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系统讲授比较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角度分析中外文学和文化现象,旨在拓宽视野,更新方法,扩展知识结构。
“比较文学”为高校中文专业基础课,是文学教育中最具国际性和通识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比较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中外比较文学实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新方法,扩展知识结构,更为自觉地认识和把握中外文学关系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本课程为三大部分计14周,第一部分为比较文学的历史和性质,讲述比较文学的历史、范围和方法;第二部分为比较文学基本理论,讲述比较文学的七个分支学科,具体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主题学、文类学及比较诗学;第三部分为跨学科比较,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与社会科学、文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结语对比较文学的未来作了展望。
第一讲比较文学概说一、什么是比较文学二、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三、比较学者的素养
第二讲比较文学的历史一、比较文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二、比较文学的三个学派1.法国学派2.美国学派3.俄苏学派三、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1.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2.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次兴起3.中国比较文学的再度兴起四、比较文学兴起的世纪特征1.科技革命与时空感的变化2.全球化时代的一体化与多元文化
第四讲流传学一、流传学的类型1.中国文学在国外2.外国文学在中国二、流传中的变异1.变异的现象2.变异原因初探
第五讲渊源学一、渊源学的类型1.中国文学中的外来渊源2.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渊源3.渊源的国际循环二、渊源研究的两个途径1.文献研究2.文本研究三、创造性误读1.误读与期待视野2.创造性误读
第六讲媒介学一、翻译理论刍述1.文字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2.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二、译介学的研究对象1.文学翻译史的研究2.翻译大家及其译著风格的研究3.译本的文化研究三、翻译在文学交流中的作用1.催生新的思潮2.产生新的词语3.发展新的技巧与文体4.翻译与作家
第七讲形象学一、形象学的基本概念1.形象2.“社会集体想象物”3.“套话”4.他者二、形象学的研究对象1.文学中的异国形象2.异国形象的流变三、形象学与文化政治1.形象学中的政治2.异国形象与主体建构
第八讲主题学一、什么是主题学二、主题学的研究范围1.题材史研究2.主题学(狭义)研究三.主题学的研究价值1.主题学与作家研究2.主题学与作品研究3.主题学与文化研究
第九讲文类学一、文类学的提出二、文类观念的发展三、文类学的研究类型1.文类的历时研究2.文类的共时比较3.缺类研究四、文类学研究的意义1.建立文类的国际联系2.了解作家的艺术贡献3.促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
第十讲比较诗学一、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1.文艺理论批评体系的比较研究2.理论范畴和批评术语的比较研究3.理论大师或批评大家的比较研究二、比较诗学的研究类型1.对比研究2.阐发研究3.流变研究三、研究比较诗学的意义
第十一讲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文学对绘画的借鉴1.文学与绘画技法2.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3.文学与空间意识二、文学与音乐性1.吸收音乐技巧2.文学理论批评与音乐3.对音乐本体性的追求三、影视对文学的影响1.文学和影视的联姻2.影视冲击下文学的革新3.文学的魅力
第十二讲文学与社会科学一、文学与宗教1.文学史与宗教2.文学创作与宗教3.文学批评与宗教二、文学与政治1.文学文本中的政治2.文学批评与政治三、文学与现代语言学1.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2.现代语言学与文学批评
第十三讲文学与科学技术一、文学与科学的联系1.文学与科学的共生性2.文学与科学的互通性二、文学与科学发现1.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文学发展观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文学观念的变革三、文学遭遇网络四、文学对科学的反思
第十四讲结语
尽可能熟悉本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具备相应的历史及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一定兴趣。
证书要求:(1)优秀证书成绩要求80≤得分(2)合格证书成绩要求60≤得分<80分
成绩合格及以上,课程结束后获得免费证书,还可以自愿申请认证证书。
1.[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戴望舒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2.[法]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1983年版。3.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4.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5.张隆溪、温儒敏选编:《比较文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6、干永昌、廖鸿钧、倪蕊琴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7.杨周翰、乐黛云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问:这门课是文本为主还是理论为主?答:两者兼有,首先是比较文学的基础理论,同时结合中外比较文学实例讲授,本课程鼓励将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个人的阅读和研究中。
问:有些题目我认为自己答对了,却没有得分,怎么回事?答:系统改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分数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对照正确答案,查看错误原因。若是系统判题有误,请将你的答案与正确答案一同截图,写下申诉理由发送给我们,课程团队会仔细审核,公正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