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第二十条》口碑逆袭引热议:人生,最该看透这四大真相儿子底线

了解萱草本人最新动态、参与周边抽奖

这个世界或许不属于理想主义者,

但一定不能没有理想主义者。|萱草

文丨帆书·季小念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抉择:

下班路上,你看见一人摔倒在地,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你想上前搭把手,但又害怕因此被碰瓷。

那到底扶还是不扶?

在外吃饭,邻桌女孩被一群混混调戏,女孩反抗无果,一直用无助的眼神望向四周,但大家都害怕惹火上身。

那到底是见义勇为还是冷眼旁观?

而这些令人踟蹰不定的选择,张艺谋导演用电影《第二十条》交出了答案。

影片中,检察官韩明刚刚在市里挂职成功,铆足了劲要转正,结果儿子打了校领导儿子并拒绝道歉,分歧不断的案子又万分危急。

电影从事业到家庭,讲述了法条背后情与法的较量,充斥着法律的严谨无私与生活的家长里短。

影片落幕之后,这四个揭露人性本质的真相,你必须要看透。

01

关于底线:有度与无度,只有一厘米之差

《素书》中有一句话:“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意思是做人一定要有是非观念,懂得底线思维,这样是给自己的行为上一层保障,确保自己永远不会陷入那些无法挽回的境地。

有时候,有度与无度,只有一厘米之差。

影片中,韩明的儿子韩雨辰碰巧遇到校领导儿子张科在校园霸凌,正义使然,他制止了这场霸凌,上去一拳把霸凌者的鼻梁骨打骨折了。

但他见义勇为的行为,直接让加害者成了受害者,他也因此被张科父亲上诉。

在警察局里,张科的父亲带着怒气说:“如果你儿子要再高抬贵手一厘米的话,这(我儿子)眼睛没了。”

只差一厘米,他的正义之举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这一厘米,不就是法律的底线吗?

电影中,还有一个见义勇为的人,因为越过了这一厘米,受到了惩罚。

公交车上女孩遇到流氓骚扰,公交车司机张贵生见到后,果断上前保护女孩,反而被几个流氓暴打。

他本想拿起灭火器自卫,却因为下手没有轻重,最后被判故意伤害,获刑三年。

你看,他们明明是为了正义,为什么坏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正义与暴力之间,只差一厘米的分寸。

越过了这一厘米,就失了底线。

毕竟,“正当防卫”本身,其实就是暴力边界问题。

它与“防卫过当”之间的灰色空间,又能容得下多少暴力动作以及欲望?

而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关键在于能否守住底线。

就像冯骥才所说:“底线是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中。”

人这一生,真正的清醒,就是守住做人的底线。

02

关于善良:善自有万钧之力,无往而不利

有人说:“一个人的善意和爱,是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力量。”

电影中,有三位女性。

一位是家庭主妇李茂娟,一位是检察官吕玲玲,还有一位是聋哑人郝秀萍。

她们身份不同,所处位置也不同,但身上却有着同样的善良与强大。

李茂娟,当儿子韩雨辰对抗校园霸凌时,她是坚定站在他身后的那个人,哪怕面对校领导的施压,她也像只时刻准备战斗的野兽,绝不退让。

吕玲玲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检察院里,为数不多的女性。

但她始终坚持为弱者鸣冤,为苍生请命。为了案子的公平,哪怕停职她也不会妥协。

郝秀萍看似柔弱,实则是最坚韧的女性。

家里有患有疾病的孩子,还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欺辱,但为了一家人的清白,她宁愿跳楼也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有人说善良是最没用的德行,她们却证明,并非如此。

李茂娟的善,让儿子韩雨辰也成了一个正直善良的孩子;

吕玲玲的善,为她坚守了心中正义,还了无数人清白;

郝秀萍的善,触动了大家的心,让案子有了关键性反转。

善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正如杨澜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你要相信善意的力量,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善意地对别人。善意就像空气一样是会流通的,到时会有正面的能量还给你。”

所以,不如拾起自己的善良,拿出善的态度、善的力量。

然后,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如《增广贤文》里所言: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3

关于人性:成年人的世界,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检察官韩明,为了让儿子读市里最好的中学,来到市检察院挂职。

为了转正,他在单位对上司点头哈腰开车门,拍领导的马屁。

遇到来闹事的工人,领导束手无策,他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麻烦。

回过头还要冲着领导露着笑脸,说是领导指导有方。

领导想要随意应付下案子,他立马顺口答应。

韩明的一举一动,无不彰显着年轻时那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早已变成了一个畏畏缩缩的中年油腻男。

他漠然地用冰冷的法条去恒定一切,心中那杆天平早已失了衡。

直到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震荡,他开始反思法与情的连接,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中间的平衡点。

最后,在听证会上,他慷慨激昂的发言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

那一刻,他重新拾起了心中的那杆天平。

其实,成年人的世界,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一边要你坚持自我,守住底线;一边要你盲从大流,随意自在。

当鬼的那部分占上风时,就会为你竖起冷漠的面具。

如果人性的冷漠成为习惯,我们又该如何匡扶正义?

就像生活中的我们,常常被生活蹉跎得沧桑不已,但我们总会想尽办法自救,让自己重焕新生。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超越自己,找回自己,而不是任由自己沉沦下去。

04

关于法律:法律从来不是束缚,而是保护

罗翔曾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法律背后的真理,并不是约束,而是公正与正义的追求。”

郝秀萍的丈夫王永强为了给女儿治病,找村里的恶霸刘文经借了高利贷。

谁知刘文经看上了郝秀萍,以还钱为要挟,恶意猥亵对方。

为了给妻子报仇,王永强挣开绳索,冲出去跟刘文经扭打在一起。

刘文经气急败坏,扬言要砍死对方,说着便跑向车里取刀。

在极度的恐惧下,王永强随手抄起了剪刀,往刘文经身上捅了二十几刀,最后对方不治身亡。

这起案件在过去所有类似的案件中,都是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判刑。

但韩明却认为对方是正当防卫,应该无罪释放。

而这也意味着他们要推翻过去所有类似案件的判决。

这样做,注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就像韩明在电影里所说:“法律是为了让犯罪的人成本变高,而不是让公平正义的代价变大。”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影片的最后,王永强被判定为正当防卫,无罪释放。

回归现实,我们一直束缚自己于法律的高墙之下,生怕踩到红线。

但法律并不是为了约束我们成立,而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

正如《法治的细节》这本书中所说:“法律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它绝不是高高在上,无视民众的道德情感。”

-HAPPYNEWYEAR-

电影的最后,一切尘埃落定。

不管好人还是坏人,都得到了自己应有的结局。

这样的结局,仿佛太过于理想化。

但我们如果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那便在内心活成自己的国王。

这个世界或许不属于理想主义者,但一定不能没有理想主义者。

或许有一天,那个更好的世界会跟着万物复苏一起到来。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ND-

你可能还想看

大年初一,重症美女的“荒唐征婚”刷屏,这才是真实的人间

贾玲爆了,“整容式”近照曝光:暴瘦100斤,颜值逆天,我却笑不出来

THE END
1.民法典背后的隐秘从纸面规则到人心深处的法律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民法典作为一个集成多种法律规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现代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司法实践中的指南针,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同时,民法典也面临着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等挑战。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6573.html
2.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它首先是一种规范思维,从是否具有适当的法律依据出发,来建构社会行为或执法司法行为的正当性基础。比如,刑法领域的罪刑法定原则,强调定罪处刑必须严格于法有据;民商法领域的请求权基础理论,核心内容是“找法”,即探寻一方当事人可向他人主张权利的法律依据。“有没有法律规范方面的适当依据”,往往成为法律思维者临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218227/index.html
3.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4.刑法格言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还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同时,法律只对被告人患严重疾病情况增加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条件,而对被告人在国外等其他缺席审判的情形却规定不一致,也不公平。 从应然的角度,缺席审判属于法院的职权,应由法官自主决定,而不能受制于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后者不能仅以被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TM3OTc4Mw==&mid=2247511804&idx=2&sn=98c3d1d0897fb24441b2e0280a0b972e&chksm=c0b74d54f7c0c4425dc5ff9257bbce4f6a163bc515e0989bfad25f9f887866443c2dfebfb8c0&scene=27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贾玉红JYH^第2章^最新更新:2024本章主要介绍人的本质和人生观的基本问题,以帮助大学生把握人生方向,走好人生道路。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本前提。在中外思想史上,马主义第一次对人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解答。这一解答为我们走出人性自私论的认识误区,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34290&chapterid=2
6.①(人性的本质六、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一、人性的本质 - 生存和繁衍 人性 的 本质 只有两个 , 个体追求 生存 和 繁衍 的本能 就是人性 , 一切人性都要为二者进行服务 ; 只要是 为了 生存 和 繁衍 做的事 , 都没有善恶 ; 狼 为了 生存 , 杀掉了羊 , 不能说狼是邪恶的 ; https://blog.csdn.net/shulianghan/article/details/132434618
7.规范伦理范文11篇(全文)个人共同具有的人性和人格的绝对平等性。因此, 公平本质上是对人性的价值和人格赋予平等的尊重。 在课堂教学中, 公平意味着对学生作为独特生命存在的人格的平等尊重和人性尊严的维护, 平等而无歧视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一方面, 课堂教学公平意味着学生作为平等的一员应得到基本的尊重而使权益免受侵犯, 作为独特性的存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dr9y518.html
8.法律,大多是站在人性本恶的角度制定的吗?法律,大多是站在人性本恶的角度制定的。 否则,古今中外,也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金科玉律了。 当然,法律的本质终归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你是统治阶级,你有权有钱,那法律规则就是为你服务的。 你是资产阶级,没权但有钱,法律规则也是可以改变的。 https://www.jianshu.com/p/e89c87a7d4bd
9.跟熊浩学沟通本质上,积极聆听的意思是保持和言说者的应和,与对方同幅振动。这种同幅振动,既是身体的、内容的,也是情感的,所以学者会告诉你,在聆听的过程中保持眼神的交替,保持身体的前倾,不要乱切换话题,保持对对方的尊重和话题的投入,始终对整个言说过程投入兴趣。 https://www.meipian.cn/2jzt5ahs
10.潘天强:马克思人性观的现代解读法律价值3、人性中的阶级性。 人类以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区别于动物,所以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与动物有了本质的不同,有了更丰富的内容。由于人的需求的全面性,使得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更加彻底,人类只能以生产分工的形式来满足需求,因而人类的社会关系变得异常复杂。法律、道德、政治、经济都成为调节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490
11.伦理学复习笔记● 1、揭示和论证道德的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2、概括和阐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 3、应用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般价值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规范,具体地研究和回答当代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大量实践问题。 ● 4、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道德文明成果,积极汲取当代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06406341/
12.威廉·莎士比亚总之,威廉·莎士比亚的全部创作作品的基础核心思想在于人文主义或是人道主义精神,是基于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揭示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冲突,进而在这些矛盾冲突中碰撞出人性的闪光点。 揭示人的本质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威廉·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是一致的,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中的欲念使人区别于禽兽而成为人https://www.maigoo.com/citiao/14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