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4.02

一、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涵

法条链接:

《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1款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该原则规定了两项内容:一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分别行使不同的职权,以及各自行使职权的内容;二是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行使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检察、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和审判等权力。其中,“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包括《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的国家安全机关在办理国家安全案件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是对公检法三机关的要求,其内容是严格按照刑事诉讼和其他法律中有关刑事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进行刑事诉讼的方式、方法、顺序、步骤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刑事诉讼,否则将导致其程序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后果。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这是依靠群众原则的直接规定。另外,我国《刑事诉讼法》有些规定,也体现着依靠群众原则的精神。例如,第50条规定:“……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第82条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

(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所谓“以事实为根据”,就是指心须以己经查证属实的证据为根据。它所禁止的是以主观想象和怀疑猜测等为根据对案件作出判断。它强调办案人员必须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没有充分、确实的证据时,不能轻率认定一个人有罪。“以法律为准绳”,就是以《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等法律规定为标准,指导刑事诉讼的进行。因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刑事案件时,除了法律以外,不能有别的标准。

《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一般而言,平等可以分为形式上的平等和实质上的平等。前者是指程序的平等,例如,所有的机会均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后者是指结果上的平等,例如,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生命权、健康权等。在法律上,平等又可以分为立法上的平等与司法上的平等。立法上的平等是指法律在制定时对所有人的利益均予以平等的对待;司法上的平等则是指法律一经制定就平等地适用于每一个人,任何人均不享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不享有不受法律管辖的豁免。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平等原则,指的就是司法适用上的平等。它要求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对一切公民都必须平等对待。所谓平等对待,就是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任何公民均应当得到同等对待,司法机关不得有任何歧视或优待。因此,人民检察院之检察官在审判法庭也不得享有任何特权,其地位与作为被告人之公民、法人平等,人民法院亦应将其与被告人平等看待。

(七)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此处的“分工负责”,主要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的职权分工进行刑事诉讼,相互之间不得越俎代庖、超越职权,更不能一家包办。所谓“互相配合”,应当是指各机关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各司其责,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是对其他机关的最好的配合。任何越权办案、越俎代庖、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所谓“协调”的行为,都是对刑事诉讼原则的破坏。所谓“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按照各自的职权分工进行刑事诉讼,通过各自对案件的认定形成各自权力的约束。

THE END
1.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养老育幼,保护弱者原则、互谅互让、协商处理、充分发挥遗产效用原则。 二、具体内容有哪些 (一)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 我国民法典根据宪法中“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一方面规定了继承权的主体、客体、内容等事项https://www.66law.cn/laws/263828.aspx
2.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法定原则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税收要素法定。税收要素法定要求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等税收要素应当由法律规定,并依此确定纳税主体纳税义务的有无及大小。在税收立法方面,根据我国《立法法》第8条的规定,税收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 在税收法制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立法条件不成熟等方面的原因,立法机关有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06-10/31/content_362731.htm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导读: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https://www.64365.com/zs/1871565.aspx
4.什么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法律制定、执行和解释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是法律制度的基石。在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 平等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022426807924543628.html
5.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罪重的量刑要重,罪轻的量刑要轻,各个法律条文之间对犯罪刑罚的规定要统一平衡,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8466535/answer/2055437432
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七、部门法:(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称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八、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 九、法律部门:是由一个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由法律规范构成的. 十、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大题及答案(第三章)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https://xcb.scou.cn/info/1013/1992.htm
8.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通过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