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世界结构”与中国法学的时代使命

显而易见,我之所以主张这三项研究应当倒过来阅读,所要强调的乃是这三项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大体而言,我关于“开放性全球化观”的系列论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法学关于全球化问题的各种论说的反思和批判,阐发或建构一种以中国自身利益或立场为基础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全球化观”:一是矛盾且多元的全球化进程,二是主观且可变的全球化进程。在这里,我努力揭示的是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中所存在的各种隐而不显的问题、中国或中国法学与全球化之间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以及“主体性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出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础。显而易见,上述理论工作为我后来在“世界结构”的观照下提出我的法律哲学纲领,进而对中国法学进行总体性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则是我对中国社会科学所做的总体性分析和批判,因为中国法学只是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当中的一个个案而已。在该文中,通过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的深入探究,我得出结论认为:以这些理论模式为代表的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律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由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还导致了我所谓的“范失”危机。根据这一结论,我认为,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现代化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并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或者说,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现代化范式”支配的社会科学旧时代,并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理想图景”的中国社会科学新时代。

拙著发表后,近年来的世界情势的演变、尤其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为我们提供了对由西方所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秩序进行深刻反思的机会。对此,我想简单强调如下两点:

第一,以“世界结构”为观照,包括法律秩序在内的中国社会秩序的建构必须服务于中国的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这一主张的哲学根据在于:每个伦理性的存在物对自己都有一种本真性(authentic)的想象,个体如此,文化族群如此,作为伦理共同体的国家也应是如此。借用哈贝马斯的话讲,“权利系统对不平等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差异都不能置若罔闻,”“权利实现的过程确实嵌入到要求作为政治重要组成部分之商谈的语境之中——人们要对被认可为本真的(authentic)共享善观念和可欲生活形式进行讨论……由于伦理-政治决定是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其法律规章(regulation)表达的是整个民族之公民的集体认同(collectiveidentity),它们能够激发受歧视的少数反对麻木不仁的(insensitive)多数文化的文化斗争。引发这种斗争的不是法律秩序的伦理中立性,而毋宁是这一事实:每一个法律共同体和每一个实现基本权利的民主过程都渗透着伦理的印记。”[⑧]如果我们将中国作为一个文化族群或伦理共同体的话,法律哲学必须回应涉及中国人的本真性想象、文化身份以及政治认同等基本问题的“什么是中国人”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必须对以各种形式对《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进行严肃的学术讨论和批判的同道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没有他们的真诚努力,我的学术研究不会这么顺利得到推进,因为正是他们的讨论和批评,“命令”我在回应它们的时候对该论著中所涉及的问题和开放出来的问题做进一步的阐释、完善和推进。最后,我想特别感谢商务印书馆的洪霞编辑。正是由于她极高的职业水平和专业精神,本书再版才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和如此之高的质量与读者见面。

邓正来

2010年10月10日

于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注释:

*邓正来(1956-),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和FudanJournalof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主编。

[②]拙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64页。

[③]参见拙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1页。

[④]参见拙文:《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作为历史性条件的“世界结构”》,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

[⑤]参见拙文:《一种以中国为根据的“全球化观”的论纲》,《河北法学》2008年第1期;《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进路:对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中理论问题的追究与开放》,《河北法学》2008年第2期;《作为一种“国家法与非国家法多元互动”的全球化进程:对“法律全球化”争辩的中立性批判》,《河北法学》2008年第3期;《作为一种矛盾且多元进程的全球化:对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之同质化预设的批判》,《河北法学》2008年第4期;《作为一种主观且可变进程的全球化:对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之客观必然性预设的批判》,《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开放的“全球化观”与“主体性”中国的建构》,《河北法学》2008年第6期。

[⑥]参见拙著:《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开放性全球化观与中国法律哲学建构论纲》,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⑧]JügenHabermas,TheInclusionoftheOther:StudiesinPoliticalTheory,CiaranCronin&PableDeGreiff,Cambridge:PolityPress,1999,p.208.

[⑨]转引自张啸涛:《“动漫帝国”倾销中国》,载《凤凰周刊》2006年第16期,第63页。

[11]参见刘擎:《“历史终结论”面对的中国模式》,载《东方早报·书评周刊》,2009年9月20日。

THE END
1.中国法律体系由几个部门组成中国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构架由()构成。 A.部门规章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国标 E.地方性法规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部门法为主体,由下列哪项组成的统一的规范体系A.基本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部门法为主体,由下列哪项组成的统一的规范体系 A.基https://www.shangxueba.cn/zj20277.html
2.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三部分:第一,立法体制。立法体制是指国家关于立法主体的组织系统、立法权限的划分和行使制度。有的认为立法体制就是立法体系,有的还认为立法体制即就是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我认为立法体系这样的概念不够准确。“体系”一词与“体制”一词不同。汉语中的“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dhFuECdjBYDc.html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统帅,以()为主干,以()为重要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统帅,以()为主干,以()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A.宪法刑法民法B.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C.宪法刑法行政法D.宪法法律民https://www.shuashuati.com/ti/5501e62a23e949e9a11eb5930c17da47a2.html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六、法律体系:在一个国家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所组成的法律部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即部门法体系。 七、部门法:(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称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https://m.64365.com/tuwen/657569.aspx
6.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原则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法理学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考研备考法硕的同学,法理学要好好学习掌握,里面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想顺利考研,从这里开始好好学习吧。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将给大家分享考研法律硕士法理学的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立法概述和原则。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08309.html
7.付子堂朱林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构成(下)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内化为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又能在世界法治格局中争夺法治话语权,为世界法治贡献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和中国心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论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1305
8.网络安全4.1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数据保护指令》三、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律 3.1 网络安全法 3.2 个人信息保护法 结论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了网络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保护了网络用户的权益。以下是网络安全的一些主要法律法规。 一、美国的网络安全法律 https://blog.csdn.net/u010671061/article/details/133875768
9.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pdf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雷 磊 内容提要 :中国学界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主题上经历 了数次范式转换 , 目前的 代表性学说为 “新三要素说”。这一学说的形成有其层层相 因的发展脉络和合理 性 ,但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缺陷,根本原因在 于误识 了逻辑结构理论所要解决的 问题 以及逻辑结构的性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219/144885426.shtm
10.我国宪法由几部分内容构成我国宪法由几部分内容构成:我国宪法由八部分内容构成,宪法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法律依据】《宪法》第五条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37250742.html
11.法律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律师普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是其他法律、https://www.110ask.com/tuwen/17811163668935382878.html
12.中国法学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 中国法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中国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1]。反馈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900374
13.法律体系由什么组成法律体系由什么组成更新时间:2023-12-27 20:51 6112人浏览 法律体系由什么组成 石晓敏 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答 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组成,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 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4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