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考《思修与法律》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2024自考《思修与法律》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答案1

单项选择题

1.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C)。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D劳动

2.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A)-决定的。

A经济基础B政治基础C文化基础D法律规定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B)为核心。

A诚实守信B为人民服务C集体主义D爱国主义

4.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行动。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中(D)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品质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品质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品质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品质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集体主义原则有着多层次的要求,包括最高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D)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无私奉献、一心为公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6.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A)P124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

7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员,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尊师敬贤,对待师长和贤者,示以尊重和钦佩。这是社会公德中的(D)

A遵纪守法的要求B保护环境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D文明礼貌的要求

8.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不自欺,遵纪守法;对待他人严格履行合同契约,说到做到,不说谎,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唯利是图,不做缺德事,不做亏心事。这是职业道德中(C)

A.助人为乐的要求B.办事公道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D.勤俭自强的要求

9.恋爱双方应彼此真实真诚,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这符合男女恋爱中(A)要求。

A.真诚负责B.平等互尊C.诚实守信D.文明礼貌

10.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A)

A道德品质B道德理想C道德原则D道德规范

11.法存在于(B)

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

12.合同法中规定了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体现了法的(C)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C、预测作用D、指引作用

13.非规范性文件是法律规范适用于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规范性文件的是(D)

A委托书B结婚证C判决书D单行条例

14.法律规范中具体指明的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的行为模式是(B)

A、假定B、处理C、制裁D、分类

15.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是指(A)

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B、法律后果和法律监督

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D、法律制裁和法律监督

16.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A)

A、人B、物C、行为D、智力成果

17.法律行为从当事人的认知状态划分,可分为(C)

A、法定行为和约定行为B、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C、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D、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8.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D)

A、法律编纂B、法律制定C、法律汇编D、规范性文件的清理

19.国家专门机关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于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惩罚性强制措施,称为()

A、法律责任B、法律制裁C、法律适用D、法律实施的监督

20.法律可以根据规定的内容不同而被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答案2

一、单选题

1.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担当不同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A.继往开来,发展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B.努力奋斗,创造个人美好生活

C.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D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文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社会主文荣辱观解决的是()

A举什么旗的问题

B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C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D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问题。

答案:B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反映了国家文化建设应然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答案:C

4.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既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下列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B.单靠自然属性就可以把人和动物区分开

C.人的自然属性制约并决定着人的社会属性。

D.劳动、语言、意识思维,这些都属于人的自然属性

答案:A

5.不同的人由于所处时代阶段不同,由于生活经历和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人生目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各种各样的人生目的中,值得终生尊重、矢志践行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修身齐家

B.为人民服务

C.追求个人享乐

D.主观为自己,客观帮他人

6.马克思在1985年的高中毕业作文中写到。只有选择那些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才不会被重担而压倒。因为我们是为千百万人而牺牲。我们享受的不是可怜自私的幸福。而是为千万人创造幸福,我们的事业将水远存在下去。马克思的意思是()

A.在人生的价值追求中只有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创造社会价值

B.只有创造物质财富才能获得精神财富

C.既要注重社会贡献,又要注重自我完善

D.只有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才能实现更高个人价值

7.以下关于理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相是对羊好生活的相象,目有点羊性上海的心家,具有元夫性

C.理想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具有虚幻性

C.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具有随意性

D.理想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8.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列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预想的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是0

A.享乐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

B.消费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D.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9.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

A全面恢复中华传统

B.重新解释中国近现代史

C立足民族,面向世界

D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9.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自强不息。建设了辽阔壮丽的大好河山,开创了物产丰富的广表良田,战胜了无数自然灾害。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梦想精神

D.伟大团结精神

10.进人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的安全观是A.新型国家安全观

B.传统国家安全观

C.总体国家安全观

D.现代国家安全观

12.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功能属于()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激励功能

13.有谁指出:“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我们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其中包含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的是()

A.自由,平等,博爱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支撑。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社会主义法律都会制裁

B.社会主义法律涉及的范围更广。能在社会主义道德无法起作用的范围产生作用

C.社会主义法律的实现,靠人们内心的意识。社会主义道德的实现靠国家强制力量

D.社会主义法律既是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前提。又是弘扬授子道德的可靠保障

15.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这说明我国在社会主文道德建设中坚持的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国家主义

D.社会主义

15.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乘车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观看演出时不抽烟,不大声喧哗;使用互联网时严格自律,科学文明,健康上网,自觉维护网络生活正常秩序。这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

A.社会公德的要求

C.职业道德的要求

D.家庭美德的要求

E.环境道德的要求

17、下列道德规范中,既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内容,又属于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

A.勤俭持家

B.诚实守信

C.修身养性

D.服务群众

18、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思想观念上高度认可,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不可触碰,内心真正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这是法制思维培养中()

A.遵法的具体表现

B.学法的具体表现

C.守法的具体表现

D.用法的具体表现

19.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多种,除了法律规范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等,法律规范与这些规范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B.法律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的内容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20、法律通过后还需要依法公布,未经公布的法律不发生法律效力,在我国有权将已经法律通过的法律以一定形式公之于众的是()

A.国务院

B.主席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21.人们的守法程度和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对人的守法状况有着很大影响的主观因素是()

A.法律观念

B.法治状况

C.民族传统

D.家庭环境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其职权主要是()

A.发布动员令

B.宣布战争状态

C.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D.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2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的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形成规定。”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原有法律全部保持不变

B.特别行政区享有包括国防的外交在内的高度自治权

C.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文制度和生活方式永远不变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工作人员由该地区永久居民依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组成

A.父母

B.子女

C.配偶

D.兄弟姐妹

25、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对其适用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下列属于强制措施的是()

A.警告

B.取保候审

C.查封财产

D.没收违法所得

26、简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答案: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2)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3)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7、爱国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爱国主义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

(2)基本内容:①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②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③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④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⑤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8、简述道德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本质: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29、简述法的社会作用。

(1)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2)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

(3)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重要方面。

30、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

THE END
1.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24研究生考试大纲:法学专业《法学基础》考研(二)当代中国法律制定的原则 1. 法治原则 2. 民主原则 3. 科学原则 (三)当代中国法律制定的程序 1.法律案的提出 2.法律案的审议 3.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4.法律的公布 十五、法律执行 (一)法律执行概述 1.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 2.法律执行的含义 (二)法律执行的种类 (三)当代中国法律执行体系 1.政府的法https://www.233.com/kaoyan/major/dagang/202307/19140849604797.html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100题45.我国人民币(纸币)上共有几种民族文字,分别是什么? 5种,分别是汉文、藏文、蒙文、维文和壮文。 46.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http://qqhrtc.com/info/1090/9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