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事实。一般来讲,现代国家确立首都必须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我国宪法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但日本却是个例外,日本也是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法律明确规定首都的国家。
这是为什么呢?
在古代社会,一国之都往往由君王决定,君王的诏令等同于国家法令。明治维新前,日本天皇一直居住在平安京,也就是今天的京都。从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1868年天皇迁都江户,这1074年间,京都一直履行着首都的职能。所以,到今天,在很多日本人心中,京都仍然是日本的首都。
1868年,明治天皇下诏将江户改为“东京”,次年将皇居迁至此处,并将东京定为首都。
二战结束后,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体制,天皇只是象征性存在,没有实际权力。日本宪法也并没有对首都作出明确规定,日本实际成为没有首都的国家。
直到1950年,日本颁布了首都建设法,这部法律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将东京规划和建设为我们和平国家的新首都,以充分发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功能。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第一次得到法律认可。
然而,好景不长,1956年,日本却废除了这部法律。所以,法律意义上的东京是日本首都只存在了短短的6年。
也就是在同一年,日本又制定了首都圈建设法。
这部法律把首都圈定义为东京都及其周边地区合并起来的区域。虽然没有明确将东京定为首都,但是其措辞也基本上默认了东京就是日本的首都,东京已经实际成为没有被法律承认首都的“实际首都”。
这话可能听起来有点拗口。
直到今天,日本也没有一部法律出来承认东京作为首都的合法地位。
那么,东京为何会成为“实际首都”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城市要成为一国之都,决定因素之一是国家政治功能。
日本是一个三权分立国家,日本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也就是国会、内阁和最高法院,均在东京。换句话说,东京拥有了决定日本国家运转的最主要政治功能。
此外,东京也是各国大使馆所在地。从国际上看,政治职能集中的城市将被默认为首都。毕竟,大使馆与日本政府联系有着地理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