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毕业证:宪法是传统与现代的根本区别法治法律宪制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中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二周年。回首百年中国,宪治之路可谓曲折又漫长。一百多年困扰中国人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宪法何以中国?

一句话,有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决定传统与现代、文明与野蛮的根本标志。能不能真正搞清楚宪法,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停留在哪一个阶段。

而另一方面,在有关中国社会转型的作品中,以“宪治”“法治”为切入点的书十分少,而从司法视角串联“现代化进程”的,就更少了。为此,我们诚荐“中国百年宪治转型”三书,重新认识“法治”视角下的中国:

《1840年以来的中国》

法学家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史

184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一年——把中国卷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本书从“大变局”开始反思,以宪法为线索,探究中国近现代史上一系列真问题,一直讲到1982年。可以说抓牛就抓牛鼻子,而且写得在同类型书中是少有的扎实。

为何中国的宪法之路异常坎坷?为什么说是焦躁的心态,让中国近代法治之路变得痛苦而曲折?本书从法学视角,再看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的冲突与融合。宪法问题,并非单纯的法学问题,其背后交织的,是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的核心理念。

西方的普遍价值如理性、自由、平等、法治、权利,在一系列“法治”实践后究竟通过何种方式渗透进中国人的意识中,并被逐步接受?是外在的宣传灌输?还是基于内心的诚服?最后,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又是如何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它们又是如何不断塑造新的“法治时刻”?

以上问题,是《1840年以来的中国》贯穿的另一条线索。通过对“法治演化”背后的中西观念冲突的分析,王人博老师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叙述,上升到了历史哲学的高度。书友感叹:“每读几页,总能受启发”。

《宪法学讲义》

被誉为“宪法学教学参考书的典范”

一谈到法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民众守法”;稍高一点的,能想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不受限制的权力,从来都是文明的最大障碍。

所以亚里士多德说:与其让公民中的一员来统治,不如让法律来统治;即便是法律的捍卫者,也必须遵守法律。

因此,法治的第一要义,是人人守法,国王也不例外。

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承认“法律高于王权,国王不得越过法律任意征税”。《大宪章》的历史,奠定了法治的内涵和前提:法律至高无上,人人都要守法;权力有边界,受法律约束。

正如林来梵在《宪法学讲义》中的总结:在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法律是至高无上的神圣规则,凌驾于一切个人或组织之上;一切公权行为,都必须受到公开的、清晰的、事前规定的规则约束。

本书源自于作者讲授大学本科“宪法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全套课堂实录,全书力图从“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出发,对宪法学的学科内容做了全面体系化的阐释,既秉持“宪法学中国化”的立场,又兼具一种堪称“人文主义宪法学”的品味。书中不时展现与“马工程”《宪法学》教材的学术对话,并引导读者针对一些学说做批判性的思考,更就许多有争议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学术观点。全书在较大程度上保留了课堂讲授的原有风貌,由浅入深,寓庄于谐,理趣并蓄,颇有“临场感”。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探百年难题“宪法何以中国”

优秀的公法学研究一定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作为支撑。本书从司法概念规则体系的提炼转向现代国家的法理建构。

本书作者翟志勇认为:“中国宪制的发展必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看似截然的断裂,实则有内在的关联;未来中国的宪制更不可能抛弃与这笔“遗产”的历史联系,甚至可以说,只能从这笔“遗产”中生发出来。”

“整个中国宪法史本身呈现为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但尚未形成一种演进机制,因此,宪法史研究要通过描述演进过程,来探讨演进机制,最终实现人民的自我立宪。”

本书系统梳理中国宪法的曲折历程,不仅有对49年之后的宪法文本及宪法序言的详细考察,还对看似“失败的遗产”的中国宪法史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借此透视现代中国的宪法建构路径。透过文本的变化,观察出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本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作者对于宪法文本(包括宪法序言)进行了手术刀似的精确剖析。这不仅是一本适合法律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也适合每一关心中国法治和前途命运的人去阅读。本书含翟志勇老师亲笔签名版,数量有限,十分难得。

宪法像一个国家的毕业证,它记载了学业的结果。一个民族有了一部健全、完善、并得到尊重和执行的符合现代文明的宪法,那这个民族就毕业了。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台计算机,那么“法治”就是它的操作系统。“法治”如果混乱,这台机器不可能正常地运行。而一个国家不仅由政府组成,更由每个人组成,因此让“法治”这套系统正常运行不能仅靠政府的自觉,人们知法、懂法、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监督权力,才是“法治”慢慢走向成熟的标志。

THE END
1.[佳木斯]2024年黑龙江富锦市事业单位招聘1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共35题) 1、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规范的内容只关注义务 B、道德规范的内容只关注权利 C、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要广泛得多 D、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错误,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72745390
2.宪法与民法典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宪法与民法人事立 法之区别 层级差异: 宪法高于其他所有法律,其修改过程更为复杂严格;而 民法人事 立 法虽然也具有较高的地位,但其修订程序相对灵活。 内容范围: 宪法主要关注的是国家基本制度及其运行规则;而 民法人事 立法,则聚焦于个人的财产权利、合同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568.html
3.旅游法律法规基础最新章节梁峰著不过,无论立法还是司法所反映的道德规范或宗教戒律,都已不同于原始社会的氏族道德和宗教,它们的性质有了很大变化,不是体现全体氏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而是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了。法的起源过程受道德和宗教的极大影响,有两个原因:一是氏族习惯往往同时也是氏族的道德规范和宗教戒律,脱胎于氏族习惯的那些法不能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766419/4.html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雷磊《法理学》读书笔记(法理学)书评第三节 法学与法理学一、法学的构成法教义学(应用法学)+基础研究(理论法学)二、法理学宽泛意义上的“法理学”包括法哲学+法理论。法理论:主要研究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及其一般基础;法哲学:要解决哲学三大问题在法学中的投影第二章 法第一节 法的名称第二节 法的特征规范性、普遍性、国家意志性、国家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37860/
6.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7.规律且有益于他人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是道德的是正确的还是错2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显著特点有() 标准答案:ABC A. 政治性 B. 知识性 C. 实践性 D. 社会性 23.法律素质是指人们( )的素养和能力() 标准答案:ABCD A. 学法 B. 尊法 C. 守法 D. 用法 24.大学适应期会出现的矛盾主要有() 标准答案:ACD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8.2006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1)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 d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13、民间故事《铡美案》中,驸马陈世美被依法处决。这一法律现象表明 a法律是公共意志的反映,具有超阶级性 b法律有https://www.diyifanwen.com/kaoshizhuanti/falvshuoshimonishiti/0761604561869406_40.htm
9.宗教习惯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D.法具有国家意志性,都下列关于法的特征的论述,正确是( ) A. 任何社会规范均具有强制力 B.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依靠力量 C. 法律、道德、宗教、习惯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 D.https://m.ppkao.com/wangke/daan/af5ab582832a4127971ffb3d7af4d3fd
10.行政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5)行政管理学习辅导在线学习答:(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http://whjxdd.cn/wygkcn_ShowArticle.asp?Wygkcn_ArticleID=351
11.《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绪论知识点及练习题A.志向B.信仰C.理想D.意志 17.( )是一个人在精神生活领域“安身立命”的根本。 A.道德品质B.理想信念C.政治信仰D.修养品性 18.( )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A.共产主义B.马克思主义C.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19.( )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A.科学性B.人民性C.实践性D.开放性 20.( )是中https://www.wjx.cn/xz/25172058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