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王治国7月17日报道:熊应岗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也许连《金刚经》里的字都认不全,可穿上僧袍,加上“法务当家”的自我介绍,他成了得道“法师”。利用信众对佛教的信仰,他编造各种离奇借口,一年内从8位阿婆手中“借”走84.6万余元。近日,熊应岗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罚金11000元。
落网
假和尚“借”了85万
2011年12月,家住浦东的王阿婆等8人心急如焚,她们先后借给“法师”熊应岗的84.6万余元已经一年多,但从未还钱,种种迹象表明,此人可能是个骗子。
8名阿婆最后想了个办法,请熊应岗的熟人帮忙,将其“引蛇出洞”。12月26日中午,熊应岗果然应邀前往约定地点,结果被逮个正着。随后,阿婆们将他扭送到浦东新区南码头派出所,在那里,她们向警方诉说了被骗的过程。
今年68岁的王阿婆“借”钱最多,有近45万。据她说,前几年做法事时认识了熊应岗,当时他自我介绍是浙江临安某寺的法务当家,专门联系上海地区的佛教徒弟,并“诚恳”地提醒,“现在社会上假和尚太多,千万要当心”。
几位老阿婆对此深信不疑,2010年10月,她们拜熊应岗为师。既已为师,熊应岗开始频频“借”钱。
调查
“法务当家”曾“偷鸡摸狗”
熊应岗是什么人,他既没有偿还能力,为何频频伸手“借”钱?
熊应岗的姐姐张某告诉警方,她这个弟弟本来姓张,小时候被人收养。1996年至2000年,熊应岗伙同他人偷鸡偷鸭,曾被安徽天长市人民法院判刑。各种“借”钱的理由中,“姐姐出交通事故”、“姐夫被绑架”占很大比例,张某对此是哭笑不得,她分析,熊应岗平时喜欢赌博,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才找人“借”钱。
而据熊应岗的妻子李某说,婚后丈夫一直在各个庙里做和尚念经赚钱,每次少能赚一两百元,多时能赚五六百。
那么,靠念经赚钱的熊应岗究竟是不是正式僧人?上海警方特地前往浙江临安调查,当地佛教协会的登记备案名单中,没有一个叫熊应岗的人;临时修行记录中,也没有他的记录。
警方找到了浙江临安某寺的监院法师,他说,确实认识熊应岗。“因为人手不够曾找熊应岗帮忙,并给了个法务当家的头衔”。
法务当家是否就是和尚呢?法师予以否认:“在寺庙内部,法务当家顶多算是穿和尚衣服的临时工。”
熊应岗编出各种荒唐借口诈骗钱财。
认罪
无钱可赔获刑11年
很显然,从来没“姐夫卖房子要交税”、“大哥账户内缺资金需要周转否则将以贪污论处……”这些事情发生,一切都是熊应岗为骗钱而编的借口。
到案后,熊应岗说,自己借的钱都拿去还债了,实在没有能力退赔赃款。
2012年3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熊应岗涉嫌诈骗提起公诉。5月31日,本案在浦东法院开庭审理。庭上,熊应岗自愿认罪,表示“对不起那些借钱的人,争取早日出来,挣钱还给他们。”
法院认为,被告人熊应岗多次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其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依法从轻处罚。据此,法院一审判处熊应岗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罚金一万一千元,尚未退缴的赃款责令退赔。
防范
善心不容被滥用
本案虽已尘埃落定,留给人们的教训却不少。
这些钱,可都是阿婆们的“棺材本”。
除了“借钱”的次数与金额,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借钱”的理由。建佛堂、绑架、经济犯罪、赴外讲经……五花八门,让人匪夷所思。
本案主审法官丁文豪分析认为,这些老人如此信任熊应岗,对他“借款”有求必应,主要因为她们都是忠实的佛教徒,富有同情心,而作为“师父”的熊应岗正是利用了她们这种“善心”。再加上这些受害的老年妇女普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法治观念较弱,因此,当熊应岗编造借口时,她们很容易上当。
骗子虽已身陷囹圄,但老阿婆们的损失已成定局。怎样才能避免落入这样的骗局呢?丁文豪认为,老年人有信仰发善心,这些固然很好,但行善应该在保护自己、让自己及家人生活不受影响和损失的前提下进行。他建议,缺乏社会经验的老年人今后在涉及金钱借贷时,应多与子女和亲朋沟通后再作决定,千万不能擅自作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