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生考公务员考试科目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
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科。行测主要考察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申论同样主要考察五类题型: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申论发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旨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2、必须带齐准考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可进入考场。进入考场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3、监考人员将在考前20分钟左右宣读有关的考试注意事项,建议考生提前到达考场。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答题卡印制在试卷封底内页,考生答题前请沿裁切线先行撕下,并在配套答题卡上作答。卷卡不一将影响考试成绩。
5、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律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申论—律用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作答。报考人员自备橡皮、2B铅笔、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
6、严禁将手机、计算器等各种电子、通信、计算、存储或其它有关设备带至座位,否则将按《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2、法学专业可以考虑单位有:法院:法院是运用法律知识最多、掌握核心业务最多的单位,要求法本或法硕过法考,部分法院要求本硕都是法学专业,对党员没要求。
3、业务多缺点就是比较累,压力大加班严重,工资待遇高于当地同级别公务员。比较能锻炼业务能力,很多法官辞职当律师就是因为他们的业务水平比较扎实。基层法院政治前途一般,普通人退休上限是庭长。
4、检察院:招录条件和法院基本一致,工作压力比法院小很多。现在检察院的核心业务是刑事公诉,所以最累的就是公诉科,其他科室还好,类似综合部门。待遇和政治前途和法院持平,总的来说,性价比略高于法院。
5、纪委监委:强权部门,不仅要求法学专业过法考,还要求党员。工作相当严肃,对自身修养要求也较高,约束严格。工作内容主要是对留置人员进行办案审查,工作环境封闭。待遇和法检差不多,工作压力较大,政治前途好于法检,可以进入党委领导岗位。
6、司法局:司法局主要管律师管理、社区矫正、行政复议、普法宣传等,其中行政复议岗位要求法学专业过法考,其他岗位不要求是法学专业。除了行政复议岗位涉及法律核心知识外其他部门偏综合,工作压力远小于法检纪委,政治前途一般,图个轻松稳定。
7、政法委:权力较大,管公检法司。市级以上政法委招录条件较高,要求法学专业,部门要求过法考或党员。政法委不具体办理案件,更多的是指导和协调,偏向综合,整理文字材料较多。市级以上政法委政治前途较好,区县的一般。
8、政府执法部门:主要是一些具有执法权的政府部门,比如文广旅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等,招录条件法学专业即可,很少要求过法考。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也不轻松,部分单位需要夜间执法,政治前途一般,在本单位管理的领域权威较高。
1、法律专业在公务考试中一般招录的职位为公检法岗位居多,例如检察院、人民法院、或公安系统里边的一些特殊职位。当然具体可以参照历年的公务员招录职位表。
2、其中,检察院和法院是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地方各级检察院上下级为领导关系,地方各级法院为监督关系。公安局是隶属于公安部,是执法机关。总而言之,“公检法”即国家机关为公民执法的三大部门。
3、当然普通公务员岗位可能也会有包含法律专业的。
4、所以,公务员考试中,只要满足岗位限制条件即可参与报考。
根据参考内容,法学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中规定,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的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这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从事法律职业,提高法律人才素质。而对于应届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是法学考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面向法学类专业、公安类专业的考生。其他要求包括学历背景、年龄、政治面貌等。特殊职位报考人员还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录用考核中发现有违纪、违法行为等情况者,视为不合格。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法学考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之一,意味着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法律工作。此外,身体健康和品行良好也是必备条件。
其他要求包括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20周岁、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等。对于那些在法律领域有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的考生,放宽学历条件可以提高竞争力。
4、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对于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