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学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白云九小潘雪玲
一、前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进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才能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宏伟复兴的中国梦供给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目次
01宪法修正案概述
02宪法序言片面的修改
03宪法条款片面的修改
04监察委员会05宪法修正案的重大意义第一章宪法修正案概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表达。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置。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阅历、确认新成果、作出新模范,才能具有耐久的生命力。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举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回溯我国宪法进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的宪法一向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施行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22年、2022年五次修改,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办。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22年3月11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大会主席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宪法修正案草案对现行宪法举行了共21处修改,其中十一处与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十一个方面的主要内容01确立科学进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02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其次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03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04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创办进展历程的内容
05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06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07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08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09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
10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11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修改全国人大特意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等其次章宪法序言片面的修改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
修改前内容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前)“在长期的革命和创办过程中”(后)“在长期的革命、创办、改革过程中”(前)“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办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后)“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办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宏伟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改后的完整段落“中国革命、创办、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精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彼此崇敬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进犯、互不干扰内政、对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那么,坚持和平进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进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进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进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第三章宪法条款片面的修改宪法第一条其次款修改前内容“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修改后内容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宪法第三条第三款修改前内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修改后内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视。”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视。”
宪法第四条第一款修改前内容“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进展各民族的对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后内容“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进展各民族的对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宪法其次十四条其次款修改前内容“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进展各民族的对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后内容“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进展各民族的对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这一款相应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举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导,举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导,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宪法其次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举行宪法宣誓。”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以下职权”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七项至第十五项相应改为第八项至第十六项。
宪法第六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以下人员”中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四)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四项、第五项相应改为第五项、第六项。宪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修改前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承担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后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承担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宪法第六十七条修改前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以下职权”中第六项“(六)监视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修改后内容
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修改前内容“监视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视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后内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宪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修改前内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承担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后内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议论、抉择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视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抉择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抉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个别代表。”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修改前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导、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创办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筹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抉择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修改后内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导、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创办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筹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抉择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第四章监察委员会第五十二条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第七节
第一百二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第一百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增加五条,分别作为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二十七条。
监察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
监察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若干人
委员若干人
完善国家主席任期任职制度意义重大关于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的修改,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党和国家历史阅历的根基上,从新时代坚持和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提出的重大举措,对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才能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修改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体制的一致性,使“三位一体”领导体制在宪法上得以贯彻和表达。实现了党章和国家根本大法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规定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维护国家兴旺兴隆和长治久安。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进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完善进展的内在要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国家进展的根本任务、奋斗目标、战略步骤,有利于更好地团结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宏伟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进一步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那么,有利于稳定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为国家进展和民族振兴供给固执政治保证。
2022年新宪法修正案心得体会1.本次宪法修改突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制度本色,充实了武装人民头脑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本色,扩展了进展理念和进展文明的进展本色,透露了国家交往与世界进展新理念的世界命运本色,统一了国家监视机关建构与运行的组织保障本色,强化了改革过程的独立性、不成替代性的进展动力本色,凸显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本色。他谈到,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保卫宪法尊严,就是保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2.此次宪法修正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11个方面的修改内容都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创办和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对创新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一是要坚决拥护宪法的修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冲突发生了变化,而要解决新的冲突,宪法也务必与时俱进,为新时代保驾护航。二是要认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与西方宪法sss的本质识别。这次修正案在序言和总纲中都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和时代性。三是要深入理解宪法修正案中删除了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限制,这一修改强化了“三位一体”的国家领导体制,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四是结合学校实际,实时做好宪法的宣传和教导工作,弘扬宪法精神。要在全校开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活动,培养师生敬畏宪法、保卫宪法、践行宪法的意识,让师生成为宪法忠实的崇尚者、遵守者和保卫者。
3.修宪表达了新时代新成就,凝结了新时代新共识,是为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所作的重大制度安置,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筑牢了宪法保障。依法修宪对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行政都有很重要的示范和保障作用,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华中农业大学章程》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学生工作部部长漆勇政结合大学法治教导谈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和民族的梦想,其宪法意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公民对宪法的态度。要组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专题学习,引导大学生积极拥护宪法的修订,树立遵守宪法的意识和规矩意识,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学法、知法、懂法、护法,进而更好的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创办者和稳当接班人。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首要任务、重要任务、重要保障等方面对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举行了传达。学校应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坚持依章程治校,进一步推进学校事业向纵深进展。
4.这次宪法的修改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自信。更加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更是要突破过去西方政治民主的制度体系的束缚,去设计和完善中国人自己的制度安置。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的、概括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处社会土壤的产物,是由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进展水平、现实课题等等共同作用、内生演化的结果。我们与时俱进修改宪法,同样是顺应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必然结果,正是带着这种自信,我们党把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写入了宪法。从法的角度而言,修改宪法事实上也是一次生动的实践,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也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表达。
2022宪法将修改哪些内容?2022宪法修改前后比较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片面内容的建议如下:
说明:2022年关于修改宪法片面内容修改前后比较(下划线代表新增、删除线代表删除)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片面内容的建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创办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创办、改革过程中”;“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办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办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宏伟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自然段相应修改为:“社会主义的创办事业务必依靠工人、农人和学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气力。在长期的革命、创办、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加入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办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宏伟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持续稳定和进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举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办、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进展。”
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创办”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创办、生态文明创办”;第八项“(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修改为“(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第四十七条宪法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其次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