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法律关系

意识到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常考的概念,考试中的考查方式是让大家抓住文本强调的重点是物质决定作用,还是意识的反作用,偏理解向。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深入探究意识到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考点。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不仅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说:“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中的巨大飞跃。人类意识和动物反映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反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生物体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物活动的需要,而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则服从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需要。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表现为:

(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四)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但仅有意识到能动作用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充分利用规律进行实践,将意识转化为物质。

【例题】

1.(单选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B.意识只是对现实的消极反应

C.生活是指人的现实生产活动

D.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答案】B【解析】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因此,选择B选项。

2.(单选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解析】题干中“富口袋”是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是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选择B选项。

在行政法部分中,行政行为的分类尤为重要,不仅题目中会考查该部分知识点,在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部分,也都会涉及到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本文主要对抽象行政行为及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讲解。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能否反复适用为标准,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

1.概念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2.特征

(1)对象的不特定性;(2)反复适用性;(3)不可诉性;(4)准立法性。

3.抽象行政行为的种类

抽象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立法,其种类分为:

①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是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②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

③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

④其他规范性文件,是指由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是指行政机关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使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二)具体行政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要素

(1)具体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是对特定人与特定事项的处理;

(3)具体行政行为是单方行政职权行为;

(4)具体行政行为是外部性处理的行为。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市场监督管理局销毁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

B.城管局雇用外部人员修理其办公设备

C.交警在路口安装交通标志

D.财政局审批某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

【答案】D【解析】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指导等。A项:市场监督管理局销毁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属于行政事实行为,而不是行政行为,A项排除。B项:城管局与外部人员是雇佣关系,属于民事行为,B项排除。C项:交警在路口安装交通标志属于行政事实行为,C项排除。D项: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财政局批准某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属于行政许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A.某公司产品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

B.某超市出售变质产品,被食药监局处以1000元的罚款

C.某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

D.某铝厂因超标排放污染物,被环保局责令停止生产

【答案】C【解析】政府发布的意见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即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那备考的小伙伴们,知道六中全会有哪些必考点么今天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审议通过2个重要文件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三大需要

1.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

3.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三、党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1.党的主要任务: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党的领导集体: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3.形成的理论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4.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1.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2.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3.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4.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5.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六、全党要牢记的根本问题

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安排

地点:北京

定位: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单选题)中国共产党自()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A.一九二一年成立

B.一九四九年建国

C.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

D.二零一二年十八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根据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单选题)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要牢记()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A.为人民服务

B.实现共产主义

C.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根据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A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B项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D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3.(单选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全会决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二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

【答案】C【解析】2021年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THE END
1.法律关系有哪几种?由于根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人民https://mip.64365.com/tuwen/aaaktlz/
2.民事法律关系的种类有哪些律师普法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大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权法律关系和身份权法律关系;财产法律关系包括:物权、债权关系。物权又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债权包括合同之债、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等等。常见的合同关系、亲子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民事法律关系,受到民法调整。 https://www.110ask.com/tuwen/14319686323222575525.html
3.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法律事实 2.法律事件 七、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和义务概述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4.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包括哪些1.狭义说:仅包括权利内容及客体的变更。 阅读全文 2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包括哪些 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民事法律关系可作如下主要分类: 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财产法律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https://www.66law.cn/topic2012/msflgxdbd/
5.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①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②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的标准. 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6.国债是什么国债特点种类购买知识大全→MAIGOO知识国家借款: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由借贷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协议或合同,形成国债法律关系。国家借款是国家外债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组织贷款等。 2、按偿还期限不同 国债可分类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 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严格规定有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定期国债按还债期长短又可https://www.maigoo.com/goomai/216661.html
7.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 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 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 17.法的适用的特点 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 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 21.法的执行的特点 22、立法的特征 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ol1b8of.html
8.国家司法考试标准化全真模拟试卷及名家精编精解(一41.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A.权利和义务相对立相区别 B.权利和义务相依存C.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D.法律制度均以权利为本42.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4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https://www.diyifanwen.com/jigekaoshi/sifa/0651302383277497.htm
9.全国自考05677《法理学》章节重要知识点汇总法学1、含义:是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2、种类:个人权利能力和组织权利能力之分;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一定职权,如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的能力就属于特殊权利能力)之分;民事权利能力(公民从出生起到死亡止,都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公民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2/cj_fx_0323/35219_2.html
10.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第一章 总 论返回首页[基本要求](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二)掌握法律关系及其要素(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考试内容] 第一节 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http://www.njccc.cn/layout/Detailedwx.asp?Numbered=2474
11.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三、民法的种类·大陆法系民法与英美法系民法1.大陆法系因支配欧洲大陆而出名,由罗马法演变而来,又称罗马法系。成文。2.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由英国法发展而来。判例法。3.20世纪以来,两者相互渗透和接近。 四、民法的体系(一)民法上的法律关系模型:甲乙二人各有财产AB,甲乙相互协商交换彼此财产,另有一人丙对甲或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12.《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自然人(公民):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法人组织 (1)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2)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3)特别法人:包括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https://m.233.com/chuji/ebook/832/569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