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政务动态

【民族团结】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九、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二)什么是民族平等

答:民族平等主要是指:(1)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达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异同,都一律平等,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都拥有同等的地位,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各民族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任何民族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拥有特权;(3)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克服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而造成的享受某些权利的制约,使法律规定的民族平等变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三)民族平等政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4)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四)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答:祖国统一。

(五)什么是民族团结

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六)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七)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八)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九)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什么

答:充分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十)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3)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十一)国家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立法权限;(2)对上级机关决议、命令的变通执行权;(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4)培养干部的权利;(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7)对外贸易权;(8)财政管理权;(9)文化教育权。

(十二)为什么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答:少数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同本民族群众有广泛的密切的联系,能更好地体察本民族群众的感情和疾苦,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他们的这种特殊作用是其他民族的干部不能代替的。

(十三)新世纪新阶段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出哪几点要求

答:一是要继续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数量;二是要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三是要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四是要提高层次,不仅要重视培养一般干部,还要特别重视培养少数民族的中高级领导干部;五是发挥作用,对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为他们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

(十四)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五性”特点是哪五个

答: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普遍性、国际性。

(十五)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六)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七)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把经济搞上去。

(十八)什么是民族文化

答: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由多个层面的文化所组成,认识层面的文化包括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层面的文化包括道德、法规、信仰;艺术层面的文化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层面的文化包括建筑、生产工具、日用器具及其制造技术;社会层面的文化包括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礼仪禁忌等。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十九)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l6字方针是什么

答:“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

(二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3)重点推进民居保护与建设;(4))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5)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THE END
1.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漯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电视大赛题3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开展的公益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捐赠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3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诚信有哪些要求? 答:市民要具有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兑现承诺,严守契约。 http://www.luohe.com.cn/news/lhgg/2018/10/1458606.html
2.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负责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答记者问记者:预备役人员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预备役人员法包括“总则”、“预备役军衔”、“选拔补充”、“教育训练和晋升任用”、“日常管理”、“征召”、“待遇保障”、“退出预备役”、“法律责任”和“附则”10章,共65条。主要内容:一是明确预备役人员分类、定位和职责权益,以及预备役人员工作的基本原则、体制机制http://www.81.cn/jw_208551/1021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