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く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三)》的通知(吉高法[2021316号​)

关于印发く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三)》的通知

吉高法[2021】316号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三)》已于2021年10月22日由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21年第33次会议通过,现子印发。如在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省高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反馈。

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三)

(2021年10月22日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21年第33次会议通过)

一、涉新冠肺炎疫情案件

(一)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

1.用人单位能否以新冠肺炎疫情属不可抗力为由中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主体不适用新冠肺炎疫情属不可抗力的界定,不得因此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保障被依法隔离的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由医疗机构或政府依法对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等实施隔离措施,导致劳动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在隔离期间的工资。隔离期结束后,对仍需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按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有关规定支付其工资。

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保障受政府紧急措施影响的劳动者工资权益?

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认定劳动者以处于居家观察期为由拒绝提供正常劳动的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劳动者依法隔离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医疗机构对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二是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规定采取隔离措施或者其他紧急措施。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正常提供劳动的标准发放劳动报酬。

除上述情形外,物业公司从住宅小区管理角度采取的居家观察等防控措施,不属于前款规定的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形。

5.用人单位受疫情影响而部分停工停产的,能否按照停工停产规定支付工资待遇?

用人单位各部门工作如具有相对独立性且所依赖的复工条件不同,个别部门(客户接待、对外餐饮服务等)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对该部门劳动者可以按照停工停产规定支付工资待遇。

6.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复产期间,用人单位是否有权单方安排劳动者使用带薪年休假?

因疫情防控导致停工停产的,用人单位可在履行协商程序后单方安排劳动者于停工停产期间优先使用带薪年休假。

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乡社区工作者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二、劳动人事关系认定

8.如何认定“共享用工”关系?

借出企业(原企业)在将劳动者安排到借入企业(缺工企业)工作前应当征求劳动者意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共享用工期限不应超出劳动者与借出企业(原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剩余期限。

9.“共享用工”是否变更借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借出企业(原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将劳动者安排到借入企业(缺工企业)工作,不改变借出企业(原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借出企业(原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在借入企业(缺工企业)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由借出企业(原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补偿办法可与借入企业(缺工企业)约定。

10.“共享用工”的借出企业无法继续履行协议时,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11.如何界定人民法院民事审判部门受理的人事争议案件范围?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仅以订立聘用合同方式建立的人事关系,属人事聘用关系。由此引发的人事争议,符合人民法院受理的人事争议案件范围的,可以由人民法院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系经过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审批后建立的人事关系,无论是否另行订立聘用合同,均属行政任用关系。由此引发的人事争议,不属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范围。

12.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成立属人民法院审理的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属特殊劳动关系,双方因履行用工协议发生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缴纳社会保险费发生争议属政策性问题,不属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范围。

13.用工主体责任如何理解?

用工主体责任是在不存在劳动关系前提下,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行业由相应主体参照劳动关系项下用人单位义务而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或工资支付责任。

用工主体责任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明确规定予以认定。

三、社会保险

14.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中,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含未足额缴费情形)但办理了商业保险,能否据此免除其工伤保险责任?

用人单位不得以商业保险来免除或减轻其应当承担的工伤保险赔偿责任。

四、工时及劳动报酬

15.如何认定“996”工作制的加班时长?

如“996”工作制未依照《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规定履行行政审批手续,则应认定为标准工时工作制,对超出标准工时部分均应计算为加班时长。

16.劳动者虽然有休息日加班的情形,但每周工作总时长并未超过法定标准,能否主张休息日的加班工资?

劳动者虽然每周工作6天,但每日工作时长均不足8小时、每周工作总时长亦未达到法定上限40小时的情形下,劳动者于双休日工作1天不宜认定为休息日加班。

17.如何理解劳动者休息日或法定休假日加班的补休和加班费问题?

工作日延时加班和法定休假日加班,均不安排补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支付加班费。

休息日加班的,可以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费。

五、时效

18.人民法院能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问题?

在一方当事人在仲裁阶段及一审诉讼阶段连续提出仲裁时效抗辩后,人民法院方可审查仲裁时效问题。否则,人民法院不应主动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

六、法律适用

19.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书,申请仲裁的当事人起诉后又撤诉的,是否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后,申请仲裁的当事人起诉后又申请撤诉并获人民法院准许的,该不予受理通知书因不具有实体内容而不发生法律效力。该方当事人再次申请仲裁并起诉的,人民法院不得因之视为重复起诉。

20.仲裁裁决未支持仲裁申请人的全部仲裁请求,但仲裁申请人未提起诉讼,仲裁被申请人起诉后一审法院的审理范围是否包含仲裁申请人未获仲裁机构支持的仲裁请求?

仲裁裁决作出后仅有仲裁被申请人起诉的,诉讼请求仅涉及仲裁裁决内容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无异议部分(包含仲裁申请人未获支持的仲裁请求和被申请人未起诉的仲裁裁决内容),人民法院可以在查明事实部分叙明后径行在裁判主文中作出与仲裁裁决一致的表述。

21.仲裁裁决作出后仅有一方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能否推定未起诉当事人已认可仲裁裁决内容并据此径行作出裁判?

仲裁裁决因一方当事人起诉而不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决确认的事实和作出的裁决内容亦不具有法律意义,人民法院不得因一方当事人未起诉而视为认可仲裁裁决内容并据此径行认定仲裁裁决内容。

THE END
1.常见法律法规概念解释及应用案例分析常见法律法规概念解释及应用案例分析 在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中,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整体认知能力。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408250.html
2.法律解释中的“法律”The Issue of Law in Legal Interpretation CHEN Jinghui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2024, (4): 91 -107 . Copyright ?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010-62514768 62519633 62511499 E-mail: rdxb@263.netPowered by Beijing Magtech Co. Ltd http://xuebao.ruc.edu.cn/EN/lexeme/showArticleByLexeme.do?articleID=13415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些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既是对《民法通则》相关问题的深化和发展,又是补充和完善,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立法上的庞杂和混乱。这种混乱不仅仅体现在法律用词和用语上,同时也体现在损害认定和计算标准上,由此也给法律在实践中的适用造成了困难。《解释》的颁布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在本解释公布https://www.fzlawyers.net/index.php?s=wap/show/index&id=3408
4.民法典注释11:如何理解与适用特别法优先适用原则《立法法》第八十七条以下确定了各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效力等级与适用范围,第九十二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这里的“同一机关”强调的是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文件之间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25/17/70808058_1045273096.shtml
5.中国法制出版社法律法规条文司法解释工具书籍建筑法法律条例当当水生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2023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用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法律法规条文司法解释工具书籍 建筑法法律条例单行本》。最新《2023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用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法律法规条文司法解释工具书籍 建筑法法律条例单行本》简介http://product.dangdang.com/11543509246.html
6.法律家法律家提供法律软件、法学教学软件、法律考试软件、法律数据库的研发服务,用户可进行免费法律咨询,查询法律法规知识、指导案例审判规则、法律文书、合同范本,是大型综合法律门户网。http://www.fae.cn/
7.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特殊的税收制度作为改革的先锋,海南的税务优惠政策无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也有必要关注潜在的税务与法律风险,特别是在现在税收强征管的时代,税务机关正在通过金税四期“以数治税”,对于税务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更为严格。就海南而言,不仅要关注如何准确地适用海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从反避税的角度去进行税务风险的防控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hainan-ftp-special-tax-mechanism.html
8.《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最高人民法院刑庭编 出版时间: 2000-10-01 内容简介 本文集内容包括“案例”“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等,收录了《管桦虚报注册资本案——虚报注册资本构成犯罪的标准如何掌握》《王昌和变造金融票证案——涂改、变造存折后再进行金融凭证诈骗的行为如何定性》等论文。查看更多有https://www.ilawpress.com/article/detail?id=629157776232286730
9.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规则“参照”与“依据”的区别关键在于“依据”是人民法院对法律、法规无条件的适用;而“参照”则不是无条件的适用,而是有条件的适用,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适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不予适用。《关于(行政诉讼法(草案))的说明》中对“参照”规章的解释指出: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规章,法院要参照审理,对不符合或者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9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