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21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辨析(二)——如何厘清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及其它法律关系

在社会实践中,每天都大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劳务行为,这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活动。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受害或致害责任纠纷的案件,由于不同的法律关系认定产生赔偿(补偿)标准完全不同(具体参见Y18非法用工赔偿理解与适用——与工伤、人身损害的赔偿差异化比较),驱利性使然让双方的焦点集中在“构成何种法律关系”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这些劳务活动因各类介入因素的不同可能会构成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以及一些特定的法律关系(例如非法用工、加工承揽合同关系等)。然而从表面现象来看,这些劳务活动均呈现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劳务行为并接受相应报酬的基础特征,相互之间存在关联又有所区分,似乎又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将各种关系厘清。当前,各种法律关系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理论界及实践中都存在不同的认知与分歧。

本文作者结合各种案例的演变,总结出上述法律关系区分的四个基本要素,试以要素构成的方式来识别各种关系的共性与差异性,找出各出法律关系最简单的认定方法。

01

劳动关系认定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要素——主体适格

(一)两方主体均为个人排斥劳动关系

在劳动关系中,主体一方只能是单位,另一方只能是个人。这是构成劳动关系判别的第一个要素。

当劳务双方均是个人时,根据情形不同可能构成雇佣关系、劳务关系以及其它法律关系,一般不构成劳动关系,当然还可能存在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非法用工,即劳务接受方虽然为个人但不合乎法律的规定,应拟制为单位行为。

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相同之处就是劳务一方必须是个人,故当劳务双方均是单位时,不可能构成劳动关系及雇佣关系,当然一般情况下也不构成劳务合同。如果单位整体名义提供的劳务则可能构成其它类型的法律关系(如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劳务外包协议,不属于本文讨论的狭义的劳务关系)。

(二)从业者的年龄限制排斥劳动关系

1从业者不满16周岁法律关系的界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公民的最低就业年龄是16周岁。不满16周岁不能就业,不能享有劳动者的资格,不能与任何用人单位发生劳动法律关系。由此可见:劳动者应当具备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条件。

那么问题是,提供劳一方如果不满16周岁,与用工方之间构成何种法律关系呢?

根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所以一般观点认为:如果雇佣不满16岁的职工,系非法用工。然而非法用工并不是一种新的法律关系,仅仅是对非法性质的界定。

在实践中,对于非法用工构成何种法律关系有二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非法用工应为民事雇佣关系,理由是非法用工主体不能构成合法的用人单位,不能构成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关系。第二种意见认为是该类用工关系应构成特列的劳动关系,本文作者支持后一种观点。

第一,非法用工本质上仍然是劳动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只有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才存在非法用工的问题,如果是其它法律关系,例如雇佣关系、劳务关系中,一般对主体没有严格要求,即使用人组织主体不适格,也不能适用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第三,即使劳动者因为年龄原因不符合劳动法的形式要件,但就劳务内容本身而言与其他劳动者并无实质差别,劳动者作为非法用工单位的相对方,并不存在任何过错,不能因单位主体违法而导致适用低于劳动法保护的其它法律关系,这反而会刺激不合格主体的劳动关系更多发生,这与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主旨相悖。

本文作者在《非法用工赔偿理解与适用——与工伤、人身损害的赔偿差异化比较》一文中是这样来界定的:非法用工从双方法律关系的特征来进行分析,本质上也符合劳动关系,是一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由于法律的强制拟定,使得用人单位或从业人员的不适格而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

2已满退休年龄从业者的法律关系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第八条又规定: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本文作者认为:在退休人员返聘或者达到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的情况下,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高级管理人员为代表的在退休后顾问式的管理工作,提供不定时的技术或信息咨询服务;一种是以现场劳作为主要内容为代表的在退休后仍然无差别从事原有工作。前者一般而言没有支配性的要求,更符合劳务关系的特征,而后者则仍然有明显的劳动关系的特征,所以最高院采取一刀切的认定并不妥当,将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认为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劳务合同并不具有令人信服的法理依据。

另外,无论是否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即使不能认定劳动关系,只要双方存在支配性管理,即具有管理上的从属性、人身的依附性和财产支配性,也应认定为雇佣关系为宜,而不能认为双方具体平等性而认定为劳动关系。

(三)特定身份排斥劳动关系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的规定则排除了四类人员(提供劳务人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本文作者在“Y20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辨析(一)——各类型用工关系基础法理分析”一文中已作了初步的说明,具体内容参见该文。

二、要素——管理支配性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性和支配性(简称为管理支配性,也有称人身隶属性),是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这种隶属性是甄别劳动关系与平等主体间民事合同关系的关键所在。

有部分观点认为: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点在于主体地位是否平等,前者双方存在不平等关系,后者则为平等关系。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导致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相互混淆的原因所在。

根据条文的定义可以看出,在雇佣关系中,雇员必须根据雇主指示范围内进行劳务活动,雇员要服从雇主的指挥和管理,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隶属关系与人身依附关系。可以看出,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在内容上都兼有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属性,既有一方提供劳务而获得报酬或工资的财产内容,也有对提供劳务一方在人身方面的限制与约束,一定程度上都接受用工方的监督、管理和支配。

因此,管理支配性是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共有特征,也是排斥劳务关系以及其它平等法律关系的重要标准,即如存在管理支配性的情况下,必须是劳动关系或者是雇佣关系。

如何来理解支配性呢?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可以按照一般生活逻辑以及综合以下几方面综合来判定。

③劳动工具、原材料一般由用人单位提供。(通常情况下,但不绝对)

④报酬发放一般是以月为单位规律性的发放,不是即时性的。

当然,两者的管理支配性强度并不相等,一般认为劳动关系的支配性要强于雇佣关系。强管理支配性通常体现在劳动关系的从业者还需要遵从用人单位的考勤管理、奖惩管理、薪酬管理制度等等。因此有一些观点认为管理支配的强弱性是区分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重要标准,但这种强弱性显然没有特别明显的边界,例如,在一些管理松散的小型企业中,并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基于弱管理支配性我们不能因此将劳务双方认定为雇佣关系。因此,认定双方构成何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其主要着眼点并不在于管理支配的强弱以及是否有明确的管理制度。至于如何来区分,本文作者在下文中提及。

三、要素——业务性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之规定,业务性是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如何来理解业务性,哪些劳务内容是属于用人单位业务组成部分。本文作者认为:主要以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范围来加以认定,但不能作局限的理解,除了常规的采购、生产、质检、包装、运输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还应包括纳入生产组织体系中从事的安保、绿化养护、清洁、餐饮等保证正常运转的日常性工作。

劳务的工作内容如果不属于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这种工作内容是由承接劳务方提供劳动工具以及原材料并自行完成,一般构成劳务关系。所在在通常情况下,业务性内容可以简易的判别是构成劳务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但我们不能以工作内容业务性来判定劳动关系成立与否。

例如:某企业生产从事金加工业务,员工50名,某月接到大批订量,现有员工加班加点也无法完成。故该企业HR招聘了多名短期工,并约定:每日工作8小时,工作期限为5天,每日报酬为300元/天。在该例子中,虽然从业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但双方显然没有达成劳动关系的合意。如果双方具体管理支配性特征的,在不具有长期性的前提下,可以构成雇佣关系,如果不具备管理支配性特征的,则构成劳务关系。

由此看来,业务性仅是劳动关系认定的辅助认定因素,支配管理性仍然是关键认定因素。

四、要素——稳定性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该规定涵盖的内容即为本文前述的三个要素:主体适格、管理支配性、业务性。根据该规定认为: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的,劳动关系成立。

然而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素并不一定构成劳动关系,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并不严谨,要确认劳动关系必须加入另一个要素——稳定性。什么是稳定性,在劳动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呢?本文作者认为:第一,劳动者提供的劳务是继续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是日常的,而不是临时的或是应急的。双方具有长期、稳定的劳务提供与接受的意愿。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两者都具有支配性,如前所述雇佣关系体现较弱的支配性,但不能以此认为弱支配性就应认定为雇佣关系。两者的辩识与区分还需要叠加另一个重要的因素——稳定性。试以例子说明。

在案例中,企业与提供劳务者之间并非平等的主体,提供劳务的一方需要接受企业的管理,有明显的支配性,故不能认定为劳务关系,那么在具有支配性的前提下,是认定为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呢?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具有长期、稳定、持续的意愿,在本案中,提供劳务是临时性的、条件性的、偶发性的,故应定为雇佣关系。

所以在经济关系中,稳定性(长期性)是区分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最重要的标准。

02

劳动、劳务、雇佣以及其它法律关系辩识的简要规则总结

(一)主体双方均为个人

当用工方与提供劳务一方均为个人时,只能构成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以及其它法律关系,一般情况下排斥劳动关系。

(二)主体双方均为单位

排除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及狭义上劳务关系。

(三)主体双方为单位与个人

☉在判别各种法律关系时,首先要判断的是用工双方是否具备管理支配性要素,如有则可能构成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排斥劳务关系以及其它法律关系的构成。

☉在进而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的判别时,要看双方是事具有长期、稳定、连续的意愿,如具备这个要素,则构成劳动关系,反之则构成雇佣关系。

☉当劳务一方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则业务性不能单独作为区分各种法律关系的要素,需结合管理支配性、稳定性加以判断。

(厘清各法律关系,参见下表)

通过以上简要辨析,我们已经不难分清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及承揽关系这几种法律关系了。当然,由于劳动关系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要准确地分辨清楚何种法律关系,还必须全面分析考虑,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区别或局部特征就作出判断,否则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差错。

03

一个故事的演变来说明各种法律关系

张果老种植果园,收入较为颇非,故让同村的李某、王某免费帮工三天,此时,张果老与李某、王某的法律关系。

简析:双方为平等主体关系,由于具体无偿性特征,构成单务合同,双方构成帮工关系,不构成劳务关系。

后来生意越来越红火,需要王某,李某长期帮助张果老在果园进行种植,并约定王某、李某可以灵活、机动的提供劳务,一般每日工作不低于6小时,并约定种植的单价,此时,张果老与李某、王某的法律关系。

简析:双方为平等主体关系,虽具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具有管理支配生的特征,双方构成劳务关系。

简析:如果按照政策或法律规定张果老的果园不需要登记注册双方已经具备管理性的要求,双方构成雇佣关系。

04

经过张果老的苦心经营,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营发展,拟实现产销研一条龙服务的公司,为此成立了张大果果业有限公司,版块涉及种植、加工、网络销售等经营范围,王某与李某此时已在“种植部”任职,工作内容与原有内容基本保持不变,但工作内容与要求更加详细,相应的管理要求也更加具体,此时该公司与两人的法律关系。

简析:双方为非平等主体关系,并符合劳动关系中“主体适格、管理支配性、业务性、稳定性”的四个要素,双方构成劳动关系。

05

06

在签订上述责任状后,果品加工部的4个负责人一改以往懒散的作风,对员工加强了管理,减轻了成本,使公司上了一个台阶。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加工部也需要招募大量的人员。张果老在原有内部承包的基础上,效仿社会流行的独立承包制度,约定加工部独立承包给四个负责人,每个车间收取租赁费,并确立每个果品的加工费,人员由承包人自行负责,独立支付薪资,并受承包人管理。此时,承包人李某、王某与公司的法律关系是什么?另外,如果新招募的人员中有一个叫吕某,请问,吕某与公司的法律关系是什么?吕某与承包人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简析: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其内容并不违反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确认其合法有效。与上案例相区别,为真实承包关系。故吕某与张大果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当前在承包关系中,仅限于建筑、旷山企业能突破合同的相对性承担责任,但不是基于认定为劳动关系成立。吕某与承包人是特殊劳动关系——非法用工。

07

08

公司在经营若干年后,下水管道堵住了,找了谢某进行疏通,双方的法律关系是什么?原有的大门坏了,后公司找到李某进行修理,双方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简析:谢某与公司为平等主体,双方构成劳务关系。李某提供的劳务行为也是一种平等主体间的劳务关系,但属于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加工承揽合同。

09

公司聘请了企业的吴某(63岁,失地农民,此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以及其妻谭某为公司的门卫,某日吴某在当班期间突发脑溢血身亡,其子吴小某后向法院要求确认劳动合同关系,以此申请工伤并要求企业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该请求是否能够法院的支持。

简析: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根成事实劳动关系,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可以认定工伤。

特别提示:雇佣关系是否被劳务关系所涵盖

本文虽然作了雇佣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分,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最高院当前有意识将劳务关系替代雇佣关系或将其涵盖之中。

总之,上述最高院的各种司法解释仅仅是一个程序性规定,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实质,更不应以此逻辑性的推断司法实践中“雇佣关系”已经不存在了。[2]

[1]具体参见:中国裁判文书网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再148号民事判决书

未完待续

文|颜力兵单位北京大成(无锡)律师事务所

咨询与联系:13656185571ylb1205@163.com

劳动法风险防范系列往期回顾:

Y01劳动用工中的风险盘点概述——起始篇

Y02别因忽略入职体检付出惨重代价

Y03员工登记表原来还有这些作用

Y04劳动局的劳动合同版本你还在用?——全面的劳动合同设计及签订技巧(1)

Y05劳动局的劳动合同版本你还敢用?——劳动合同期限应该怎么填(2)

Y06劳动局的劳动合同版本你还敢用?——劳动合同履行地点应该怎么填(3)

Y07劳动局的劳动合同版本你还敢用?——工作岗位该如何约定或调整(4)

Y08劳动局的劳动合同版本你还敢用?——工资该如何约定之一(5)

Y09劳动局的劳动合同版本你还敢用?——工资约定的套路都在这里了(6)

Y10劳动局合同版本还敢用?——加班工资基数约定N种套路浅析(7)

Y11劳动局合同版本还敢用?——降低加班工资基数三种方法探析(8)

Y12劳动合同解除权的理解与适用——没有规章制度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

Y13劳动合同解除权的理解与适用——规章制度之有效性要件探析(二)

Y14劳动合同解除权的理解与适用——规章制度之合理性甄别与设计(三)

Y18非法用工赔偿理解与适用——与工伤、人身损害的赔偿差异化比较

Y19工伤保险补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情况下的法律适用与实务建议

Y20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辨析(一)——各类型用工关系基础法理分析

技能运用篇往期回顾:

公众号图文排版技能,还有比这篇更详细的吗?

技能篇|移动办公神器——坚果云(真正实现无缝同步)

技能篇|嘿,某律师,你的律师函可别让人笑话了!

企业通用法律文书往期回顾:

常用法律文书定制版本—常规标准件买卖合同(01)

常用法律文书定制版本—“傻瓜式”加工承揽合同标准版本(02)

常用法律文书定制版本—“通用版”协议离婚书标准版本(03)

常用法律文书定制版本——“通用版”工伤补偿协议标准版本(04)

THE END
1.法律关系有哪几种?由于根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人民https://mip.64365.com/tuwen/aaaktlz/
2.如何区分纵向和横向的法律关系初级职称财税问答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 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 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旧法学称“特别权力关系”)。 其特点为: (1)法律主体处于不平等的https://m.chinaacc.com/wenda/detail/xt/5795977
3.如何区分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请举例说明!解答一 举报 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客体:是物,行为,权利,智力成果内容:是权利义务关系举例:我和你签订一个合同我把手表卖给你,价钱500元.主体:我和你客体:手表内容;我把手表交给你的义务,收500元的权利.你支付500元的义务以及获得手表的权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c2942a74fa1ae09f0e4820693be0201.html
4.法则区别说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区别混合法的区分,从根本上来说缺乏客观性.而且,对于复杂多样的法则仅作人法、物法、混合法的区分,只是一种初略的理论归纳,在许多法则的归属问题上都分歧很大,使国际私法难以建立起严谨周密的原则体系.而法律关系本座说并不以区分法则类型为前提,它直接以法律关系为分析对象,通过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为法律选择提供指导.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20/20/36639593_592334805.shtml
5.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范文首先,在高校学生管理关系中应当明确宪法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并区分主次关系。其次,在基础法律关系——宪法法律关系的前提下,建立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区分标准: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权力的行使是否涉及公权力。若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不涉及公权力的行使,双方的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依据私法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43554.html
6.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关系我们在用了大量篇幅讨论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之后,再来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关系,就容易得多了。 建筑物区分所有法律关系总的形态是,在一个总的复合共有的关系之下,由数个复合成这个权利的法律关系构成。 (一)整体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法律关系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702
7.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融资租赁和借贷法律关系实践中,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承租人常以“名为融资租赁、实为民间借贷”进行抗辩,而一旦被认定“实为民间借贷”可能对出租人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结合众多案例,对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融资租赁和借贷法律关系,以及相关法律后果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相关法律条文 http://www.cicjc.com.cn/info/1041/14850.htm
8.区分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的难题和方法区分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的难题和方法 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是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又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二者采取了不同的归责原则。雇佣关系适用无过错原则,即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或遭受人身损害,不论雇主是否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10/id/607827.shtml
9.三本书对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讲解笔记(民法总则)书评(二)原因行为就某些法律行为而言,可以从中推知其法律原因。在这里,法律原因是法律行为的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将此类行为称之为原因行为。大多数负担行为属于原因行为。因为法律原因是原因行为的一部分,所以若当事人未对法律原因达成合意,则不存在有效的原因行为。(三)抽象行为某些法律行为,给予的原因不是其内容,也就是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94090/
10.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区分易混淆公文类型根据我国法律,对象效力包括两个方面: 1.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但是,这里存在着适用中国法律与适用所在国法律的关系问题。对此,应当根据法律区分情况,分别对待。 https://sc.huatu.com/2022/0310/1806550.html
11.绝对法律关系初论绝对法律关系初论 隋彭生 摘要 法 律关系是抽象的观念,是观念对现实 的反 映 , 是思想意志通过法律对现实秩序的规制,维护. 绝对法律 关系并非停 留在法律规定的层面 ,它是 "现 实的" 法律关 系.它 的形成 ,须有具体 的法律 事实.应当 将法律关系的模型与法律关系相区分.绝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https://faxuejia.ruc.edu.cn/CN/PDF/102
12.还是股权投资,应当区分内外部法律关系进行界定“明股实债”的性质是债权投资还是股权投资,在此问题上应当区分内外部法律关系,在案涉争议本身不涉及第三方利益的情况下,通过考察当事人的投资目的以及实际权利义务安排等因素予以判定;如果案涉争议牵涉第三方,则在考察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合法合理的外部利益。这意味着投资人不能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投http://www.qdac.org/jdal/202306/t20230613_7225305.shtml
13.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优雅篇对民事法律事实进行区分的所有方法之间是统一对立的关系。一方面,在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制背景下,通过详细区分说、简略区分说或者是折中说,对特定民事法律事实进行类型区分在终极意义上都是一样的。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民事立法确认的不同形态的法律事实。 详细区分说、简略区分说和折中说的差异是,在不同的学术标准https://www.yfabiao.com/haowen/40549.html
14.《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物权纠纷案由的理解与适用《规定》对物权纠纷案由的梳理并未严格遵循学理上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原理,而是采取了只要法律关系规定于《物权法》,就在“物权纠纷”第一级案由之下列示,这样有利于准确、方便地适用法律。如第三级案由“异议登记不当损害赔偿纠纷”、“虚假登记损害赔偿纠纷”等实属侵权纠纷,应在第一级案由“债权纠纷”之下列示,但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51.html
15.如何区分合伙企业和多人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企业有多个自然人参与,多人投资有限公司也有多个自然人参与,如何区分两者关系?其他知识点 2022-09-30 23:42:03 问题来源: 考点2?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法律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 基本分类 具体内涵 自然人 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人 法人 https://www.dongao.com/dy/cjks_jjfjc_39898/17118224.shtml
1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例如:2018年客观题考查了回避的法定事由、决定主体和救济机制;2016年卷三第35题考查了审判程序类型与审判组织形式的对应关系;2015年卷三第36题考查了回避制度;2014年卷三第35题考查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基本原则领域的体现以及平等原则与同等和对等原则的区分;2014年卷三第37题考查了民事诉讼诚信原则的https://www.51zlaw.com/flzs/9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