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部分真题及答案

自考真题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一大法宝,需要好好利用,而且年份离的越近,参考价值越高。以下是中国教育在线自考频道整理的2020年10月自考部分真题答案,考生可参考试卷题型、分值、重点考试内容及答题规范。

2020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部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劳乃宣认为目的在于教孝而新律没有列入的法条

A.犯罪存留养亲

B.犯奸

C.干名犯义

D.亲属相欧

【答案】A。

2.康有为主张虚君共和所发表的杂志名称是

A.不忍

B.万国公报

C.大同说

D.国报

3.“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主张出自

A.新中国建设问题

B.大同书

C.新民说

D.论不变法之害

【答案】C。

4.孙中山权能分治中,间接民权是

A.罢免权

B.选举权

C.创制权

D.复决权

【答案】B。

5.章太炎反对清朝***统治和蔡元培、陶成章组成了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二、名词解释

36.罪人不孥

【参考答案】孟子反对族刑连坐,刑罚只应加于犯罪者本人,而不应株连其妻室儿女。

37.邓析

【参考答案】邓析被誉为先秦名辩思潮的创始人,自己制定了一部“竹刑”用以对抗体现礼治的“刑书”,被称为战国法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38.庄子

【参考答案】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毁弃一切法度,主张彻底的无为而治。

39.八议

【参考答案】“八议”,指的是八种人犯了死罪,负责官员不能直接处理,只能开具犯罪事实、所触犯的刑律以及该罪犯的具体身份,上奏皇帝,由皇帝交给有关大臣集体议决,议完之后由皇帝最后裁决。

40.五权宪法

【参考答案】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孙中山发展出了五权宪法制度设计方案。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的权能分治学说为直接依据。孙中山的所谓“五权”,就是在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之外,再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

三、简答题

42.简述张之洞对刑事民事诉讼法批判的观点

【参考答案】1906年沈家本、伍延芳草定《刑事民事诉讼法》上奏,遭到张之洞的严厉批驳,从而挑起了晚清立法中的礼法之争。张之洞对刑事民事诉讼法批判的观点为:

(1)诉讼法违背中国固有法律之本原。

(2)这个诉讼法如果颁行,不但难挽法权,而且转滋狱讼。

(3)先制定诉讼法不合法律原理。张之洞认为,西洋各国和日本制定法律,都是先有刑法、民法,然后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43.简述章太炎分四权与置四法的主张

【参考答案】(1)分四权,即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再加上教育权。辛亥革命后,他对四权又做了修正,并增加了纠察权。教育不应随内阁为进退,教育宗旨定后不宜常变,聘任教授必须看其是否具有专门学识,政府不得干涉而设。

(2)置四法是:①均配土田,使耕者不为佃奴。②官办工厂,使佣人得分赢利。③限制相续(继承),使富者不传子孙。④公散议员,使政党不敢纳贿。

(3)章太炎的分四权置四法,旨在“抑强辅微”“抑官伸民”“抑富振贫”,防止贫富悬殊和防止官僚资本垄断国计民生,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基本相通。

四、论述题

44.论述儒家“以国为礼”的礼治思想。

【参考答案】(1)孔子多次表现出对西周礼治的向往。为了解决周礼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恢复和维护礼治,孔子在强调继承周礼的同时,认为可以对周礼有所损益,提出了“仁”的思想体系,并纳“仁”入礼。其中,“爱人”是“仁”的基本精神。孔子纳“仁”入“礼”,为礼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性伦理基础,同时赋予“仁”的思想以鲜明的社会意义与政治目的。“仁”的思想把周礼局限于贵族内部的“亲亲”之爱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范围,但“仁”的思想有明确的等级意义。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法先王”,认为礼治是不变的。

(3)荀子更强调礼治,把周礼改造成为维护官僚等级制的新礼。

45.论述王夫之“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思想

【参考答案】王夫之认为治国、成就一代之制是“任人”优于“任法”,王夫之对皇帝提出了下述要求:

(1)对皇帝而言,“任法”不如“任道”。人君治国要“任道”,但“道”之中仍寓“法”之精义。此种精义为何,用王夫之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2)之所以要从严治吏,因为传统政制的特征是“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各级官吏都是能人,联系于君民之间,所以人君治国,重点必然是治吏。吏治好了,民是不难治的。对老百姓不能像对待官吏那样从严,而应宽以养之。

(3)王夫之是把“严以治吏,宽以养民”作为君王治国之常经,而非一时权宜之计。

(4)王夫之的法律思想紧扣如何成就一代之制这个中心问题,在立法、司法等领域皆有发人深省的论述,尤其是他关于“严以治吏,宽以养民”这一传统治道精义的准确归纳,值得深思玩味。

THE END
1.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2.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中国法律史(第一版教材)形成性考核 中国法律史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 1.《禹刑》 答: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 2.《汤刑》 答: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3.商朝五刑 答:商朝的五种刑罚,墨、剜、刚、宫、大辟。 4.周公制礼 答:在周公支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621738
3.中国法制史题库厂卫名词解释中国法律史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 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 4、《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步封建制成文法典。( ) 5、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凌迟 2、法经 https://blog.csdn.net/2301_76160412/article/details/128535161
4.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docx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中国法律史作业1第一章一一第四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1.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2.汤刑是一种古老的刑事惩罚方法,源自中国古代传统的惩罚之一,最早见于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4295418.html
5.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docx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 参考答案.docx,《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 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史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 《禹刑》 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包括刑名、罪名和一些刑事政策原则。 《汤刑》 汤刑是商代法律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23/5211314101011013.shtm
6.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历年(各专业回忆版)请运用宪法学理论评价这一司法解释。(8分) 二、请叙述我国质询制度的有关内容。(12分) 法律史 (2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封诊式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方针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简述唐朝的监察机关。 2、简述《大清律例》、《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所规定的刑罚制https://www.kaoyan365.cn/jm/95962.html
7.中国法律思想史精简总结26 鲍敬言的“无君论”:鲍敬言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其法律观的内容特点是:①否定君权神授论,提出暴力征服说;②否定君主设刑是“兴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恶;③建立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废弃任何国家和法制。其历史意义:鲍敬言的“无君论”脱胎于老子“小国寡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01/16/4974854_83164416.shtml
8.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即作为传统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儒家的法律思想融合了先秦诸子各家中与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因素,而逐渐取代了法家法律思想,成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对中国法兰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影响很大,以致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成为五四运动前整个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特点,并且至今仍影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
9.中国法律思想史a答案(精选6篇)且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可以掌握到我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遗产, 吸取有价值的经验与教训, 同时还可以增强为社会主义法治与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服务,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还促使学生掌握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s0ij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