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此幅手卷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所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长11米,画心8.24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比著名的《伏波帖》(8.20米)、《诸上座帖》(7.29米)还长。《砥柱铭》手卷为行书,用笔凝练有力,结构开合有度。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砥柱铭》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这是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中。在2010年6月3日晚举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大字行楷书《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二、王羲之草书《平安帖》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个字,延展开这幅草书帖,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体势多变,各有异态,为双钩摹本。《平安帖》最早见于《宣和书谱》著录,后刻入北宋著名的丛帖《绛帖》。2010年11月20日20时57分,王羲之高古摹本《草书平安帖》在北京嘉德秋拍夜场以2.75亿元为3391号买家竞得,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3.08亿元。
三、曾巩《局事帖》
四、赵孟頫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心经》点画遒劲,结体宽绰秀美、骨架劲挺,点画之间呼应紧密。此件作品经袁克文题耑并后跋。经项元汴、何溥、成勳、奕訢、王懿荣、袁克文、谭踽盦、谭天祺、张静江等收藏家递藏。据悉,此件拍品买家为甘肃天庆博物馆。
五、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四朝宸翰—宋高宗等南宋皇帝御笔手卷》
这幅作品集南宋诸帝所书团扇和斗方四幅,第一幅题为宋高宗《御笔草书七绝》;第二幅题为宋孝宗《御笔楷书七绝》;第三幅题为宋光宗《御笔行楷书联句》;第四幅题为宋宁宗《御笔行书联句》。每幅均有翁方纲对题。卷首王禔题:“奎章睿藻”。卷尾叶恭绰、程琦题跋,潘延龄、程琦递藏。
六、乾隆帝《白塔山记》
此卷共五卷,包括《白塔山总记》、《塔山东面记》、《塔山西面记》、《塔山南面记》、《塔山北面记》。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为记录登上白塔山后所观四个方面的景色,做成此文。《白塔山总记》及《塔山四面记》用行书写就,四卷共计一千七百余字,整篇笔意安闲,气韵清新,结字方圆兼备,体态雍容和雅,充分体现出乾隆书法艺术的书卷气与富贵气。
七、阎复等《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
此件作品为阎复、家之巽、张楧、牟应龙、方回、杜道坚合力之作。卷尾有毛顺甫题跋。原为蔡乃煌收藏。
八、朱熹、张景修等《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
此卷为经宇道、胡师文、张景修、朱熹、查籥、戴在等九位名贤为徐铉篆书《项王亭赋》题赞之作,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徐常侍篆书之迹》是南唐徐铉为“项王亭”碑而篆书唐代李德裕《项王亭赋》的真迹,亭碑今俱不存。
九、宋克《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
《急就章》临本曾是福建清末章草大家卓君庸的藏品,后有郑孝胥、陈宝琛、罗复堪、林志钧、姚华、余绍宋、梁启超、罗振玉、周肇祥等人的题签、题跋。此幅临作打破了原有的以波挑为主的出锋方式,参以楷行之法,为其日后的“混合体”打下了基础。据悉,这件拍品由山西藏家张小军竞得。
十、张照《张照草书韩愈石鼓歌》
十一、文徵明《行书七言诗卷》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此件作品原为澄怀堂美术馆藏品。文徵明行书以王羲之《圣教序》为基础,得苏轼、黄庭坚笔意。用笔爽利明快,笔锋的转换与笔画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快而不乱。
十二、文徵明《杂咏诗卷》
此卷为文徵明五十七岁致仕后所书,录自作诗十首。此作点画秀丽劲健,结字严谨,是他中晚年后习见的书风。《杂咏诗卷》曾于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着录,贮于养心殿鉴藏。按石渠“凡例”规定,上等书画加钤“乾隆鉴赏”,钤六玺且记载详明,可见乾隆对这件作品宝爱有加。
十三、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此幅《洛神赋》书于赵孟俯四十八岁时,其时赵氏正在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任上,故自署书于松雪斋。此幅作品结体宽博俊美,笔法圆转纯熟,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此册前三开六页赵书已佚,由成亲王永瑆补足。
十四、宋克《杜子美壮游诗》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又号东吴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草隶、小楷,尤善章草,楷法钟王,与宋璲、宋广号称书家“三宋”。草书气势豪放,与祝允明、徐渭齐名。宋克在《杜甫壮游诗卷》中融章草、今草、狂草为一体,浑然成篇,随心挥洒。他跳出了元人草书的藩篱,成为元末明初草书创新之集大成之作,受到后世书家推崇。
十五、苏轼《功甫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功甫帖》为苏轼写给友人郭功甫的告别信,分两行书写。字数虽少,却极富神采,用墨丰腴,结字扁平,笔画以横向舒展为主。据悉,此件拍品的买家为中国收藏家刘益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