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2.理解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知道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既有平等享受权利,也有平等的履行义务。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归纳总结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意识,形成组尊法、爱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难点】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视频片段:中央巡视组巡视和中央纪委、政法机关查办案件发现及群众举报反映的线索和证据,2017年7月14日,中央决定将孙政才调离重庆市委书记岗位,由中央纪委对其进行纪律审查、开展组织谈话。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中央纪委对孙政才立案审查。并设置问题:为何要对孙政才进行立案审查在法律面前有没有“铁帽子王”孙政才作为高级干部为何会走上一条不归路顺势导入新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
并设置问题:从材料中我们能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选派学生代表进行回答。
学生一: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学生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平等的享受权利和平等的履行义务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材料二:某市教育局及各义务教育学校高度重视进城(镇)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乡镇)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根据进城(镇)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调配现有的教育资源,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妥善安排进城(镇)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进行统一编班,统一管理,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此外,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设疑:公民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但是他们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一样的吗
过渡语:在多媒体上呈现三则材料,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之上选派代表进行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公民虽然在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
(三)平等的适用法律
材料一: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材料二: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材料三: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孙政才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孙政才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引导学生对三则材料进行分析思考,从三则材料中能得出什么指导学生以政治小组为单位进行五分钟的讨论,在此基础之上选派学生代表进行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环节三:巩固提高
观看《巡视利剑》纪录片视频片段,并让学生分析:视频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回答: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力,反腐败没有禁区,贪腐者没有“护身符。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回顾的方式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以及平等适用法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法律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