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法律类)录用法律笔试考试

2023年安徽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法律类)

安徽省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科目笔试包括计算机、法律、财会、外语、军事知识等类别。

一、考试方式

全部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题型由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部分试题组成,考试时限均为120分钟,满分均为100分。

二、作答要求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等。

作答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客观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涂自己选择的选项;主观题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非指定区域作答或使用非指定用笔作答一律无效。

三、测查内容

(二)法律类

第一部分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概念、体系和要素

一、法的定义、特征和本质

二、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三、法律规则

四、法律原则与法律概念

第二章法的渊源、分类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和分类

二、法律效力的层次和范围

三、法的效力冲突与解决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分类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人权

第四章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五章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

二、归责与免责

三、法律制裁

第六章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与内容

三、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七章法的运行

一、法的制定

二、法的实施

三、法律程序

四、法律推理、法律解释与法律论证

第八章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

二、法的基本价值

第九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础与意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四、全面推进公正司法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全民守法水平

六、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其主要内涵

第二部分宪法学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三、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四、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五、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国家的性质与国家形式

一、国家性质

二、政权组织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

第三章国家基本制度

一、经济制度

二、政治制度

三、文化制度

四、社会制度

第四章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本质和类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四、国务院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八、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

九、监察委员会

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

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四、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六章宪法实施的监督

一、宪法实施

二、宪法监督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第三部分行政法学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法的渊源

三、行政法律关系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行政法的主体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

二、公务员与公务员法

三、行政相对人

第三章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变更与废止

五、几类主要的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确认、行政应急、行政协议、行政指导、行政裁决、行政调解、行政事实行为

第四章行政程序法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第五章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二、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

四、行政复议的程序

五、行政复议的执行

六、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第六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一、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之异同

二、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与赔偿范围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四、行政赔偿程序、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七章保密与政府信息公开

一、保守国家秘密制度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第四部分行政诉讼法学

第一章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性

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和重要作用

三、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的具体受案范围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排除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第四章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原告及原告资格的确认

二、被告及被告资格的确认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

第五章行政诉讼证据

一、行政诉讼的法定证据种类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规则

三、证据的调取、补充和审核认定

第六章行政诉讼的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

二、一审、二审程序

三、审判监督程序

四、执行程序

第七章行政诉讼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行政诉讼的判决

二、行政诉讼的裁定

三、行政诉讼的决定

第五部分民法学

第一章民法总论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三、民事权利

四、民事法律行为

五、代理

六、民事责任

七、诉讼时效

第二章物权法

一、物权的一般原理

二、所有权

三、用益物权

四、担保物权

五、占有

第三章债与合同法

一、债与合同的一般原理

二、合同的订立

三、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四、合同的履行

五、合同的保全与担保

六、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七、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八、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九、典型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保证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物业服务合同、行纪合同、中介合同、合伙合同

十、无因管理

十一、不当得利

第四章人格权法

一、人格权的一般原理

二、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三、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四、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五章婚姻家庭继承法

一、结婚、离婚、收养

二、家庭关系

三、继承的一般原理

四、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

五、遗产的处理

第六章侵权责任法

一、侵权责任的原理

二、归责原则与免责事由

三、共同侵权行为

四、损害赔偿

五、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六、产品责任

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八、医疗损害责任

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十、高度危险责任

十一、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十二、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第六部分知识产权法学

第一章著作权法

一、著作权的客体

二、著作权人及其权利

三、著作权的利用和限制

四、邻接权

五、著作权的保护

第二章专利法

一、专利权的客体

二、专利权人及其权利

三、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和程序

四、专利权的保护

第三章商标法

一、商标和商标法

二、商标权利

三、商标注册

四、商标权的使用

五、商标权的保护

第七部分刑法学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二、刑法的解释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犯罪与犯罪构成

一、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二、犯罪客体

三、犯罪客观方面

四、犯罪主体

五、犯罪主观方面

第三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四章犯罪停止形态

一、犯罪既遂

二、犯罪预备

三、犯罪未遂

四、犯罪中止

第五章共同犯罪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形式

二、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第六章罪数形态

一、罪数判断标准

二、一罪的类型

三、数罪的类型

第七章刑罚

一、刑罚的目的和刑罚的体系

二、刑罚的种类

三、刑罚裁量情节和刑罚裁量制度

四、刑罚执行

五、刑罚的消灭

第八章重点掌握的罪名

第八部分刑事诉讼法学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第二章刑事诉讼的管辖

一、立案管辖

二、审判管辖

第三章辩护与代理

一、辩护制度

二、代理制度

第四章刑事诉讼证据

一、证据的特征与种类

二、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证明对象、责任与要求

四、证据的搜集与运用

第五章强制措施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三、拘留

四、逮捕

第六章刑事诉讼阶段

一、立案

二、侦查

三、起诉

四、审判

五、执行

第九部分经济法学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

二、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三、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章经济法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一般原理

二、经济管理主体

三、企业

四、特殊企业形态

第三章市场规制法

一、竞争法律制度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三、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四、价格法律制度

五、劳动法律制度

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第四章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二、计划法律制度

三、产业法律制度

四、投资法律制度

五、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六、财政法律制度

七、税收法律制度

八、金融法律制度

第十部分国际法学

第一章国际法概述

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点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国际法上的国家和个人

一、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二、国家和政府的继承

三、国籍与中国国籍

四、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五、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领土

一、领土的概念、意义和领土的组成

二、领土的取得和变更

三、国家边界和边境制度

第四章外交和领事关系

一、使馆及其职务、外交特权与豁免

二、领事馆及其职务、领馆特权与豁免

第五章国际条约

一、条约的概念和名称

二、条约的缔约程序

三、条约的效力和解释

第六章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概念和类型

二、联合国的主要机关与职能

三、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第七章国际争端的解决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和种类

二、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三、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招聘公告--2023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日历|职位表查询

考试报名--2023安徽事业单位招聘报名入口|报名问题咨询

备考指导--历年事业单位进面分数线|每日刷题练习|模考练习

THE END
1.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①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②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的标准. 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2.存款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特征储蓄合同的种类及其效力对于经过国家金融主管部门批准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能够开展的存款业务在对象种类和范围上又有所区别。我国的信用合作社在存款的对象、金额方面有限制,而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是能够办理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所有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而对于存款人而言,任何具有相应资格的个人和机构都可充当,各国法律包括我国法律对存款人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4474942_1.html
3.我国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休息休假的种类有()等。【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 )的形式确定下来。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晶状体的实质由( )组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 )工作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https://www.shuashuati.com/ti/e991164c742a4762996504d4aac2c7ee.html?fm=bdbdsbd54c03e1963eae4aff6902fd4e3064a
4.《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5.我国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分类有哪些程智华律师我国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分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是指《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即指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1.书证是指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凡是以文字来记载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采用各种符号、图案来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对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95057.html
6.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01法理学复试考研大纲三、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 第六节法与正义 一、正义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二、正义作为法的价值的意义 三、法律对正义的保障 第五章法的渊源与效力 第一节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释义 二、法的渊源的种类 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惯例。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https://yz.kaoyan.com/dlfu/dagang/586df57f99750.html
7.婚姻与家庭法复习题8.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的() A.最佳年龄 B.必须结婚的年龄 C.最高年龄 D.最低年龄 9.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形式要件是() A.订婚 B.结婚登记 C.举行结婚仪式 D.财产公证 10.我国《婚姻法》规定的调解救助机制是() A.行政调解 B.司法调解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004585
8.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律关系概述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法律事实 2.法律事件 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9.论乌木之所有权归属——兼论国家所有权之种类及其限度现有文献中,亦无人主张乌木属于上述之煤炭资源或矿产资源;理由有二:①矿产资源之“种类法定”。国务院《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的矿种和分类见本细则所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新发现的矿种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