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发生在船舶内部的侵权行为,一般适用()。
A.船旗国法
B.致害人国籍国法
C.受害人国籍国法
D.法院确定适用何国法
2.1985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法律适用公约》适用于()。
A.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B.具有不同国籍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C.住所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D.管理中心所在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3.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实行的是()。
A.特别责任原则
B.严格责任原则
C.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D.共同过错责任原则
4.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再保险的权利属于()。
A.被保险人
B.投保人
C.保险人
D.被保险人和保险人
5.我国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主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时,通常情况下,
适用()。
A.合同订立时卖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B.合同履行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C.合同订立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D.合同履行时卖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6.韩国某汽车公司、日本某汽车公司、德国某汽车公司与中国某汽车公司在日本签订在中国建立合资
企业的协议。协议书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适用被告方法律。该协议在履行中发生纠纷,中国某汽车公司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该案应适用()法律。
A.日本
B.韩国
C.德国
D.中国
7.由付款人购买所在地国的汇票,寄给对方,由对方到受票人处兑现,此种汇付的方式称为()
A.电汇
B.信汇
C.票汇
D.托收
8.下列合同中哪一类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
A.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B.国际知识产权转让合同
C.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
D.国际保险合同
9.德国商人茨格曼到中国旅游观光,在广州发现广州钢琴厂生产的钢琴质量上乘,遂与该厂达成书面
协议,订货200架。之后发生纠纷,双方没有就适用何国法律达成一致意见,则该合同应适用()。
A.中国法律
B.国际条约
C.德国商法
D.国际惯例
10.《华沙公约》规定的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责任基础是()
A.过失责任制
B.推定过失责任制
C.无过失责任制
D.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责任基础
11.船舶和飞机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般都采用()
A.目的地法
B.国旗国法
C.法院地法
D.出发地法
12.卖方负责提供货物、提供与货物有关单据、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前的一切风险,买方负责租船、货
物保险,这一价格条件是()。
A.FOB
B.CIF
C.CFR
D.FCA
13.卖方负责提供货物、租船运输,买方负责货物保险,这一价格条件是()。
14.德国某汽车公司与中国上海某公司合资在上海设立汽车生产企业。合同纠纷应在()法院提起
诉讼。
A.中国
B.德国
C.双方协商
D.在中国、德国均可
15.我国加入的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是()。
A.《瓜达拉哈拉公约》
B.《海牙议定书》
C.《关于铁路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
D.《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
16.确定合同准据法最基本的学说是()
A.意思自治说
B.客观标志说
C.最密切联系说
D.特征性履行说
17.在下列海运保险条款中,承运人责任范围最小的是()
A.水渍险
B.平安险
C.一切险
D.综合险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73条规定: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适用()。
B.致害行为发生地法
C.损害结果发生地法
D.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19.法国人格里姗在我国某海滨城市购沿海别墅一幢,两年后因其所在公司委派他常驻印度开展业务,
决定将此别墅出售给其商业伙伴美国人彼鲁。此合同适用()。
A.法国法律
B.美国法律
C.印度法律
D.中国法律
20.北京某高校学生甲与美国一高校联系到该校就读,获准。与学生甲住同一宿舍的学生乙产生嫉妒,
盗用学生甲的名义给美国的学校发一函件,称不愿到该校就读。学校遂取消学生甲的入学资格。
学生甲得知此事后,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本案应适用的法律是()。
A.美国法律
B.中国法律
C.当事人在中国法律或美国法律之间作出选择
D.法院在中国法律或美国法律之间作出选择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中国兴华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与日本冈田株式会社订立一项家用电器买卖合同。作为中方律师,你
认为可以选择()为合同适用的法。
A.日本民事诉讼法
B.日本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D.《国际有体动产买卖法律适用公约》
2.意思自治原则并非允许当事人任意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下列合同中,当
事人协议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条款无效()。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
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
C.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
D.涉外不动产买卖合同
A.船舶在光船租赁以前,设定抵押权的,适用原船舶登记国法
B.船舶在光船租赁期间,设定抵押权的,适用原船舶登记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