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遭性侵18岁后仍可诉胎儿也有继承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

未成年遭性侵18岁后仍可诉、胎儿也有继承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

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即将问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

那么,民法后面多了一个“典”意味着什么?这部法典为什么对每个人都如此重要?从今天起新闻频道将推出“打开民法典草案”系列报道,先来了解一下民法典跟我们每个人到底有什么关系。

每个人的每项权利在每时每刻都受到民法的保护,出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新编纂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

民法典正式实施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在新编纂的民法典草案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如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宣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规定成年监护制度,增设专章规定居住权,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等。

此外,民法典草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民法典草案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利,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草案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造成的悲剧屡次发生,民法典草案新增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并细化各方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教授王利明:进入到新时代以后,人民群众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民主法治,对于人格尊严的保护,对环境的保护等等,对于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所以怎么样能够来充分实现保障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要颁布一部民法典,体现了民法典与时俱进,彰显了它的这种时代性的特色。

民法典编纂:中国立法史上的里程碑

编纂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法典,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制定一部民法典,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都因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因此采取了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的办法。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制定了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五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间,郑重地写下了“编纂民法典”这5个字,这就正式启动了。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编纂工作计划。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民法典的编纂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二步。

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各分编草案进行了拆分审议。各分编草案均已完成了两次审议,其中,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侵权责任编三个分编草案完成了三次审议。每次审议修改都要聚焦立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据统计,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七次公布各分编及民法典草案,累计收到410349人提出的951607条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在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间,常委会每审议一次,都会适时公布全民征求意见稿,就审议完了,马上就会公布全民征求意见稿,这是干什么的?能够给所有人民一个参与民法典编纂,建言献策,表达自己意见和主张,这种民主参与的机会。

2019年12月,由民法总则和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从人类以往的历史来看,所有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法典的出台,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决断,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这就为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可以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专家表示,民法典作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公民私权保护的基本依据,也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教授王利明:为什么说民法典就是一部私权保障的宣言书?只有充分保护了私权,我们说才能全面实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同时它也有利于规范公权,因为私权保护好了,它实际上也为公权的规范确定了一系列的行为标准和依据。

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汇编,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反映了一个民族对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法典,通常都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制定出来的。这个原因就在于处在上升期的国家,处在上升期的民族,他们才有可能凝聚对人类所面对的这些基本看法的相应的共识。

民法典总则编:民法典的开篇与统领

民法典草案由总则编和6个分编构成,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实施,它既是民法典的开篇,也标志着中国的民法典时代真的来了。

民法典草案将民法总则纳入总则编,基本保持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总则编是民法典的总纲,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其他6个分编。总则编中有很多内容跟我们生活密切,一起来看一下。

胎儿有继承、接受赠与权利

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那么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生活中,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况越来越多。总则编草案中增加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这意味着,胎儿也可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与。

完善监护制度

针对现行监护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总则编草案对监护制度作了完善,明确了父母子女间的抚养、赡养等义务,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强化了政府的监护职能,并就监护人的确定、监护职责的履行、撤销监护等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被随意侵犯、收集、买卖的情况日益突出,总则编草案中新增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有的达不到动用刑法去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因为犯罪构成它是有犯罪构成要件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所以有的时候个人信息的泄露达不到那个程度怎么办?你可以用民法的方式去寻求救济,所以它构成一个立体和综合的一个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的法网。

未成年遭性侵18岁后仍可诉

现实中,一些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中,因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甚至许多未成年人不敢通过法律寻求保护。等到成年后,再去寻求法律救济,却往往已超过诉讼时效。为此,总则编草案中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从而有利于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在其成年后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

免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因诚信缺失和保障不力,不敢见义勇为、不敢做好人困扰着人们,不要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一直是公众的强烈呼声。针对如今见义勇为引发纠纷的实际,总则编草案中将见义勇为的行为通过法律形式予以鼓励和保护。规定: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总则编草案对现行的民法通则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发展。例如,民法通则中对民法的基本原则仅归为一条,总则编草案确立了“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共六项民法基本原则;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将民法通则规定的2年诉讼时效延长为3年。

THE END
1.已满18周岁,你已经进入全新的成年世界,面对人生更多选择与责任满18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从青少年走向成年。这个年龄不仅意味着法律上的成人身份,还意味着你将面对更多的机会与责任。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情感,你的世界从这一刻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全新的成年世界里,如何正确理解自己,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将是你人生中最关键的课题之一。 https://www.yjfcwang.com/yjzx/1710851.html
2.十八岁在法律上意味着什么律师普法十八岁在法律上意味着什么2021-04-01 2,022 普法内容意味着你是成年人了,在民事法律关系上,你不需要监护人了,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了;在刑事法律关系上,要对所有刑事案件都需要负刑事责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条要求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https://www.110ask.com/tuwen/16301154120939631244.html
3.法律上14岁具体意味着什么法律上14岁的意义是: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实施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不是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但不是所有的人实施了犯罪行为都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上14岁具体意味着什么法律上14岁的意义是: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https://www.lawtime.cn/zhishi/a3897946.html
4.中国法院网二、十八岁时,法律叮嘱权利义务 不知不觉间,你们跟小法一样,已经度过了出生、8周岁、14周岁、16周岁这四个特殊的法律生日,即将迎来18周岁这个意义重大的法律生日。18周岁的你们在告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同时,也拥有了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所有权利和义务,更意味着一份责任和担当。此时与你们息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0/11/id/52651.shtml
5.收藏超全!民法典颁布后,各个年龄段法律权利义务对照表来了!附《民法典》实施后,法律年龄随之改变,当我们从一个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龄的计时器,我们的故事就计时开始了。其实,法律也和年龄一样,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0岁以下 胎儿还不能称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认可其为“胎儿”。尽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义。 《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https://www.yunfu.gov.cn/nyncj/zdht/zcfgjjd/content/post_1378025.html
6.2018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10、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下列情形不属于工伤的是: A.小樊在上班时由于操作不符合规程,手指被机器绞伤 B.小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辆闯红灯的轿车撞伤 C.老张在上班操作吊车时突发心脏病当场死亡 D.老赵中午喝醉酒,下午上班操作机器时不小心将脚压伤 11、关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jinbiaochi.com/xizang/xzsydw/news_79694.html
7.未满十八岁是否可以持有股呢,法律上如何认定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问题解答:未满十八岁可以持股,但其股东权利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但是已满十六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一般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行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https://m.66law.cn/v/wenda/1736891.aspx
8.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干部尊不尊法、学不学法、守不守法、用不用法,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仿在行动中。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老百姓就会效仿学习、自觉遵守,领导干部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法治则会丧失群众基础、影响公信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https://www.xlgy.com/100/133/content_55697.html
9.工会业务知识1.《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经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根据《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产业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乡镇(街道)工会组织负责指导http://www.mzedu.net/display/466764.html
10.根据新的民法总则十八岁自然人规定有哪些?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直接提问 专家导读 最近通过了新的民法总则,新的民法总则即将在10月份1日开始施行。对于其中某些条例,民法总则有了改变。明法总则的规定涉及到了每一个公民各方面的内容与要求,那么,根据新的民法总则十八岁自然人规定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法总则的相关资料。 https://m.64365.com/zs/84360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