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沉冤”与“翻旧账”:拿什么拯救超过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请求?

诉讼时效制度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性制度设计,对保障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稳定、降低交易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制度价值。从《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到《民法典》,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规定的权利保护“上限”均是20年。但笔者在工作中,还是会经常遇到一些陈年积案,权利主体因种种原因导致其权利受侵害超过20年未及时发现而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些“沉冤”能否得雪、旧账允否重翻,是不是只能望20年时效上限兴叹?

句号→分号→逗号

从标点符号变化看20年最长时效的延长问题

一、法条的变化

我们先看下法条的变化,从《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一路走到《民法典》,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规定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如下表)。

二、问题

在早期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个争议:

法院有权决定延长诉讼时效的例外规定,能否适用于20年最长诉讼时效,从而使得最长诉讼时效的规则可以突破20年上限呢?

(一)《民法通则》:一个句号引发的争议

这一争议在2年后的《民通意见》中得到了解释,根据第175条“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二)《民法总则》《民法典》:从句号到分号再到逗号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争议,为了确保最长诉讼时效可以延长的意思得到准确表达,避免误读,2017年的《民法总则》第188条第2款中,立法者将最长诉讼时效与法院可以延长最长诉讼时效的规定并入了同一句中,并将两者以分号连接(如上表标红处)。

这样一个标点的变化,就明确了诉讼时效可以延长的半句话是专门用于修饰最长诉讼时效的那半句话了。

我国民法典编纂采取先出台民法总则再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的“两步走”背景下,2021年的《民法典》几乎全盘吸收了2017年《民法总则》的绝大多数条文的。为了更加明确最长诉讼时效可以延长的问题,《民法典》对《民法总则》第188条第2款做了微调,将分号改为逗号(如上表加粗划线处)。同时,在《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第35条中也进一步明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三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不适用延长的规定。该条第二款规定的二十年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所以,从现行法律规定看,20年最长诉讼时效可以延长。

(三)哪些是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

《民法典》生效以来的司法实践中,突破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案例确实存在,据以突破的“特殊情况”目前已有一些形成初步类型。

(1)涉人身权纠纷

人身权既包括了人格权、也包括身份权,这两类权益因其直接关系权利主体的基本生存权益、涉及身份伦理问题,应予以更特殊的保护。因此,无论是基于人身健康潜在损害长期蛰伏不易发现的人格权,还是基于身份伦理因素而引发的人身权纠纷,都可能构成“特殊情况”,突破最长诉讼时效的上限。如:

案例:(2019)辽0102民初16863号

法院认为:

关于被告提出本案已超过最长诉讼时效二十年的抗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的规定,结合本案,因原告直至2017年通过DNA鉴定结果,才得以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在此之前,原告不知其权利受到侵害和不能主张权利的情形属于客观障碍,应作为一种特殊情况,适用诉讼时效延长的规定,故对被告该项抗辩理由,本院不予采信。

案例:(2018)辽0204民初220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最长诉讼时效经权利人申请可以延长。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本案的客观事实是2014年5月原告通过鉴定才得知孔庆华、张玉梅夫妻与女儿孔蕾不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2016年1月11日通过报刊寻亲与另案原告王金芝、陈文取得联系并进行了亲子鉴定,才发现两家孩子抱错的事实,原告遂于2016年12月向被告主张权利。现本案原告已向本院提交了延长诉讼时效的申请,故本案诉讼时效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中最长诉讼时效的特殊情况,应予以延长。被告以本案已超过诉讼时效进行抗辩的意见,本院不予支持。

此外,笔者也曾代理一起案件,原告因为在工地施工砸伤右眼,20年余后左眼也失明,经过鉴定认为左右眼之前的伤害存在联系。被告提出了最长诉讼时效抗辩,但左眼的病变确实是潜伏伤害所致,该案合议庭评议认为这属于“特殊情况”可以延长最长时效。

(2)因前置程序久拖未决

虽然大多数案件当事人都有权选择以私力救济方式径行起诉主张权利受损并请求责任承担,但基于现实仍有少数案件当事人行使私权存在前置程序障碍须解决完毕始能主张的,也可以构成最长诉讼时效延长事由。

例如在一些事故责任纠纷中,执法机关无法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或者因为程序瑕疵导致缺乏责任人认定,受害人通过多重途径始终未能获得责任认定书导致起诉时超过20年。

(3)服刑或被羁押导致超期

笔者亦曾经代理过一起案件,当事人因重罪被判处多年监禁,释放后主张早年间被其他生意伙伴侵占的合伙份额利益超过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后法院准允延长并最终调解结案。

(4)特殊政策规定的案件

有一些特殊情形,法律或者司法政策特别规定了可以延长的情形。

比如,《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实务问题解答》中第172问针对延长诉讼时效的协议规定,“当事人之间有效约定适用某一国际公约或者某一国法律,该国际公约或者该外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议延长诉讼时效的,从其规定。”

再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原关于人民法院处理涉台民事案件的几个法律问题》中的第七条“关于诉讼时效问题”规定,“由于涉及去台人员和台湾同胞的案件,许多已经超过二十年了,因此,对去台人员和台湾同胞的诉讼时效期间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作为特殊情况予以适当延长。”

前述的类型只是对现有的一些纠纷和案件类型的简单梳理,但实证样本数量仍显不够,不能涵盖所有的“特殊情况”类型。从底层逻辑看,既然普通诉讼时效可以中断、中止,进而变相得到延长。那么作为对最长诉讼时效的突破的“特殊情况”至少应当比那些可以中断、中止普通诉讼时效的情形要更特殊、程度更深。何况,在认为最长时效已经超过20年的事实判决驳回诉请的案件中,法院也会强调是否存在“特殊情况”的问题。例如:

案例:(2021)闽01民终7062号

案例:(2020)桂0924民初1091号

案例:(2022)闽0922民初2402号

三、结语

总的来看,超过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诉请虽然面临丧失胜诉权沦为自然之债的风险,但从立法规则的演变和审判实践来看,基于“特殊情况”在诉讼中申请延长最长诉讼时效、突破20年上限的措施能够为权利人的权利保障提供最后的抓手。

THE END
1.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关系有什么区别?没有想要的答案?直接向律师提问!点击此处立即获得针对性解答 https://m.66law.cn/case/20961941.aspx
2.我国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的交融的反思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主体。任何个人或组织要成为民事主体,必须由法律赋予其主体资格。民事主体具有独立性,即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独立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照作为我国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之规定,在我国,民事主体仅包括自然人、法人两种(第二条 http://fmx.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262463.shtml
3.纲领与细则民法典的法律体系构建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作为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的补充,是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包括了多部相关的法律内容,以确保社会公正、保护人权和维护经济秩序。 二、合同法:民事交往中的基础规则 合同是实现各方利益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民法典中的合同法部分,为所有参与合同行为的人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https://www.nwifujzth.cn/nong-ye-zi-xun/211404.html
4.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主观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例: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 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203/17/55847422_1141059789.shtml
5.edf.henu.edu.cn/zhengcefagui/jjhglfg/show第十一条?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一节?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http://edf.henu.edu.cn/zhengcefagui/jjhglfg/show-2929.html
6.民法典解读权利义务与法律关系的全面探索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地规定了各类民事关系。其中,民法典包括合同法、物权法、继承法等多个子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规则。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在民法典中,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个人或企业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点体现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对https://www.3svb9bc3.cn/mei-ti-bao-dao/354367.html
7.2025特岗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800问(19)2025特岗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800问(19)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第一部分 法律常识 第二章 民法 4、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5、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有哪些?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6、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时间? 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https://www.zhaojiao.net/beikao/show-14554.html
8.律师您好:在民法学中,公民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有绝对权和对世权律师您好:在民法学中,公民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有绝对权和对世权,我想问什么叫做绝对权,什么叫做对世权? 立即咨询 朱律师3分钟前解答了知识产权问题 杨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知识产权问题 杨律师2分钟前解答了知识产权问题 许律师3分钟前解答了知识产权问题 朱律师3分钟前解答了知识产权问题 杨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知识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749274.html
9.民事法律关系是什么以下是有关“民事法律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不……https://m.64365.com/tuwen/oseka
10.民事法律关系是什么意思陈修峰律师普法视频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广义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法调整社会关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关系;狭义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https://www.faniuwenda.com/Video/Index/show/id/l10166.html
11.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呢?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举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国家 国家仅在特定情况下才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出现,如:发行国债。 (2)内容 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https://m.gaodun.com/cta/1530946.html
1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什么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或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因为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成立民事法律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民事法律关系也就发生变化。 https://www.kuaiji.com/zhuanyewenda/3657117063.html
1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什么律师普法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一般有以下的3点:1、主体。也就是进行民事活动,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必须具有主体,法人、自然人都属于主体;2、客体。进行民事活动,民事法律关系之间必须有相应的客体;3、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有相应的权利义务。我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我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中https://m.110ask.com/tuwen/6853343195889756894.html
14.如何判断已经形成民事法律关系,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20406 张三到集市购买化肥,李四正好也要去该地出售耕牛,二人相伴而行.行至途中,李四有急事需回家一趟,于是将耕牛交予张三,请张三替自己赶牛,二人约好在集市会和.张三到达集市后,李四还未到,此时王五正好想买牛,询问张三牛的价格.张三向王五说明情况,并和王五商量以低于市场价的价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8514f2b9454e67950aec1fcb2e55eb15.html
15.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看债的主体是什么首先债的主体指的是参与债的关系、享有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人,也就是债的当事人。那么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看债的主体是什么? 首先债的主体指的是参与债的关系、享有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人,也就是债的当事人。那么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看债的主体是什么? https://www.xunlv.cn/laws/2783
16.福建猥亵女学生副教授已被开除,还会追究刑事责任吗?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与刑事法律关系有什么区别 中国法律刑事犯罪过多少年不追究?~ 具体时效依据《刑法》规定,不同的刑期追诉时效不一样。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https://cai.verywind.com/xx/eenymridrvmwmndweid.htm
17.借贷逾期不还算什么案件一、借贷关系的法律性质 1.1 民事法律关系 借贷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借款人(债务人)向出借人(债权人)借用一定金额的财产,并承诺在约定期限内偿还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借贷关系的成立需要双方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http://www.nntv.cn/ganhaofalv/yhyuqi/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