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顶层设计上,我国已经形成了“1+1+1+1+N”的法律政策体系。前四个一分别是指:“一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门法律,也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根本法律依据和指引。“一条例”,即《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这是依法预防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的重要制度保证,是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抓手。“一标准”,即《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这是研究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基础,有利于中小企业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分类管理和科学决策。“一规划”,即《“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这是促进“十四五”时期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指南。最后一个N是指近年来出台的各项综合性政策文件,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七部门《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围绕落实以上“1+1+1+1+N”的顶层制度体系,各部门各地区出台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2020年以来,为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在综合性纾困方面,包括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以及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密集出台。在具体政策举措方面,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减免、房屋租金减免、延期还本付息、社保费公积金缓缴、水电气费缓缴、上网和宽带费用降低、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力度空前。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各类政策措施33项,各省区市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20余个。这些政策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减税降费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小微企业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8万亿元。
总的来看,在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和各类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经受住复杂严峻形势考验,今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1%和1.6%,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呈企稳向好态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