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统一实体法在国际商事案件中的优先适用

当事人意思自治,在国际商事领域同样意味着当事人可以通过相互间的约定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的约定与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冲突时,当事人的约定优先;当事人的约定也包括当事人对交易所适用法律的选择,当事人的法律选择应得到裁判庭的尊重。

即便当事人没有明示或默示选择交易所适用的法律,裁判庭也应该尽量适用能体现当事人意思的那些规则。而当事人之间的惯常做法或普遍接受的国际商事惯例或习惯,因为反映了当事人的合理期待,应被视为能够体现当事人的意思。

(二)统一实体法优先适用

正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序言所述:采用照顾到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统一规则,将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的法律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世纪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开始,迄今国际机构已制定和编纂了蔚为大观的国际商事统一实体法。优先适用统一实体法而不是国内民商法应该是一项基本原则。

二、国际商事条约的适用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我国宪法中对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作出规定,明确国际商事条约相对于国内法的优先适用地位。另一途径就是在制定民法典时写入上述内容。

三、国际商事惯例的适用

国际商事惯例,指从事国际商事交易的商人们在商业实践中所形成的为交易当事人所承认并惯常遵守的不成文规则。

关于这些自治性规则是否是法律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这些自治性规则既不是国内法,也不是国际法,因而不是法律。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们虽然不是由国内立法机关制定或由司法机关认可的调整国内商事关系的规则,也不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规则,但具有法律规则的特性,应视为国内法、国际法之外的第三类法律,或称第三法律秩序。

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国际商事惯例以规则的形式确立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而一方当事人对这些规则的违反,将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权利,经另一方当事人诉诸仲裁或诉讼,损害方将承担民事责任。这种平等主体之间在国际商事交易中自发形成的习惯性规则,与国内法中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民商事习惯以及作为平等主体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所形成的国际习惯并无不同。既然可以确认国内民商事习惯和国际习惯的法律性,就应该确认国际商事惯例的法律性。

国际商事惯常做法和惯例的约束力,也为国际商事公约所认可。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9条规定,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惯常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第1款);同时,对于当事人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的、在国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所经常遵守的惯例,除非当事人另有明示协议,视为当事人已默示同意受其约束(第2款)。上述规定清楚表明,当事人之间确立的任何惯常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国际商事惯例,在当事人没有明确排除其适用时,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并不以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援引为条件。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我国法律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这一规定不区分条约和国内法规定的任意性或强制性,均将其优先于惯常做法、习惯和惯例适用。这种做法将使商人的合理期待落空,在本应优先适用惯常做法、习惯和惯例时,适用了条约或国内民商法中的规定。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考虑,对惯常做法、习惯和惯例的约束力作出全新的规定。具体条文可以是:国际商事惯例和当事人之间确立的任何惯常做法,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但与所适用的国际条约或国内法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者除外。

四、国际法律重述的适用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在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进行编纂时没有采用公约这一硬法的方式,也没有采用示范法、指南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对国际商事合同的一般原则进行重述的方式,这在国际商事统一法领域是第一次。其成果就是1994年首次公布、2004年修订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通则在形式上与美国法学会的法律重述相似,整体上对法院和仲裁机构也没有约束力。但是,通则有着美国合同法重述所不具备的功能和特点,那就是:通则可以作为国际商事合同的适用法;通则与国际商事惯例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通则的目的,是为国际商事合同叙明一般规则。而由于通则的叙明是一种法典化的重述,通则就具备了六种功能:当事人同意合同受通则管辖时,通则应该作为合同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同意合同受一般法律原则、商人法(或类似措词)管辖时,可以适用通则;当事人没有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时,可以适用通则;可以用于解释或补充国际统一法律文件;可以用于解释或补充国内法;可以作为国内和国际立法的范本。这六种功能中,第六种是示范法的功能,而其余五种功能之实现,都体现为通则不同程度地适用于具体的国际商事合同纠纷。而且这五种功能中,前三种功能可以归结为通则作为准据法的功能,后两种可以概括为通则作为解释和补充工具的功能。

根据Unilex的数据,通则实际被采纳的情况超过了1994年公布时最为乐观的预测。至2005年3月,法院和仲裁庭一共在90件案件中主要或部分地适用了通则,其中,21件是诉讼案件,69件是仲裁案件。而且通则在仲裁或诉讼实践中作为合同准据法的实例已达数十例。由于Unilex数据库无法囊括所有的实例,现实中通则被适用的实例肯定将超过数据库中的数字。这表明通则既不是纸面上的法律,也不是纯粹的学理知识,而是实实在在解决国际商事合同纠纷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

五、统一实体法的适用顺位

在一个具体的商事案件中,国际商事条约和国际商事惯例的适用因国际商事条约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国际商事条约是像《海牙规则》那样的强制性条约,则应优先于国际商事习惯和惯例的适用,因为它反映了缔约国共同同意的公共政策,应优先于任意性的国际商事习惯和惯例。但如果国际商事条约是像《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那样的任意性条约,则任意性的国际商事习惯和惯例(如INCOTERMS2000,UCP600)应优先于条约适用,因为这些习惯和惯例往往是就更为具体的事项作出规定,而且更能体现商人的实践和合理期待。

如果将国内法、合同和惯常做法考虑在内,则适用顺序应是:条约中的强制性规定、国内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条款中的规定、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惯常做法、习惯和惯例、条约中的任意性规定、国际法律重述(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国内法中的任意性规定。理由是:条约和国内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反映了公共政策,不容当事人的协议减损,应优先适用,而条约中的强制性规定作为国际法,反映了缔约国的共同意志,应优先于国内法适用;合同条款明确无误地表明了当事人的意思,应优先于任何其他任意性规定;惯常做法,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特别规则,构成了相互间的合理期待,往往比普遍性的习惯和惯例更为具体,应优先于习惯和惯例适用;同理,国际商事习惯和惯例应优先于任意性条约;对于条约缔约国,条约的任意性规定应优先于本国国内法中的任意性规定。

THE END
1.适用民法总则应处理好五大关系因此,民法总则实施后,法官不能再依据合同法将欺诈、胁迫的法律效果区分为无效(第五十二条)和可撤销(第五十四条)两种情况,而应适用民法总则,统一判定为可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条)。 四、应正确处理好民法基本原则和民法具体规则的关系 民法总则第四条至第九条分别规定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1/id/3195200.shtml
2.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什么律师普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什么 2020-01-27616 普法内容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殊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一般不溯及既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九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条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https://www.110ask.com/tuwen/10355135092912823943.html
3.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司法为民原则 B. 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C. .司法平等原则 D. 司法公正原则 题目标签:法律适用本原适用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法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B C D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6ebca59037894d6eb4cd9d7279cc4480.html?fm=bdbds
4.是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有哪些基本要求和应该遵循那些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是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https://www.64365.com/ask/11648865.aspx
5.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是法律适用的核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指的是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必须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能以主观臆断或推测作为判案的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则意味着在判定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的规定,确保法律的统一,公正和权威实施.这一原则在《中华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47262113837697285.html
6.基本原则与宣示性条款之辩【摘要】 我国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第3条的性质界定,是该法颁布至今争议激烈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之一。法学界主流观点界定该条为宣示性条款,仅具象征性意义,不具有实质性价值,谓之立法作秀。与此对立的观点认为该条是该法的基本原则,统领整部法律,普遍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本文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64993
7.民法基本原则司法适用问题研究法信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的功能。在司法实务中,有些案件直接援引民法的诚实信用、公平原则裁判案件。本文以实务中若干典型判决为基础,研究民法基本原则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有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形下,直接适用民法公平原则裁判案件是否属于适用法律错误?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原则裁判案件将会对法律的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02546
8.民法典学习之七:民法典总则编基本原则解读及法律适用本文系对于飞教授讲座《民法典总则编基本原则解读及法律适用》的笔记总结,亦是自己对民法典的学习笔记之一。本讲座的内容非常基础,比较适合初探法律行业的人员学习。 本讲座从《民法典》总则编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开始,即第133条。民事法律行为系法律的基础,通过体现私法自治来规范人们日常的行为,签订合同、订立遗嘱、日https://www.douban.com/note/768845535/
9.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基本问题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严重暴力犯罪,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敏感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必须慎重、严格把握,避免案件处理明显违背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 (二)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依照法律规定提出量刑建议,准确裁量刑罚,确保刑罚的轻重与犯罪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103.html
10.法律原则法律原则以其在法的体系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法的基本原则和法的一般原则。法的基本原则在法的体系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起到最根本的指导作用;法的一般原则是法的基本原则的派生,是基本原则在法的体系各部分中的相对具体化。对法的一般原则还可进一步划分为立法原则和法律适用原则,或者https://baike.sogou.com/v700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