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文曹波:人工智能体的刑事风险及其归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摘要:人工智能在推动人类社会智能化变革的同时,其不确定性(自动性)所衍生的侵害人类法益的刑事风险是亟待认真对待的“真问题”,绝非凭空臆造、危言耸听的“伪问题”。对人工智能体被滥用于实施犯罪的刑事风险,应根据现有刑事归责原理,按照具体行为方式以及主观罪过形式,分别追究人工智能体背后的算法设计者、产品制造者与使用者(管理者)故意或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对人工智能体脱离人类控制侵害法益的刑事风险,赋予人工智能体以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肯定论归责方案,存在持论依据及论证路径方面的诸多误区。以刑罚规制人工智能体刑事风险缺乏适宜性,应当借鉴“科技社会防卫论”,通过建构保安处分机制,由司法机关在参考专业技术意见的基础上,对严重侵害人类利益的人工智能体适用以技术性危险消除措施为内容的对物保安处分,回避以刑罚规制人工智能体刑事风险必须具备可非难性的局限,进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预留必要的法律空间。

关键词:人工智能体;刑事风险;刑事归责;刑事责任主体;对物保安处分

一、人工智能体的刑事风险是“真问题”

得益于深度学习、大数据、大规模计算三位一体的联合驱动,人工智能势不可挡地从封闭的实验室走向开放的商业应用道路,其蕴含的强大赋能效应,使得智能思维、智能工厂、智能设备、智能产品及智能管理等不断涌现,正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智能时代。不过,如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其他科学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在将人类从繁琐纷杂、枯燥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推动人类社会完成跨越式变革的同时,其内在的不确定性也衍生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安全的现实及潜在风险,客观上引发人类对人工智能安全性的极大忧虑。

上述批判意见的确为当前相对激进的人工智能刑法学研究提供了理性反思的契机,但断言人工智能刑事风险乃“伪命题”、研究人工智能体刑事归责系以“伪问题”替代“真问题”却不足取,因为它无视人工智能潜在的负面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危险和危害,犯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

(一)人工智能内在之刑事风险具有不容否认的客观真实性

(二)刑法谦抑性难以否定刑法规制人工智能风险的必要性

(三)人工智能风险刑法规制需要教义学与立法论衔接互补

就人工智能体侵害法益及其归责问题来看,现有刑法教义学资源能够基本解决自主性较弱的弱人工智能体侵害人类法益的刑事归责问题,但对具有较强(或完全)自主性、具备独立意识和意志的强人工智能侵害法益行为,却难以给予适当的刑法评价和处置,亟需建构性的“立法论”或“对策论”研究,通过引进新型归责模式来解决其刑事责任分配问题。就此而论,人工智能刑法学研究必然属于批判者所谓的“对策论”,只不过该“对策论”决非恣意的“对策论”,而是建立在新的“教义学”基础上的“对策论”,是对现有“教义学”的必要补充和发展。

二、人工智能体的刑事风险及其归责论争

在现阶段,人工智能体刑事归责论争的焦点在于:若人工智能产品“变坏”,在运行过程中偏离程序主动或被动侵害人类,该如何分配刑事责任?现代责任主义强调,刑事责任的发动必须具有正当化根据,任何人只能因自己可被非难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拥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体受其深度学习的指引,在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有可能“自主地”“不被预见地”犯下严重侵害人类的“罪行”。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体研发和运行中所涉及的人类主体都勤勉尽责,所设计和所制造的人工智能体满足合理的产品质量标准,他们与人工智能体的恶行虽有关联但无因果,更无法具体预见人工智能体会严重侵损人类法益,追究其刑事责任将明显抵触现代责任主义。那么,应否肯定人工智能体自身的刑事责任主体地位,以填补人工智能体脱离人类控制而侵害人类风险中可能出现的“责任空白”呢?

三、不宜以刑罚来规制(强)人工智能体的刑事风险

蕴含强烈规范性谴责和非难的刑罚乃犯罪之最基本、最主要且最核心的法律后果,建构新型“刑罚”以实现对人工智能体自动性运行可能侵害人类法益的刑事风险进行刑事归责似乎是最直接的选择。然而,主张赋予人工智能体(特别是强人工智能体)以刑事责任主体地位,运用刑罚非难、制裁“犯罪”人工智能体以规制强人工智能体刑事风险的肯定论归责方案,虽对现代科技所带来的刑事风险保持了值得肯定的高度警惕,其重构刑事责任理论模型及刑罚措施对完善现行刑事责任理论与刑事制裁体系也具有启发意义,但却存在持论依据及论证路径方面的诸多误区。

(一)误将刑事责任能力视为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充分条件

(二)混淆“自主意识与意志”和辨认与控制能力

(三)不当演绎单位作为独立刑事责任主体的法理

(四)新设刑罚方法难以切实发挥刑罚机能、实现刑罚目的

四、可能的方案:运用保安处分抗制(强)人工智能体的刑事风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实现“超车”的重要弯道,理应坦然正视且致力抑制或消除人工智能体带给人类利益受损的刑事风险,充分保护人机交互或人机融合中人类的利益和福祉。前述人工智能体缺乏被刑罚非难主体适格性的理论展开,旨在强调不宜赋予人工智能体独立刑事责任主体地位、径直追究“犯罪”人工智能体“刑事责任”的方式,解决人工智能体自动运行过程中侵害人类法益可能出现的“责任空白”,并不意味刑事反应机制不应介入人工智能体的刑事风险及其归责领域。

采用保安处分的方案破解人工智能体侵害人类法益的归责疑难,直面人工智能体内在的技术风险,既有助于摆脱人工智能体侵害人类的责任应当归咎于何种法律主体的纠结,回避以刑罚规制人工智能刑事风险必须具备可非难性的局限,进而为国家公权力介入人工智能体刑事风险的抗制提供理论支持和正当性根据,也有利于督促人工智能体的使用者审慎监管人工智能体的实际运行,及时阻断人工智能体内在刑事风险现实化流程,确保人工智能体始终在安全和值得信赖的环境中得到合理使用。毕竟对“问题”人工智能体采取的技术性危险消除措施必定会构成对使用者正常使用人工智能体不同程度的制约。

结语

注释

①本文在系统的维度使用“人工智能”的概念,基于人工智能系统驱动的实体则为“人工智能体”,特此说明。

②值得注意的是,保安处分因其处分内容及法律依据的差异,可以区分为刑事保安处分与行政保安处分两类。不过,刑事保安处分与行政保安处分虽然法律属性上存有区别,但二者的实质意涵均为消除或者抑制特定社会风险(人或物),保障社会安全。保安处分刑事性与行政性的固有区别,并不影响将技术性危险消除措施归入对物保安处分范畴的正当性,毕竟对物保安处分与对人保安处分是在处分对象维度对保安处分进行的类型化区分。

[参考文献]

作者:刘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曹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THE END
1.法网天地刑事法律常识百问一、法网天地:刑事法律常识百问 二、法律的根基:刑法基本原则 三、罪行与责任:犯罪构成要素探究 四、证据之重:证据规则概述 五、司法公正:审判程序保障人权 六、罚则明确:刑罚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七、救济途径:赦免制度的价值与意义 八、预防为主:社会治安管理体系构建 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bao-gao/402548.html
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意思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称“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介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和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中间介态,属于行为人由于年龄、精神状况等原因,在实行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时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较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有一定减弱的情况。现代各国刑法对于部分刑事责任https://mip.64365.com/answer/2469.aspx?fd=zs&fi=715139&ivk_sa=1024320u
3.犯罪构成三要件说明了什么泛指所有符合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成为潜在罪犯;第二,犯罪侵犯客体对象,特指遭受特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的目标;第三,具体犯罪行为方式,便是通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强行侵入特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主观心态,这是一种故意为之的行为,既明知自身行为可能对国家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https://www.66law.cn/laws/3186263.aspx
4.刑事法律常识探究解读罪行界限与责任分配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刑事法律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刑事法律常识100条》作为一种概括性质的知识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理解和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责任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项法律规定都必须以明确、具体、可执行为原则。在《https://www.3svb9bc3.cn/mei-ti-bao-dao/323335.html
5.刑事法律常识100条解析深入理解罪行分类与法律责任体系根据《刑事法律常识100条》,犯罪可以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大类。每一类犯罪都有其相应的法定量刑区间。在审理案件时,正确划分罪名对于确定量刑标准至关重要。 法律责任与赔偿制度 《刑事法律常識100條》还涉及到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罚金、拘役或剥夺政治权利等措施,并且受害者有权要求司https://www.6vjxuc8a1.cn/zheng-ce-fa-gui/461114.html
6.精神病鉴定方法范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违法犯罪的责任能力评定,不同国家、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观点。1920~1940年,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专家根据精神疾病的诊断,一旦确定为精神分裂症,即不考虑法律规定的犯罪情况,而直接判定为无责任能力。但随着刑法学、精神病学的发展,对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能力丧失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化,认为https://www.gwyoo.com/haowen/237997.html
7.精神病人在街头猥亵女子,要负刑事责任吗?犯罪刑法精神病患者根据《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造成危害结果,责任会被排除,不构成犯罪。 因此,男子需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关键在于:男子是否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根据罗翔老师的说法,精神病人分为三类: 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因精神病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时,不负刑事责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MDFH3GC0514AM1T.html
8.刑事责任能力解释(通用6篇)论刑事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 摘要在充分肯定新刑法历史性意义的前提下,对老年犯罪者刑事责任的特殊处遇、劫持列车罪的设立、刑法第102条的罪状以及刑法等395条的罪名等问题作了质疑,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刑法法典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刑事政策境外国家工作人员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xsyyi4t.html
9.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12篇)6. 某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已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某甲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故意和过失。某甲对其行为( ) A.不应负刑事责任 B.应负刑事责任 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7.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 ) https://m.1314zhou.com/fanwen/qitafanwen/388242.html
10.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等进行鉴定属于以下《关于规范农村供水价格管理的意见》(豫发改价管【2022】344号)规定,农村供水工程供应农村居民生活和农村生产经营用水过程中的生产用电(即取水、制水、输水等生产环节用电,不包括工程经营单位办公、生活等其他用电)执行( )用电价格。https://www.shuashuati.com/ti/751bb4440c004107b9ca300572ccd3b7.html?fm=bdbdsaa69ea5e7ae2f307f599671fdf19c037
11.刑法总论复习要点(详细版)(3)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主要包括三类:①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八类犯罪负刑事责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②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从轻或减轻处罚);③尚未完全丧失认识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犯罪的一般主体:刑法规定不要求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主体。 https://blog.csdn.net/king13jkc/article/details/143167034
12.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http://www.hhvtc.cn/Subject/ZSXX/Article/5B502EDA-9EFF-D62E-0458-10CE74CD6839.html
13.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八、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条件:①必须是二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②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行为;③必须是—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犯罪集团:是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形式,是指 3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具有以下特征:①主体必须是由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4.课程刑法总论以我国《刑法》总则部分的规定为根据,从法教义学的立场出发,系统阐述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制度,使同学们系统掌握刑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知识经验,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实际案件的能力,引导同学们理解我国刑事法治的中国特色。 ●0.1刑法总论导读 刑法总论以我国《刑法》总则部分的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3604e8496788f54b7677f11
15.民事行为能力的三大类是什么律师普法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分类如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具备部分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具备以自己的独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设立民事义务 2021-04-11 295 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三大类型 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三大类型如https://www.110ask.com/tuwen/17969135879109392452.html
16.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讨论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首先离不开对智能机器人法律属性的探讨。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动物和普通机器人等进行比较,从而正确认识智能机器人的法律属性,进而研究其刑事责任承担问题。 首先,与自然人(这里指的是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责任能力,有生命的自然人)相比,智能机器人由程序设计和编制而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6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