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为根本,锲而不舍推动音乐维权事业
——专访著名音乐家傅庚辰
文艺维权进“家”门(之七)
音乐家傅庚辰,1935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市,1948年3月参军,曾任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八届、九届、十届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联合国世界音乐理事会终身荣誉会员、中俄友好协会顾问、国家一级作曲、正军职少将。
词曲作者遭受侵权普遍、版税收入得不到保证
傅庚辰认为,制度是根本的。我国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著作权益保障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意义。要改善作者合法权益被侵犯或不被尊重的现状,首先要抓住制度建设,完善顶层设计。从《著作权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要付酬”,到国务院出台法规确定“怎么付酬”的过程中,他和音乐界的词曲作者们曾通过不同途径、在不同场合、以不同身份一次又一次地向有关部门反映音乐家权益现状,推动制度出台,使制度能够切实保障词曲作者权益。傅庚辰认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这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是一项新的事业,任重道远,与点对点的解决个体案件相比,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具有根本性质,是持续、稳定保障艺术家权益的重要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亟待建立荣典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产生了一批流传广、影响大的优秀作品,激励和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广为传唱和使用。我国有一批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来的优秀文艺家,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理应受到祖国和人民,受到党和政府的褒奖,这是建立荣典制度的必然要求。
傅庚辰向我们讲述,在他刚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后,首先走访了一些老音乐家,聆听他们对中国音协工作的建议,到病房去看望吕骥、李焕之、李德伦、何士德时的情景令他震惊。1936年参加北平地下党的著名指挥家李德伦竟然因为级别不够而住不进这间高干病房,还是“走后门”、托关系才住进来的。一些老音乐家年事已高、儿孙满堂、生活负担重、疾病缠身,大多住进医院,让本不宽裕的家庭经济更加捉襟见肘,此情此景,令人神伤。
傅庚辰先是于2000年3月4日在第九届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联组会上当面向中央领导提出建议,3月5日又就此问题提交1678号提案,并由34名委员署名,建议给予老艺术家生活补贴。之后,傅庚辰又多次与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面谈、写信,反映老艺术家的情况。在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支持下,中组部、人事部、财政部于2000年10月出台了组通字(34号)文件《关于给予部分老艺术家生活补贴的通知》,对部分老艺术家给予生活补贴,改善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艺术家的关怀。
傅庚辰表示,要全面、正确地评价文艺家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国家级的艺术荣典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生活保障制度。当前科技界早已有两院院士的评定制度。两院院士作为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身荣誉,对应在医疗保健、生活待遇等方面也享受相应的规定。而国家对文艺界在此方面的表彰机制尚不健全,应当建立类似人民艺术家、文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国家荣典制度,并对获此殊荣的艺术家给予对应的生活待遇。傅庚辰认为:“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在28年的革命战争中,艺术家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年代艺术家们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上也有艺术家的鲜血!”推动艺术家荣典制度的建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采访最后,傅庚辰认为维权工作是文联组织和各文艺家协会服务会员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结合多年推动维权工作的心得,他以“制度建设、锲而不舍”八个字概括了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我们被他在工作中的执著精神、责任感和人格魅力所折服,由衷地感到,作为新一代文艺权保工作者,使命光荣、任务重大,应秉承老一代文艺工作者锲而不舍的维权精神,为文艺界提供更加扎实、全面的维权服务,为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保驾护航。
董耀鹏:维权是保障曲艺荣的长远大计
曲艺权保现状:侵权盗版仍猖獗、服务平台尚不足、法律落实不到位
董耀鹏指出,随着曲艺工作者所处的社会、体制、创作、成长环境的变化,曲艺界维权呈现出新的趋势,具体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新特点:
曲艺维权重点:加强宣传、完善机构、出台合同、推动登记
曲协维权愿景:集体管理、维权基金、贸易平台、交流协作
在姜昆等一批曲协领导带领下,曲艺界的维权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已具备了良好基础。但维权毕竟是一项需要统筹谋划、长期努力的基础工作,需要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形成联动机制。基于曲艺作品的特点,董耀鹏希望中国文联在四个方面与中国曲协共同加强维权工作。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合制作与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