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身边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学习解读(三)

生活中,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

民法典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增加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对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就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如果胎儿娩出时为活体,后死亡的,按照继承办理。这意味着,胎儿也可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与。

2.物业开支定期报告,防止成“糊涂账”

现实生活中,物业费开支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笔“糊涂账”。对此,民法典规定:物业服务人应当定期将服务的事项、负责人员、质量要求、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履行情况,以及维修资金使用情况、业主共有部分的经营与收益情况等以合理方式向业主公开,并向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报告。

3.格式合同提供者有提示或说明义务

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面对密密麻麻的格式条款,人们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细看条款内容,就签字了。有的商家甚至故意在合同里设置陷阱,让消费者事后才发觉问题的严重。

对此,民法典合同编对此明确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4.增设居住权制度

法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有助于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

5.如何界定“人肉搜索”?

民法典严格限制“人肉搜索”的行为。专家表示,合法公布他人信息有三个前提:

信源合法,消息源不能是偷、买、骗来的;

要基于公共利益考量,比如打击犯罪、寻找失散儿童等;

要在合法、必要的范围内。如果有个司机逃逸,可公布他的信息,但不能把他家庭成员的信息都公布。

6.个人信息保护范围扩大

法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民法典的规定扩大了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范围,有助于应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

7.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婚姻可撤销

法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对于一方是否健康、是否隐瞒重大疾病等事实进行核实和认定,这项职权交由法院来行使更有可操作性。

8.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法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与现行侵权责任法不同的是,在侵权人、受害者之外,明确列出物业作为“第三方”的责任。倒逼物业出手拦截高空抛物,对于化解高空抛物这一城市顽疾,具有现实意义。举个例子:一商品楼高20层,住了300户人家,每户在楼房背面均开有窗户,一日,张三走到楼房北面的人行道时,被一个空酒瓶砸伤,公安机关经全力调查,依然不能确定该酒瓶是谁扔的,但是十楼以上有三家住户能够证明,损害发生时,家里没人,那么能够证明自己不可能是加害人的散户不承担公平责任,其他可能加害的住户应当承担公平责任,以按份责任的方式对张三的损害予以适当补偿。

9.“霸座”“买短乘长”必须管

旅客无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级乘坐或者持失效客票乘坐的,应当补交票款,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

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

10.见义勇为者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例如:我在下班途中没发现有人抢劫,当我伤前制止抢劫者时,被抢劫者刺伤,我遭受损害的责任承担具有顺序性,由抢劫者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抢劫者抓不到或者没有赔偿能力,应当适用公平责任,由被救者对我的损害适当补偿。如果受害人晕倒,我对其进行救助时,造成其腿部擦伤,我不承担民事责任。

11.公证遗嘱不再效力优先,以最后遗嘱为准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如果民众想更改曾经立下的公证遗嘱内容,只有前往公证处才能进行更改。因为根据现行继承法,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有人认为,这样的规定在处理身后事时,会带来很多不便。

民法典继承编不再规定公证遗嘱效力优先;同时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以上就是我汇报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撰稿人:于广胜

■综合审判庭副庭长

■负责民事审判工作多年

原标题:《你我身边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学习解读(三)》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民法典,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典共计七编,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继承、民事诉讼和仲裁。以下将对每一编进行详细介绍。 一、总则 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其目的在于规范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为后https://www.fljg.com/baike/455971.html
2.民法典全文内容民法典目录北大法宝民法典专题提供民法典正文全文内容查看,同时能够方便查看与民法典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文章,律师观点,法律动态等信息。民法典在我国立法实践中有重要地位,法宝特别为民法典条文增加了“新旧对照”“本条变迁”,“相关法条”等功能。https://mfd.pkulaw.com/
3.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爱问知识人民法典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继承和侵版权责任权,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https://iask.sina.com.cn/b/law9J2XejTFM83.html
4.《民法典》主要内容概括是什么律师普法《民法典》主要内容概括为七编,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1、第一板块总则编,是有关民事权利的共通性规定。 2、第二板块各种民事权利,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共五编,对主体所能享有的民事权利进行了详尽规定。 3、第三板块侵权责任编,规定的是民事权利受侵害后的法律救济。 https://www.110ask.com/tuwen/2185851156482413969.html
5.民法典包括哪些法律内容?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法律领域的内容。下面将介绍民法典中的主要内容。 1. 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章,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对于其他法律的适用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民法典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主要规定了合同的成https://www.jiwu.com/baike/4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