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旺律师:中国公民为什么“信访”而不“信法”?

一方面是浩浩荡荡有增无减的信访大军,另一方面是相对门庭冷落的人民法院,“信访”而不“信法”是国人一景。作为一名基层律师,进出于法院如入家门,和上访者也接触频频,对“信访”和“信访”都有深刻体会,在笔者看来,“上访”和“维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社会现实。所以,笔者,愿和大家共同探讨“信访”而不“信法”的深层次原因。

一、何为“信访”与“信法”?

在我看来,“信访”、“信法”两词是被通俗化了。

1、“信访”,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告状”的行政手段解决问题

主要渠道有:向单位领导反映、向政府反映(信访局)、向人大反映、向监察部门反映、向政法机关反映。

2、“信法”是通过诉讼和仲裁的法律手段解决。

主要渠道有: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诉讼、刑事自诉、仲裁。

二、信访而不信法的成因

(一)、受传统文化和传统体制影响

1、受传统文化影响

首先,中国有上下五千的传统文化,形成是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体系,然而儒、释、道三家无任何一派是主张“诉讼”和“打官司”,所以,中国人不喜欢诉讼,这一文化至今对中国公民仍有影响。

其次,中国人渴求和推崇的某个清官出现,而不是某个机构和组织。

古代中国人最推崇的是包公、海瑞等“青天大老爷”,而不是某个机构和组织。

再次,媒体的误导。

近几年的媒体也大肆渲染了想当于过去包公式的“青天大老爷”的个人英雄。说某个个人解决了几年无法解决的上访难题,找某个人必然是通过上访的途径而不通过法院。

2、受传统体制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许多朝代没有专门的“法院”,而是行政和司法不分,行政机关也是审判机关,到“衙门”也是通过“告状”和“上访”。至到清朝末期,才有严格意义上的法院,据今才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次,文化大革命期间司法机关不复存在,基本上行政权代替司法权。

再次,司法机关行政化。我们的司法机关受行政干涉非常严重,行政机关控制和领导着司法机关。

所以,中国公民对习惯于“告状”、“上访”而陌生于“诉讼”和“法院”。

(二)、“信访”成本偏低,“信法”成本偏高

1、信访无需文化和专业知识,诉讼则需要

对于上访告状之事恐怕无需文化,老人、小孩、妇女都能为之;诉讼却需要一定的文化和专业的法律知识,虽然我国的民事诉讼规定了可以口头起诉,但许多法院则把递交诉状作为必须。

2、信访投入较低,诉讼则投入较高

信访前期投入的一张为车票而已,有时甚至连火车票都不需要花。传说某年某月某人到了北京没有了回家路费,便去上访,省信访办来人接回省城,后市里领导又接回市里,乡接回乡里,该同志是专车接送。而诉讼则需要交纳诉讼费、律师费等。

3、信访程序比较简便,信法的程序却比较复杂

信访需要的最多是一张书面材料而已,人人都能为之,而诉讼则比较复杂,需要立案、受理、开庭、判决等程序,许多专业的术语、专业的知识、专业的程序是普通人不清楚的。一位八旬老太一审判决后,法官问她“上诉”吗?她说:“我老了,上不了‘树’了”,可见打官司的活儿不是一般人能玩儿得了的?而且严格的法律和程序也让一般人是摸不着头脑。

(三)、“信法”的路不通,只能走向信访

“立案难,难立案,案难立”是许多律师最大的感叹,也是目前民事诉讼存在最大的问题。

一是,法院怕麻烦,不想“惹事”,逼民上访

世界各国都遵循“司法最终解决”的救济途径,许多国家为了证明司法最终解决,就连被告是上帝的案子也受理。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依照这样的条件,所有的争议都可以顺利进入诉讼程序,立法初衷也是如此,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却制造种种理由向公民关起了大门。

法院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例不胜枚举。

笔者记得有一次因拍卖土地和房屋引起的纠纷,起诉了三个被告:一个县里的村委会,一个是县里的农业银行,一个是省里的拍卖公司。下午二点半去了立案大厅,立案庭长请示经济庭长,经济庭长请示主管副院长,主管副院长请示院长,下午六点钟立案庭庭长告诉我:村委会不能诉,容易引起村民告状,农业银行为县里提供经济帮助,也不能诉,去掉两个被告,可以单独起诉拍卖公司,并且告诉我,前几天,县长因为立案的事把法院院长批了,笔者无语。

笔者经常听到一些法官抱怨道:麻烦的事都找到了法院。

那么,不让麻烦的案件进法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立案。

二是,立案程序门槛多,极不规范,而且“一裁终局”

《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该条对立案审查规定的很清楚,首先是“必须受理”,其次是“七日内作出裁定书”,再次是可以上诉。但现实是:大部分法院不受理的案件都是口头告知,没有任何书面裁定,成了一裁终局,连救济途径都断了,笔者的一位同行律师感叹到:我做了三十年的律师,从来没有见过法院不立案出裁定书的。

信法的路不通,自然而然只能走向信访之路。

(四)、司法腐败的存在,“信法”之后再“信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司法体制的全面恢复,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以江泽民为首第三代中央领导,更是提出了“以法治国”的理念,中国的法治走向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后我国进入“和谐”时代,上访大军在维稳的“控制”和“反控制”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法治却处于停滞状态。

对于许多公民来说,他们抱着对法院的美好憧景,把法院想象成一个说理的地方,充满“公平、正义”的地方,但现实是:首先,一些法官的素质令人堪忧,与司法的进程不相适应;其次,所有的人都不否认中国目前还存在着司法腐败,当然不可避免的还存在冤假错案。

一些人但许多公民抱着“希望”而来,结果是“失望”甚至是“绝望”而去。本来是当事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与公、检、法的矛盾,开始告司法机关,为此,许多地方成立了“涉法、涉诉中心”,专门处理涉及诉讼的类似案件,上访人中,涉法、涉诉又占了相当一部分。

三、信访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职业和致富之路,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笔者没有统计过多少信访是“有理访”,有多少信访是“无理访”?

上访的原因各不相同,是但他们的做法是却是相同的,我的一条微博总结了上访者的行为:“身穿乞丐衣服但不是乞丐,手拿法律书籍但不讲法律,口说真理但不是为了真理,说是不为了钱但就是为了钱。”

在我个人看来,真正委屈的并不多,大部是“无理缠访”,但当人们看到:无论有理还是无理,上访者实实在在能给人们带来利益的时候,有谁又去不上访呢?

十年“和谐”,强大的“维稳”,最大的获利人群就是上访人。有的上访者短短几年就得到十几万,有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有的实现了从平房到楼房的跨越。

在我与她接触的五、六年中,她通过“诉讼”、“上访”等手段,获利超过百万,一个农村妇女,除了上访,从哪儿取得如此的巨额利润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传十,十传百,必然带动更多的上访者,因此,上访队伍象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

上访,之所以愈演愈烈,队伍愈来愈大,与一些官员怕丢乌纱帽毫无原则的“息事宁人”有关,哪个时代,上访和官员的政绩相联系,一些官员当然不管上访者有理还是无理,拿国家的钱摆平,美其名曰:“花钱买平安”,极大地助长了哪些无做人底线无理缠访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损害的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秩序。

四、解决“信访”而不“信访”的途径

(一)、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心可以教化,加强教育引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政府、媒体要进行积极教育,将信访引导到信法上。

(二)、法院敞开救济大门

司法最终解决,是世界各国通用救济途径,法院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行其职责,敞开立案大门,把信访者接纳到信法大门之中。

(三)、形成便捷的纠纷处理机制

各地的信访机关是专门的,但不是问题的解决机关,应当建立快速、便捷的纠纷处理机制,解决小事变大事,小矛盾变成大矛盾的问题;当事人与司法机关的矛盾也应当建立快速通道,以我国的现行体制,各地的政法机关,应当担当此任。

(四)、对“有理访”支持、救助,对“无理访”坚决打击,两手都要硬

分清是非,正确引导,是最为重要的。让真正受了委屈的,要还之以清白,经济救助;无理缠访者破坏了法制、破坏了道德,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挑战着国家公平正义的底线,对无理缠访者必须严历打击,解决过去“不访无利益,小访小利益,大方大利益”的不正常问题,一个“痞子”主宰的社会不没有任何希望的。

THE END
1.欧sir法考秘诀97:法考社会作用——法律在社会中的功能法律不仅是社会现状的反映,更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通过法考选拔出来的法律人才,将以其深厚的法律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推动法律的完善和发展。他们将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7879214
2.法律具有哪些作用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二、评价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三、教育作用。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https://m.64365.com/tuwen/aaansyk/
3.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法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法律通过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这有助于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确保各类社会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572442791671322764.html
4.积分商城平台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积分商城平台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目前为止平台积分商城还存在一部分争议的地方,因为在不同的积分商城运营手上时商城积分的作用就会不一样,存在的法律问题也就随之被引出。那么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来说积分商城中的积分有可能与我们国家的相关法规上有所交集的部分是怎么规定的,让更多的小伙伴可以对使用积分https://blog.csdn.net/Xdoudou_1/article/details/119380047
5.每日宪法小知识:关于宪法,你知道多少?(第六期)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的通知,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的重点宣传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等宪法相关法;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AyNzAwNw==&mid=2650428239&idx=2&sn=ecd92919c9d3aa5f5fb2da3d00816e1e&chksm=bf73359f72920ce4e5b96b1e4ed5020f5ef7b4ed80e1e3945f6dc41b3e13af29d8cbdebd6b9b&scene=27
6.什么是商标注册?商标专用权?商标作用,商标注册流程7、注册商标有哪些作用? 法律保护的是注册商标,未注册的商标不受法律保护,商标核准注册以后受法律保护。商标注册申请人享有专用权,任何组织、个人、团体不得非法使用该商标。 8、商标注册包括哪些程序? 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商标注册程序分为必经程序和特别程序。必经程序是申请人申请商标注册必须要经http://www.gxjlsw.com/shangbiaozhuce/587.html
7.8.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下列关于8.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B.道德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法律不能调节的领域 C.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https://m.ha.huatu.com/2020/0403/1922106.html
8.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3119d49af44102b51ba4776b563dad.html?fm=bdbds59e643442d69b7564190a356bb32160f
9.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应体现法治为主、德治为辅。() 参考答案:错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精心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能够树立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小程序搜题https://m.ppkao.com/wangke/daan/9e60392b78c84a7ea83fde35aa9f5144
10.道德鼓励做的,也是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去做的D.都具有强制A. 都是社会规则,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B. 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 道德鼓励做的,也是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去做的 D. 都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道德和法律都是规则,都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所以A正确;BCD错误,道德自发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b9b4adca7e27fe733248b29e13597de.html
11.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律师普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https://www.110ask.com/tuwen/1040056608408375332.html
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无论是社会的和谐有序,还是个人的人格健全,都有赖于个人品德的不断提升。 2.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4.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20.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学思并重 2.省察克治 3.慎独自律 4.知行合一 5.积善成德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4954348
13.绝大部分人对法律的作用有重大的错误理解法律从来都不是主持正义法律从来都不是主持正义的,法律的作用有且只有一种,就是维护秩序!之所以会给人它是主持正义这样的错误印象,只不过是因为,社会秩序很多时候正好和普通人理解的正义重合。但不是全部都重合。用马克思的话解释,就是法律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所订立的行为规则,根本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很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3/23/5512889_11313105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