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名顾客到水果店买苹果,售货员硬把瘦小的梨也搭配给顾客。售货员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单选题)对合同内容当事人可以自由协商,体现民法的基本原则是:()
B.诚实信用原则
D.自愿原则
【解析】平等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诚实信用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与之相对的是“欺骗,隐瞒事实等”
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单选题)为了保护()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的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制定的。
A.民事关系、社会主义、规定
B.自然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C.全体公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法规
D.民事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
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4.(单选题)关于什么叫做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民法调整所有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B.民法是为了保护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总称
C.民法保障民事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D.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解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5.(多选题)以下可以成为民事主体的是()。
A.自然人
B.法人
C.非法人组织
D.国家
【答案】ABCD
【解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
6.(单选题)关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B.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C.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D.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以集体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辅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7.(单选题)河南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暴露出企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为谋利而不惜坑害,欺瞒消费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给企业带来重创。从道德上来说,双汇违背了()。
B.诚信原则
C.效率原则
D.自主原则
【答案】B
【解析】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诚实信用原则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双汇集团为谋利而不惜坑害,欺瞒消费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正是违背了诚信原
则。
8.(单选题)甲将其饲养场的饲料鸡鸡蛋,贴上“高山放养鸡蛋”的标签投入市场售卖。此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
【解析】本题考查民法的基本原则。本题四个选项都是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本题中甲的行为属于欺诈,违背了诚实信用。考生要注意,诚实信用和自愿原则是考试中最常考的原则,其中判断诚实信用与否的关键就看是否存在故意欺骗行为。
9.(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绿色原则
B.具有鲜明的21世纪的时代特征,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第十九条也体现了绿色原则
D.第179条规定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也体现了绿色原则
【解析】C选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
法律行为。可见并未体现绿色原则。
10.(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
B.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C.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准
D.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C
【解析】A选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可见该选项不符合题目。
B选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可见该选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C选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条规定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D选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
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见该选项不符合,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C选项。
1.(单选题)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
A.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B.具备一定年龄
C.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D.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
【解析】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单选题)下列公民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的是()。
A.5岁的甲画了一幅画
B.9岁的乙写了一份遗嘱
C.14岁的丙将自己的发明专利权转让给邻居丁
D.15岁的戊买了一枚2克拉钻戒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
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题中四个选项均是未成年人,只能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创作是事实行为,不要求创作人必须成年,A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3.(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视为住所。
A.暂住地
B.经常居所
C.身份证地址
D.户籍登记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4.(多选题)下列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醉酒的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C.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D.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答案】BC
【解析】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
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5.(多选题)关于自然人,下列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人只有成为成年人后才能独立享有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民事主体
B.自然人不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C.自然人的民事权利终身享有,不可剥夺
D.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
【答案】AB
【解析】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这一自然规律而诞生的人。自然人一出生就成为独立享有法律
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民事主体。自然人不仅包括有本国国籍的人,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故本题答案选AB。
6.(单选题)下列有关民事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A.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所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D.民事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解析】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故D项正确。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简言之,民事行为能力为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提供了现实性。故C项公民有民事权利能力不必然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说法是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3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4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故A项正确。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故B项错误,本题应选B项。
A.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甲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本题答案选B。
8.(单选题)8岁的小刚父母离异,协议小刚随父亲生活。后其父母各自再婚,小刚在奶奶家居住,由奶奶照看。此时小刚的法定监护人是()
A.其生父
B.其生母
C.其奶奶
D.其生父、生母
【解析】父、母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监护关系自出生就成立,不受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的影响。除非有下列三种情况可以被取消监护资:对子女有犯罪行为;对子女有虐待行为;
对子女明显不利。
9.(多选题)崔某,23岁,未婚,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他有父母、爷爷奶奶,还有个12岁的弟弟。可以担任其监护人的主要有()。
A.父母
B.弟弟
C.邻居
D.爷爷奶奶
E.单位领导
【答案】A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故本题答案选AD。
10.(单选题)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A.直系血亲
B.旁系血亲
C.近姻亲
D.近亲属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11.(单选题)公民被宣告失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
A.婚姻关系终止
B.其财产由特定人代管
C.继承程序开始
D.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解析】宣告失踪产生的法律后果只有一个,财产代管,其他的后果都没有,所以我们选择
B。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是两个不同的程序,宣告失踪并不是宣告死亡的前置程序。只要公
民有法律规定的情形,符合申请宣告死亡的条件的,利害关系人就能依法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
12.(单选题)被宣告失踪的公民重新出现,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后,应当()。
A.裁定宣告原判决无效
B.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C.依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D.重新立案进行审理
【解析】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
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故本题答案为B。
13.(单选题)2002年某日,林某出去散步后便没了踪影,之后6年,林某的妻子胡女士多方寻找也毫无线索。2008年胡女士准备与刘某结婚,2009年,为办理重新结婚手续,胡女士只得到法院申请宣告林某死亡,法院随后在报纸上刊登寻找林某的公告。2010年5月,一年的公告期满,林某还是音讯全无,法院遂宣告林某死亡。2010年6月,胡女士与刘某结婚,但在2010年11月林某被证实并未死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胡女士犯了重婚罪
B.胡女士与刘某的婚姻合法、有效
C.林某有权要求胡女士解除与刘某的婚姻关系
D.应以胡女士个人意愿决定与林某还是刘某保持婚姻关系
【解析】法律规定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后,其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失。现在林某并没死亡,可到法院去申请撤销死亡,但由于胡女士已经按合法程序再婚,受到法律保
护,她与林某的婚姻关系已不可能恢复,因此胡女士与刘某的婚姻合法、有效。故本题选B。
14.(单选题)关于宣告死亡,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无顺序先后的限制
B.被宣告死亡的人,下落不明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
C.被宣告死亡的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因死亡宣告的撤销而自行恢复
D.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依照《继承法》取得其财产者返还原物或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A项错误,宣告死亡第一顺序人是配偶,第二顺序人是父母、子女,第三顺序人是其他的近亲属。在第一顺序人没有提出申请宣告死亡时,第二顺序人、第三顺序人是不能申请宣告死亡的。B项错误,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C项错误,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正确答案为D。
15.(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
()。
A.个人工商户
B.个体工商户
C.个体企业
D.个人企业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16.(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承担。
A.个人财产
B.家庭财产
C.家庭和个人财产结合
D.工商户财产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
17.(单选题)小张经过打拼,拥有一定数额的财产,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遇难,此时,小张的孩子仅6个月还未出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遗腹子可以分割父亲的遗产,请问依据的是下列哪一条款内容:
A.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B.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C.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D.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但是题干中只是遗腹子,并未出生,显然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说法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民事权利能力平等的内容,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这条内容是遗腹子也能依法拥有继承遗产权利的法律依据。D选项说法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遗产继承的问题,而不是抚养未成年子女的问题,所以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C选项。
18.(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A.18
B.16
C.10
D.8
C选项说法错误。
D选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本题答案选D选项。
19.(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16
B.8
D.18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B.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街坊四邻的说法为准
C.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父母、子女的说法为准
21.(单选题)甲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甲的哥哥是其监护人,以下哪种情形说法错误()。
A.甲一旦年满18岁,其与其兄的监护关系即告终止
B.若甲兄突患急病病危,甲兄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甲的监护人
C.甲兄可以用甲父母留给甲的遗产进行投资活动
D.甲兄若被人民法院撤销了对甲的监护权,则其监护人资格不得恢复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八条规定,被监护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除对被监护人实施故意犯罪的外,确有悔改表现的,经其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视情况恢复其监护人资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监护
人与被监护人的监护关系同时终止。本题选D选项。
22.(单选题)小红的父母作为小红的监护人,实施了严重危害小红身心健康的行为。人民法院撤销了小红父母对小红的监护人资格,指定小红的爷爷奶奶作为监护人。则下列哪项说法错误()。
A.人民法院必定是根据有关当事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才作出了撤销行为
B.如果小红的父母在被撤销监护人资格后,确有悔改表现,人民法院征求小红同意,可以恢复期父母的监护人资格
C.若恢复小红父母的监护人资格,小红爷爷奶奶与小红的监护关系不会终止
D.无论是否是监护人,小红父母都要负担小红的抚养费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八条规定,依被监护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除对被监护人实施故意犯罪的外,确有悔改表现的,经其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视情况恢复其监护人资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监护人
与被监护人的监护关系同时终止。
23.(单选题)2013年6月1日甲因战争下落不明,2015年7月3日乙战争结束,直至2017
年7月4日,甲依然下落不明。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的妻子可以在2015年7月4日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甲失踪
B.2017年7月4日,甲将被列为失踪人,甲的妻子可以成为其财产的代管人
C.如果甲被宣告失踪,甲的财产可以由甲的儿子15岁的小甲代为管理
D.在一定情况下,甲的妻子于2016年7月4日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甲失踪
选项D注意“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在有关机关确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计算。
24.(单选题)关于宣告失踪,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下落不明满二年,甲的妻子可以向法院起诉宣告甲失踪
B.甲被宣告失踪之后甲重新出现,失踪宣告自动撤销
C.失踪人甲的财产由乙代管,如果不是乙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甲财产损失的,乙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D.甲被宣告失踪,除妻子乙以外,其他人不愿代管甲的财产,乙无代管能力,乙可以委托他人代管甲的财产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三条规定,财产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题答案选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