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2.理解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知道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既有平等享受权利,也有平等的履行义务。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归纳总结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意识,形成组尊法、爱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难点】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视频片段:中央巡视组巡视和中央纪委、政法机关查办案件发现及群众举报反映的线索和证据,2017年7月14日,中央决定将孙政才调离重庆市委书记岗位,由中央纪委对其进行纪律审查、开展组织谈话。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中央纪委对孙政才立案审查。并设置问题:为何要对孙政才进行立案审查在法律面前有没有“铁帽子王”孙政才作为高级干部为何会走上一条不归路顺势导入新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

并设置问题:从材料中我们能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选派学生代表进行回答。

学生一: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学生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平等的享受权利和平等的履行义务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材料二:某市教育局及各义务教育学校高度重视进城(镇)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乡镇)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根据进城(镇)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调配现有的教育资源,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妥善安排进城(镇)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进行统一编班,统一管理,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此外,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设疑:公民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但是他们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一样的吗

过渡语:在多媒体上呈现三则材料,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之上选派代表进行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公民虽然在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

(三)平等的适用法律

材料一: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材料二: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材料三: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孙政才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孙政才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引导学生对三则材料进行分析思考,从三则材料中能得出什么指导学生以政治小组为单位进行五分钟的讨论,在此基础之上选派学生代表进行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环节三:巩固提高

观看《巡视利剑》纪录片视频片段,并让学生分析:视频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回答: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力,反腐败没有禁区,贪腐者没有“护身符。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回顾的方式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以及平等适用法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法律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

THE END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当代中国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下列理解A. 在诉讼活动中,所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 B. 公民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和承担平等义务,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C. 法对全体公民,不论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适用上一律平等 D.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的适用上的平等,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 如何https://m.shuashuati.com/ti/bb9f462d90d54576a62355dcf7e3d1b6.html
2.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框架(4)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3、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原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1)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https://www.51test.net/show/3495096.html
3.宪法知识200问28.怎样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http://www.xxzbb.gov.cn/ztzl/lwpf/201812/t20181211_1006038.html
4.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学界关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一直有歧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仅指执法上的人人平等及法律适用上的一律平等并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该观点认为,法律具有阶级性,我国法律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并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立法上无法实现一律平等。1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713.html
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https://www.meipian.cn/1zncmm94
6.有益于他人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是道德的是正确的还是错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标准答案:对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答案:对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标准答案:错 4.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标准答案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7.宪法日的产生背景和宪法知识试题24、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对平等权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要取消一切差别,各方面都应做到绝对均等 https://djsz.jxga.edu.cn/news-show-896.html
8.2022中考政治核心考点归纳之平等公平正义政治知识【考点二十二:平等】 1.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http://www.zhongkao.com/e/20211230/61cd1ef770863.shtml
9.宪法义务(精选6篇)5、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对平等权的理解正确的有()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要取消一切差别,各方面都应做到绝对均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6r2pi2m.html
10.综基真题考点:法律 行政法 其他(行政法) 21.我国现行的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 A.权利 B.义务 C.职责 D.权利和义务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法律 宪法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 Ahttp://www.zjfzgwy.com/news/newsview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