思考题: 1. 我国建立统一的仲裁员职业伦理规范的可操作性何在? 2. 仲裁员职业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论述仲裁员职业伦理与仲裁行业公信力的关系。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015634
6.证券学堂(投资者之家)基金知识基金学堂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构成是什么? 我国逐渐建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券商柜台市场及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等。 金融市场可分为哪些类别? 金融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按标的物划分http://www.yuanquancapital.net/jijinzhishi-show-163.html
7.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8、未经许可从事采购供血活动违反哪些法律法规 答: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八条《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9、血站向医疗机构提供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血液违反哪些法律法规 答: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条第三项https://www.wm114.cn/wen/162/322317.html
8.软件安全:软件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恶意代码防治规定,对恶意代码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制裁。 开展面向恶意代码检测的软件可信验证。从软件特征可信、软件身份可信、软件能力可信、软件环境可信四个方面开展验证。 第十四章 14-1 我国对于软件的知识产权有哪些法律保护途径?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商业秘密所有权https://blog.csdn.net/qq_44005305/article/details/139362823
9.按照效力等级大小我国法律有哪些类别2、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他们之间没有效力高低之分。3、省级政府规章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之间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他们之间没有效力高低之分。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绘制我国法律的效力等级图如下:宪法 ↓ 法 律 (包括相应的法律解释)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4519426898198827.html
10.行测资料2019云南公务员考前必做——法律常识35.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外国公民甲,在其本国抢劫并杀害了一名中国籍游客,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B. 外国公民乙,在中国境内因持有大量大麻被警方抓获,因其本国法律承认持有大麻行为合法,故其行为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https://m.yn.huatu.com/2019/0329/1499403.html
11.寻求法官释法的正当途径法官释法是法律解释的一种,要定义法官释法,可以从法律解释的概念入手。迄今为止,我国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林林总总,有争论却无权威性的定论,张志铭博士在分析建国以来九种法律解释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法律解释的操作性定义,即“法律解释就是解释者将自己对法律文本的理解通过某种方式展示出来”[2]。借此框架,本文暂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10/id/183824.shtml
12.我国代孕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及政策完善研究对代孕实行有限开放的政策,就要求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类别的代孕是法律许可,哪些类别的代孕是法律禁止,人们才能根据法律的规定作出相应的选择,立法的目的才能实现,才能取得良好的执法效果。 1.我国代孕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明确代孕法律规制原则的意义在于:第一,以最明确、最简洁的立法语言规定所有场合下实施代孕行为应达到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364.html
13.一文理清ICP证SP证EDI证的关系及适用嘲;附法规+案例(众筹二、 电信业务有哪些类别? 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我国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主要包含固定通信业务、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等)和增值电信业务两类。 增值电信业务又分为两类: 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为基于设施和资源类的业务, 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为基于公共应用平台类的业务,主要又分为六个小类,详见下图。 http://www.kuaifawu.com/index.php/article/item/info/id/12264.html
14.何挺:法学研究中裁判文书运用的方法论检讨——以刑事法文献为例的基于法律适用的普遍性,研究者必然希望其研究结论能外推适用于整体,而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实际上取决于研究样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或研究总体,因此,样本规模与总体或研究总体的关系就是需要关注的重点。编码发现,在124篇文献中,有9篇说明了样本规模占总体裁判文书的比例,2篇虽未说明具体比例,但说明了由于裁判文书未http://www.hbsfxh.org.cn/index.php/fxyj/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