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知识,大家一起学!少数民族宗教宗教信仰

答: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答: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我国是哪一年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

答:1954年。

“一法两规定”指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该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4年10月1日颁布施行。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治;

(2)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3)各民族自治地方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4)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结合;

(5)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结合。

民族自治地方分几级

答: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什么

答: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特殊权限?

答: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什么顺序组成?

答: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民族乡属于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吗,为什么?

答:不属于。我国对于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通过在这些地方设立民族乡办法,使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能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政治形式,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全国共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

答: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自治县州、自治县分别是哪个?

答: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

答:44个。

我国实施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答:71%。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为多少?

答:6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为64.3%。

什么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答: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产生活、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相沿成习、广泛流传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

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答:《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答:要从点滴做起,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不去冒犯少数民族的各项禁忌等等。

我国对公民确定、更改民族成份有哪些规定?

答:国家民委公安部于2015年6月16日联合发布《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有:

(1)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名称为准。

(2)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根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3)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同的,应该根据其父母签署的民族成份填报申请书予以确定并登记。

(4)公民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5)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①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一方不同的;

②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③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6)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确定民族成份要经过哪些程序?

答:申请人将申请资料交到户籍所在地民族部门,由户籍所在地民族部门初审后录入系统,经市(州)民族部门复审和最终审核后反馈至户籍所在地民族部门,由户籍所在地民族部门将民族成份更改证明转给更改人,最后更改人凭民族成份更改证明到公安户籍部门办理更改手续。

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参加普通高等院校考试录取实行哪些优惠照顾政策

答: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政策明确规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

什么是民族文化

答: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16字方针是什么?

答: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

我国《教育法》规定,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学使用语言上的规定是可以使用什么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答: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

人民币(纸币)上除汉文外,使用了哪几种少数民族文字

答:4种,分别是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

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

答:城市民族工作是指以城市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及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

民贸企业、民品企业、少数民族企业分别是什么

答:民贸企业是指民族贸易企业;民品企业是指民族用品生产定点企业;少数民族企业通常是指民族贸易企业和民族用品生产定点企业。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推进民居保护与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三股势力”是指什么

答: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在我国,政府承认的五大宗教是什么?

答: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个,分别是哪几个

答: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

《宪法》是怎样规定少数民族公民宗教信仰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我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答: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应怎样处理?

答:《宗教事务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活动场所已被撤销登记或者吊销登记证书仍然进行宗教活动的,或者擅自设立宗教院校的,由宗教事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有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的,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违法所得无法确定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规划、建设等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THE END
1.民族团结应知应会课堂开讲啦!(第4期)1.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范围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总体要求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管理本民族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1238979351972768&wfr=spider&for=pc
2.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公考题库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https://ha.huatu.com/question/tMEn.html
3.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A. 政党制度 B. 三权分立制度 C. 国家制度 D. 选举制度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群众上访制度 C. 政治协调会议制度 D. 人民民主制度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沥青的三大指标为( )。 A. 密度https://www.shuashuati.com/ti/8591aff0106641049956466af579f9d5.html?fm=bd2567680a486e1d76e38df1b72e682fcc
4.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我国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b121ab583dfff444889fa8eca3acc4f8.html
5.论社会主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光明日报内容提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为同这一国体相适应,又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0https://www.gmw.cn/01gmrb/2004-08/31/content_90505.htm
6.体现人民民主的制度选择——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由来和发展同这一国体相适应,在政体上,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冶制度。这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历史地形成的,是各族人民通过自身的政治经验进行选择的结果。它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保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http://chinaps.cass.cn/shjk/mzzzsjk/ddhzhzzxszd/201506/t20150626_2310824.shtml
7.(讲义)专题1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4.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 知识点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要内容 易混易错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华民国-《中华民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8pt4376ct13099n390169.html
8.高三历史教案:《新中国政治与外交》教学设计知识清单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 http://www.gaokao.com/e/20181111/5be790ca8c994.shtml
9.特别行政区制度已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已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内容摘要】基本政治制度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非基本政治制度可以成长或转化为基本政治制度,反之亦然。从宪法、法律的角度看,特别行政区制度具有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备结构性要素。因刚形成和待成长等原因,特别行政区制度实际的重要程度在其产生和形成的最初十余年却并不足以使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26487
10.五年制《历史》第一学期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学习园地10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D ) A.民主集中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4.( C )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政权 A、1982 B、1984 C、三1997 D、1999。 105.( B )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明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https://zy.ganzhsz.cn/s.php/gjb/item-view-id-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