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分析邓普云律师律师文集

擅长:合同纠纷,婚姻家庭,建筑工程,债权债务,刑事案件,医疗纠纷,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格尊严

一、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丰富内涵与研究历程

(一)我国“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种类

(二)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研究历程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律关系”给予了非常高度的重视,对其研究也从未间断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行政法学界就从权利义务、行政过程形成、内容法定、职权界定、调整主体及对象法定等不同的角度,就“行政法律关系”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伴随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深入研究与发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法学界才初步达成共识。他们一般认为,“行政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法规范、承认、确立和调整的行政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本质上说,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研究“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意义

(一)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及行政法法学的必然选择

行政法是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模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三大基本法律之一。行政法对建立和维护社会行政管理秩序、监督行政主体违法滥用职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健全、完善行政法与行政法法学,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途径。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与行政法法学基础与方向,研究“行政法律关系”可以更好地推进政法与行政法法学的健全和完善。

(二)准确厘清行政法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诸多法律关系中的一种。目前,由于各种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依然存在一些相互交织的现象,给具体案件的界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行政法律关系,有利于梳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和界限,为正常的行政诉讼提供科学的受案基准,更好地发挥行政法的作用,并树立起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三)有利于解决行政争议,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因行政权而产生。因此,研究行政法律关系可以使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更加明确。与此同时,深入研究行政法律关系有利于化解行政争议,落实和承担行政任务,确保行政权力使用科学规范,并依法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与种类划分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基于“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依附性强、不可转化、相对稳定、强力约束等基本特点。一是依附性强。“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相互依附才产生了“行政法律关系”,缺少了任何一方,“行政法律关系”就不复存在。二是不可转化。“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客体是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来界定,二者之间是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关系,是无法任意转化的。三是相对稳定。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行政法律具有相对合理性与执行的稳定性,这也决定了“行政法律关系”中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法律位置相对固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四是强力约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所拥有的权利均是法律赋予,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时必须要遵照法定程序,接受法律约束。作为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利也是不可推卸的义务。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种类划分

“行政法律关系”基于“行政主体隶属关系、法律关系属性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可以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一是基于“行政主体隶属关系”可以分为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内部关系包括行政机关内部具有级别隶属关系的上、下级关系,内部员工同等级间的关系等;外部关系一般指行政主体与其他合作部门因某项具体工作是的行政人员之间产生的交集关系。二是基于“法律关系属性”可以划分为实体关系与程序关系。实体关系专指行政主体与当事人两者之间相互依附,形成的具有实体意义的权利或者义务关系;程序关系,是依据行政程序法约束下产生的关系。三是基于“法律关系形成原因”可以划分为原生关系和派生关系。原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先天性形成的关系,比如公民出现了行政违法,有关的行政机关会直接依据法律对其处罚,这就是一种原生关系。派生关系比较复杂,主要是行政机关在对公民行政违法处置过程中产生了不合理因素,导致上诉而使双方产生了新的关系。

四、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研究

我国“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特殊性。总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行政主体的恒定性,“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行政主体权利的限制性,“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地位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等几个方面。

(一)行政主体具有“恒定性”的典型特征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由法律规定

(三)“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具有限制性

(四)“行政法律关系”地位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法学领域对“行政法律关系中”中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地位关系一直争论不休。有专家认为,“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起到支配作用;“行政相对人”是被执行方,占据的是附属地位。因此,两者的地位是不对等的。直观上来看,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代表了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行政相对人只能被动服从。但从根本上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行政主体”是按照国家赋予的职位和规定的程序来履行职务、处理事务,其工作内容是法定的,不可越权处理事务,同时也要受到民众的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相对人”所拥有的自身权利不具备国家权力的属性,导致两者的权利与义务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此外,“行政法律关系中”中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都拥有对方无法拥有的权利,这也是不对等性的显著体现。这种地位的“不对等性”使得双方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五、结语

当前,我国法学界对行政法律关系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概念定义和理论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与争议。真正厘清我国的行政法律关系,必须要立足于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深入研究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对促进完善行政法规,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构建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THE END
1.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是什么?行政行为作用于法律关系的形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行政行为在决定行政法律关系的同时,对民事法律关系的https://www.64365.com/ask/15891537.aspx
2.法律关系分析(精选5篇)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存在哪些法律关系,理论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比较统一的观点大概包括: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综合性的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具有特别权力因素的公法关系、契约关系。在这些法律关系中,我比较赞同综合性法律关系的观点,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在不同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民事https://www.1mishu.com/haowen/175863.html
3.浅析当前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为这种教育合同关系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如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高等学校在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在与其他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形成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另外,根据《教育法》第42条第四项和第81条的规定,如果学校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则学校https://www.xuexila.com/lunwen/law/minfa/41622.html
4.法律关系于都县信息公开(3)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有关法律规范事先加以规定。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不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而必须依据 法律规范取得权利(职权)并承担义务(职责);这与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权利、义务,协商改变权利、义务,共同选择https://www.yudu.gov.cn/ydxxxgk/c100257nr/201805/ac08342c48ed43d78dc13d3b1edfd84f.shtml
5.高级人民法院第二期法官沙龙“行政诉讼中涉及基础民事法律关系民行交叉案件在案件争议、法律关系、当事人主体地位及责任形式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特点,并以此区别于普通民事和行政案件,同时也对其诉讼处理机制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交织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对于民行交叉问题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年代,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1)民行交叉问题的法律属性分析;https://paper.dzwww.com/sdfzb/data/20190308/html/3/content_1.html
6.行政法律关系是什么?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不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而必须依据法律规范取得权利(职权)并承担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权利、义务,协商改变权利、义务,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不同。https://www.lawpa.cn/changshi/652021.html
7.医患法律关系行政属性学界论说管窥其他医管攻略政府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是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公立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是行政给付与受付的法律关系,均非散在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体现自由意志的民事法律关系。这是现代卫生福利体制下医疗法律关系对传统医疗民事法律关系的全面超越和内在升华。为保障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现代国家无不对自由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进行深度干预,http://zl.hxyjw.com/arc_44298
8.2018年法考主观题最后论述题考查方式预测——部门法论述还是纯法理?公序良俗原则一方面是指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时,在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则的条件下,可以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和善良的风俗习惯进行民事行为;另一方面,民事纠纷的仲裁者在法律规定不足或不违背强制性法律规范的条件下,可以运用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与善良风俗习惯处理纠纷。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293825894531
9.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一、民法的概念(一)民法之语源:1.源自罗马法之jus civile,意为市民法2.从日本翻译而来3.中华法系并无民刑之分(二)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形式民法有成文法典;实质民法包括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1.普通民法:即民法典2.特别民法:是民商合一国家的民事单行法,及民商分离国家的商法典。3.我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10.《民法典》逐条解读∣第2条:《民法典》的调整对象(含条文主旨民法的调整对象就是民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更确切地讲,民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因民法的调整而形成的民事关系。根据《民法典》第二条的规定,这种民事关系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无直接物质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https://www.360doc.cn/article/70808058_1022851471.html
11.医疗招聘考试卫生政策法律法规备考资料:卫生法律关系的种类(4)卫生服务法律关系的特征 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第一,卫生服务法律关系中必定有一方是取得特殊许可的组织或个人。第二,卫生服务法律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平等。第三,医患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特殊性,是卫生服务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且与其他卫生服务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https://sx.yixue99.com/2022/0919/4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