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丰富的物产使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和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姜寨”先人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周武王在西安西部沣河之畔,修筑起全国性的大都市——西周都城沣镐,揭开西安作为我国千年古都的序幕。从此开始,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229年。特别是汉、唐时代的西安,不仅是我国唯一人口过百万、最为繁荣的城市,而且通过“丝绸之路”与国际交往频繁,成为当时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唐代以后,随着我国政治中心的东移,西安便失去全国都城的地位。但汉末的赤眉、唐末的黄巢和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都曾在这里建立过政权,在现代史上,还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因此西安仍不失为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
同时,由于西安曾几度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与西域各地交往较早,因之文化相当发达,有中华民族远古文化摇篮之称。特别是唐文化的光辉成就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巨著及佳作传世甚丰。而且这种文化繁荣的景象至今不衰,使西安成为我国智力密集的城市之一。我国不少尖端技术成果,如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实用广播通讯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枚氢弹、第一块集成电路、第一台微波电子计算机的问世,都与西安科研单位的功绩密不可分。科技实力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而居第三位。
除此之外,西安还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1个,传统戏剧是秦腔,在西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有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影基地——西安电影制片厂。美术上有在国内很有影响的流派——长安画派,有被誉为“中国农民画之乡”的户县农民画。
西安的传统小吃、名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有“长安美肴,华夏古馐”之誉。传统小吃有:老孙家羊肉泡馍、海味葫芦头、金线油塔、石子馍和太后饼等;风味食品有:盒子豆腐、葫芦鸡和老童家腊羊肉等;名菜有八景宴、西安大拼盘等。传统工艺品最著名的为仿唐三彩。建国以来,陕西境内发掘了上千座唐墓,出土了一大批三彩器,这些彩器“偶人象马,雕饰如生”,造型精美,色彩绚丽。仿唐三彩,为出土明器的仿制品,也极富特色。
如今的西安,在保持原有文化历史的同时,还发展成为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在东郊白鹿原一带,建成了从纺织到印染一整套纺织工业生产体系,称为纺织城;在韩森寨地区,建立了600多个机械工业企业,形成机械工业制造中心;西郊被称为电工城,是我国研究和生产高压、超高压输电设备的重要基地之一。此外,还有辛家庙、三桥等工业区。全市工业产值占陕西省的近半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城内道路宽阔,街道两旁树木成行,环城林带规模宏大,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5%。同时,西安作为大西北的门户,也是全国陆路的航空交通的中枢之一,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和航班连接全国各大城市,并与香港、日本、新加坡通航。悠久的文化和新兴的产业,使古都与海内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全国旅游热点城市,每年都接待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