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在很多人心里是十恶不赦的毒妇,淫娃。
武松杀潘金莲,
不但是替哥哥武大杀的,
也是替一代代的读者杀的。
潘金莲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一个该死的淫妇。
无论潘金莲的追求怎么合理,她毕竟是杀了亲夫,她是一个杀人犯。
从古至今,不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谋杀都是犯罪,都应受到惩罚。
所以潘金莲的死是罪有应得。
人们根本不会去同情她,
反而大多数人对于她的死,觉得大快人心,值得庆贺。
打虎英雄武松,为民除害。
不但打死真虎,也把这个恶毒似虎的淫妇打死了。
真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在法律面前是这样的,
不但潘金莲得死,武松也得死。
因为他们手上都有人命案。
可偏偏大部分人觉得武松不该死,也不能死。
难道英雄不受法律约束?
这就说明了,在法律准绳外还有一些别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所谓的道德正义。
武松完全符合人们的道德正义审美。
所以武松在一代代读者心里是完美的英雄,
即使他杀了人,人们也会原谅他。
而潘金莲就真的被道德和法律一起判了死刑吗?
法律这一块判死刑是无可厚非的,今天我们也不去讨论。
我们就在道德正义这一块,来说一下潘金莲究竟该不该死。
在我看来,潘金莲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
并不是书中所写的那样,完完全全是一个毒妇。
她从寻找自我发展到谋杀亲夫,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
她触犯法律,完全是与封建法律是否公正有关。
不公平的封建法律,不但把武松那样的英雄逼上了梁山。
也逼着潘金莲杀了老公,不过这个原因被作者巧妙地隐藏了。
作者成了一个催眠大师,控制住了大众的思维。
让大众相信了他所说的,潘金莲就是一个十足的淫妇。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
可能每一个小说家背后都是一个操控人心的高手。
为什么是当时的封建法律逼着潘金莲杀夫呢?
其实说到这,就很浅显易懂了。
封建社会的法律并不是以正义为基础而设置的。
比如有关妇女的法律条款就规定:
男人自亲王至庶人,皆有权娶妾;而妻妾则不得有二夫,违者以奸论。历代律例还规定,夫可按七出之条休妻,而妻不得弃夫,等等。
这些条款,只维护了男人的自然权利却损害着妇女的根本利益。
你说这样的法律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呢?
在这样一个女性受不到保护的封建年代,
女性如牛羊一样买卖,
她虽生犹死。
这会儿的法律正义在哪?
所谓的道德正义在哪呢?
道德正义有时候丢三拉四,有时候也未必把援手伸向弱者。
武大不休了潘金莲,潘金莲就会一直生活在这种压抑的日子里。
一辈子面对一个不爱的、样貌丑陋的男人。
她凭什么,为了你们心目中的道德正义而去委屈自我。
既然封建法律剥夺了她的权利,那么,当潘金莲不顾封建法律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