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林是指为增加我国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速生丰产、珍稀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财政部、金融机构对储备林项目的要求:为了加强项目的运营元素,可以安排一部分经果林和木本油料等,以储备林建设为主,实现部分经营收益。
国家储备林是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2、国储林分布现状
3、国储林建设的基础背景
林业作为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服务的重要任务。
4、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持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投资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已经成为社会投资热点。
5、项目建设的意义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国储林贷款模式
(1)实施现状
国储林模式已于2012年启动试点,2015年全国推开,2018年出台正式文件,目前已经趋于成熟。
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共有203个林业重点项目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批准授信156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74亿元。全国共有195个国家储备林等林业重点贷款项目获得农发行、国开行批准,授信总额度152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52.68亿元。其中,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73个,放款276亿元,共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608.8万亩。
(2)六大优势
林业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贷款项目具有“长、宽、低、贴、保、本”等六大优势。
(3)主要支持范围
〉国家储备林建设
〉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林业生产基地建设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项目申报
1、项目申报初步思路
按照国储林贷款项目的政策规定:
项目资本金与贷款额比例需按照1:4落实,贷款额度越多,资本金越大。
2、项目运营模式
地方国企与引进的国企、央企、民营企业组建平台作为投融资主体,采取市场化独立运作,政府政策性资金和资源均通过平台公司注入项目建设,实现借、贷、还款统筹安排和资源资产独立运行,不仅自身运行体系是市场化经营性质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政府债务产生,兼顾了政策性、风险性、经营性和金融性的有机统一。
3、项目拟建主要内容
(1)人工林建设工程
(2)经济林工程
(3)林下经济工程
(4)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脆弱区域治理及植被恢复。对各市县的城镇周边、公路沿线、江河流域、库区周边等生态脆弱区域,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和种草工程,提高林草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对低产、低质、低效林进行更替改造、品种改良、森林抚育,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5)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园区、灌溉设施、种苗基地、森林管护站点等方面的建设,提升林业发展保障能力。
〉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景观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
4、项目申报流程
5、项目实施前提
6、项目实施流程
7、组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方案获批后,组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逐级申报,由省林草局组织评审批复。
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
8、项目实施重点建议
(1)树立大局意识,成立工作机构
各市县委、县政府成立“国储林贷款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各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其成员由各职能部门、银行和国企等职能部门组成。
成立“国储林贷款项目办公室”(简称“林贷办”),由各职能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到岗就位,负责国储林贷款工作的目标制定、任务分解、创建进度安排及创建工作的督办和检查等工作。
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创建国储林贷款工作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对国储林贷款办理前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进度安排。
(2)树立机遇意识,积极梳理申报项目
对收集的项目进行数据评估和综合分析后,初步筛选可纳入的项目、将所有项目进行初步整理汇总,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
(3)强化落实意识,衔接各部门间工作
资本金问题是各市县国储林贷款项目的关键性问题,建议有关县和部门提前谋划,协调一个或多个国有企业参与,带动社会主体,与政府共同成立实施主体。
(4)要有绿色产业链思维,组建联合体综合体
〉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个产业转化和创新的过程,要与要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结合,延伸其宽度和深度。
〉既要种花、种树、种草,更要通过打造好山好水好风景,形成一个自然资源良好、生态价值再实现的新兴产业地带。
〉讲究的方法集合,更要强调模式的创新和聚集,是好的方法、好的模式、好的产品的产业叠加。
1、国储林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将为项目区及周边群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同时项目的建成将对改善林分结构提高单位面积林分产量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对区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项目建设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改善林分结构,对维护生物遗传多样性和自然群体的异质性有着重要意义。
(3)经济效益分析
2、国储林碳综合效益分析
3、案例分析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
(1)建设内容及规模
筠连县国家储备林现有林分改培50000亩,其中:林~竹模式25000亩,林~阔模式5000亩,林~药模式20000亩。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在主体项目建设的同时,配套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林区防火道路、新建林区作业便道、新建森林防火管护中心及管护营房及配套设施、新建游步道。
其他辅助工程有:露营基地建设,林区生态停车场,科研监测和网络建设。
(2)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在资金筹措方面,由业主自筹项目资本金约2.5亿元,剩余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8亿元。
另外间伐、林下种植中草药、竹笋露营地、停车场收益等,经可完全覆盖贷款及运营期成本。
开元咨询集团携手四川天翔经济发展研究院
为国家储备林项目提供从前期策划到申报实施的全过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