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故事中国古代法律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女性在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地位,用礼教的语言概括是“男尊女卑”。渗透了礼教精神的历代法律,不断实践着“男尊女卑”的准则。自从人类社会的阶级形成以后,女性由于经济上的劣势,逐渐走下母系社会的圣坛,成了男性的依附者。日益增长的人口,不断加剧物质财富的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致使女性成了男性压制的对象之一,其标志便是公共生活领域中女性的绝然被排除。但古代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各朝各代统治者的重视,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认同。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男女职业模式的不断被突破、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等均逐步影响着女性的文化素质,另外随着社会综合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国女性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刑事司法等领域的法律地位也逐步提高。在刑事诉讼领域,矜老恤幼是传统诉讼中的一项指导原则,即主张对老幼疾残在刑事诉讼中得到某些宽宥,甚至减免刑罚。女性作为幼弱之一,得到了特殊的保护。

第一刑事审讯中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唐律疏议和宋刑统中均规定,对享有议、请、减特权的女性犯人,在审讯过程中,禁止拷讯,其定罪的依据是“众证”,即三人以上的证言。明清时期的审讯条例进一步规定,对犯有奸盗、人命等重罪的女性犯人,由本人亲自应诉,其他小事及牵连受刑的,可由子侄兄弟等男性代替,以保护其名声。

第二囚禁制度中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汉朝有讼系制度,对孕妇经审讯后应关押入狱的,在监狱中可免戴刑具。汉景帝后元三年下诏:“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株儒当鞠系者,讼系之。”宋朝沿用了汉朝孕妇免戴刑具的制度,并对狱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定。上狱具前,囚犯需要经监狱医生检查,以查明女性犯人是否孕妇。若是孕妇则可免戴刑具。对一般女犯,狱具的使用上也有区别,减少女性犯人所戴刑具。“禁囚,死罪枷、扭,妇人及流以下去扭,其杖罪散禁。”对囚犯的关押制度,宋朝沿袭唐朝的规定,对女性犯人单独关押,实行“囚徒贵贱,男女异狱。”改变了早期监狱混乱杂居的状态。明朝继续改革监狱管理,对女性犯人的关押措施成为世界狱政史上的创举。规定女性犯人关押不带狱具。除了严重的犯罪收监外,其他轻微犯罪的女犯,交付丈夫等有服亲属和邻里保管。《大明律》“妇人犯罪条”规定:“凡妇人犯罪,除犯奸及死罪收禁外,其余杂犯,责付本夫收管。如无夫者,责付有服亲属、邻里保管,随衙听候,不许一概监察。”减少国家监狱中犯人的数量,以加强对要犯的管理,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性犯人的特殊照顾。

第三行刑制度中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宋刑统继承了唐律关于谋逆大罪妻子连坐处死的法律规定,对谋反者的妻子的刑罚律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运用中较少使用。宋仁宗天圣七年春正月诏:“罪人配隶他州,而妻子不愿从者听之”。次年八月,对流配广南、福建、荆湖携带妻子的罪犯,如若半途死亡,妻子无所寄托,“愿还乡里者,逐处递送还乡,仍给口券”。宋哲宗时期,为了重典治盗贼,在重法地方,复立《妻孥编管法》,但是旋即废除。宋朝在其它刑事重大犯罪中也废除委属缘坐制度的规定。

在我国古代刑事诉讼过程中,从案件的审理、囚禁到行刑的整个运转程序中,女性由于自身的特殊条件,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法律的特殊优恤,客观上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安全保障,这也是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提高在法律上的表现。由于这些对女性特殊保护的规定,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刑事诉讼制度,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

THE END
1.为什么在中国社会女性被欺负时总是要求女性学会自保?真相了!法律要是潜在被害人一边不听劝往坑里跳,一边又怪路不平。只能说是感谢为社会进步的砝码里增加了案例,让大家对相关犯罪提高警惕。因为法律可以在事后处罚伤害你的人,但是没法在伤害发生的时候阻止。不学会保护自己,那结局就是坏人事后受到了法律的处罚,但是你也实实在在的被伤害了。至于为什么要求女性,那当然是因为身体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LBQLLT055616WX.html
2.中国古代法律对女性的特殊保护中国古代法律对女性的特殊保护 女性在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地位,用礼教的语言概括是“男尊女卑”。渗透了礼教精神的历代法律,不断实践着“男尊女卑”的准则。自从人类社会的阶级形成以后,女性由于经济上的劣势,逐渐走下母系社会的圣坛,成了男性的依附者。日益增长的人口,不断加剧物质财富的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https://sfj.xuancheng.gov.cn/News/show/1192947.html
3.在叙事结构上呈现一个“圆形”,为什么要把同样的对对话放葫芦有着独特的形态结构,其内部空间较大,能够容纳各种药物。而且葫芦的外壳较为坚硬,能够较好地保护其中所存放的药品,使其不易受到外界的损害。 古代的医者选择葫芦作为装药的器具,不仅因为其使用价值,还可能因其在人们心中所代表的吉祥寓意。葫芦多籽,象征着多子多福、繁衍不息,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美好期许。 https://blog.csdn.net/qq_41539778/article/details/135125608
4.我国法律在婚姻家庭方面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专家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三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第四十四条: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我国法律在婚姻家庭方面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我国历来重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尤其在婚姻家庭方面,制定了详细、全面的规定,以切实维护妇女同胞的合法权益https://mip.64365.com/zs/1189718.aspx
5.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一、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二、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 三、大学生如何提防马路骗子? 四、女性为什么容易受骗? 五、女大学生如何防止受骗? 六、高校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作案分子主要采取哪能些方法和手段进行盗窃? https://bwc.nytdc.edu.cn/2020/1026/c200a10903/page.htm
6.王也农村中老年女性的照料劳动及其权利困境学术前沿女性、老年和农村居民身份,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 能导致相对弱势效应;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弱势因素存在相互作用,并构成交叉性弱势(乃至交叉性歧视),从而导致农村中老年女性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可能面临不同形态的弱势困境。正因为如此,如果只针对某种单一弱势因素进行法律保护,往往无法有效消解交叉弱势带来的复合http://www.clsslaw.cn/article/?id=8824
7.印度舆论反思:为何严格的法律不能遏制犯罪?如何保护女性安全?#印度强奸案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印度舆论反思:为何严格的法律不能遏制犯罪?如何保护女性安全?】8月9日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女实习医生遭奸杀案发生几天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两名4岁女童又遭性侵。8月26日,一名19岁护理专业女学生乘车回家时,喝下司机提供的饮料后被迷奸。2012年震惊世界的黑公交轮奸案发生后,印度制定http://finance.sina.cn/2024-09-02/detail-incmuanh4033634.d.html
8.天津11.45%女性曾遭遇家暴其中超18%选择忍受——中国青年网网友“Erina”:法律要起到应有作用,还需要女性提高法律意识,当真正遭遇家暴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长期以来男尊女卑和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让很多人选择默默忍受,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让女性知法、懂法、用法。 和谐家庭需要法律护航 小学教师邱梅:家暴的受害者,大部分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但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孩子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1601/t20160104_7489443.htm
9.法律不应该是人性卑劣的保护伞!古代女性所遭受的不公平难以想象!据有关资料记载,“铁莲花”是中国古代一种酷刑,专门针对那些所谓“不守妇道”的女人而制作的。古时候有一种针对女性的酷刑叫做“骑木驴”,也叫做“骑木马”,而致命的铁梨花就隐藏在“木驴”的背部,对于那些所谓“不守妇道”的女人,通常让她们骑在“木驴”上,官吏审问时如果不老实交代罪行,官吏就会命衙役们转动木驴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63977185428766
10.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障研究《辽宁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从我国女性平等就业权法律保障的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缺少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专门立法,侵犯女性平等就业权行为的认定模糊,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缺失,这就导致女性劳动者在维权的开端就存在困难,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再加上我国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政府责任缺失以及女性平等就业权救济途径不完善的问题,女性劳动者很难得到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23616788.nh.htm
1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我为什么强烈不建议中国搞双重国籍制一些国家根据出生地主义(属地主义)来确定该国居住者的国籍,如欧美等国家就以此来认定居住者国籍;一些国家采取血统主义(属人主义),如有些欧盟国家的侨民后代出生后同时持有双重国籍,又或家长国籍不同,而使其子女拥有双重国籍。 (二)法律界定原因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本国男性娶外国女性为妻,外国女性自动获得https://m.hswh.org.cn/wzzx/llyd/zz/2023-05-07/81612.html
1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妇女权益保障——基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例如,王珊珊、赵丽珍(2005)认为,中国相关法律制度缺乏对社会性别的考虑,没有较好地起到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效果。高飞(2012)结合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进行整体性研究后指出,造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不健全。另有一些学者从人权法学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妇女权利是普遍人权不可剥。http://sass.cn/109003/5339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