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人才培养、涉外法治建设等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重要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道理、学理、哲理、法理,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中彰显强大实践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坚持依宪立法,把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贯彻到立法中,以及推进宪法监督的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等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具体程序、制度机制都提出明确要求,为宪法学研究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推进学术创新、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宪法学总论、宪法学分论为知识框架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这为宪法学总论研究走向成熟、宪法学总论和宪法学分论研究逐渐分开、推动宪法学知识框架日趋完善注入强大动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应当坚持从原著原文出发,系统阐释其中蕴含的宪法理论,提炼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宪法性质、特征、优势、重要作用等理论问题以及宪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学术观点,这类研究成果已经具有宪法学总论的性质。宪法学总论使得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之一的“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法理上实现学术化表达,并能够进一步在宪法学理论研究、宪法学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上得到体现。按照宪法学总论的理论框架,宪法学要深入研究宪法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机制,形成宪法学分论。

宪法学总论、宪法学分论研究各自走向深化,形成“总分统合”的知识框架,这使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的具体路径更加清晰,在宏观层面可以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中的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为基础,比如“宪法全面实施”“依宪立法”等,形成关于宪法学总论的宪法学知识体系,更好彰显中国宪法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二是在宪法学分论研究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中的概念、范畴和命题作为遵循,把诸如“全过程人民民主”“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执政权”“监察权”“法律监督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学话语有效纳入宪法学分论知识体系中,从而不断丰富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以更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支撑知识创新

在传统的宪法学知识体系中,某些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宪法学概念有时是被混淆着加以研究的,宪法学的知识没有在领域上细化,宪法学的知识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区分,一些重要的宪法学概念、范畴和命题也因此未能得到清晰界定和进一步深入探讨。这阻碍了宪法学知识创新,成为制约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的又一因素。

比如,对宪法的“规范性”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不同意义和层次上的宪法“规范性”也被混淆在一起,没有区分探讨。过去有一些研究简单把法律的规范性概念套用到宪法学中,把宪法当作普通法律来研究其规范性,这既没有深刻认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特殊性质,又狭隘地理解了“规范性”的内涵,没有看到宪法既有法律的规范性又具最高的法律规范性,并且还具有不同于法律规范性的政治规范性,忽视了宪法对于政治之整体而不仅仅是个别具体行为的规范功能及其在表现上的具体差异。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THE END
1.2024公安招警笔试备考之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是考试的一个高频考点与重点,也是我们在学习法律时重点要学习的知识点。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表现形式。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吧! 一、正式渊源 正式渊源是指以法条形式表现出来,直接适用的规范,主要为制定法。 https://m.sd.huatu.com/2024/1206/1569187.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事实上,在政治生活相对正常时期,皇权行使总是受到祖宗成法、内阁相权等多重因素的牵制,这实际上与西方法治进程中通过宪法惯例、议会制约等方式限制君权的做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如果认为皇权完全不受限制,进而否定中华传统文明中的法治基因,不能不说存在以偏概全。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宪法宣传保证宪法实施权的依据和内涵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教育中,对于保证宪法实施权这一重要制度重视不够,不仅研究成果少,教学内容也很少涉及,这种状况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健全保证宪法实施制度体系的改革方向不相适应,亟须改进。 保证宪法实施权的宪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保证宪法https://zjj.hlbe.gov.cn/OpennessContent/show/477434.html
4.法学核心期刊2020年第4期要目汇编(二)法律破产法立法对混合担保规则的解释在我国的理论和实务上一直存在争议。解释混合担保规则的基础是要构造混合担保规则的解释平台,以统一对混合担保的认识和制度要素。混合担保规则的核心问题为债权人如何实现债权的问题。以如何实现债权为中心,混合担保规则构造了债权人按照约定实现债权、自物担保物权实现在先和债权人自主决定实现债权的https://3g.163.com/dy/article/FIM5P0J10530W1MT.html
5.司法考试改革范文鉴于我国大陆具体国情组织三次以上累进考试不符合实际,但经过7年的司考实践探索,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两次累进考试制度。第一次为笔试,以基本法为主,注重“通说”,回避争议问题,主要考察基础法学理论,适当减少政论性试题,并适当设置每卷及格线;第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有资格参加第二次考试,第二次为笔试加面试,笔试内容以https://www.gwyoo.com/haowen/159043.html
6.*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表现为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形态。【判断题】【消耗次数:1】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表现为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形态。 ①正确 ②错误 参考答案:https://www.daanchakan.com/answer/274222.html
7.金融交易的主体范文以“因材施教”原则为指导,从微观角度设计对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问卷,辅以实地调研以及外部评价的基础,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构建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型,并运用多因素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勾勒出每个学生的特征因素表,分析参与课程学习学生的共同特征和各自独特特征。之后,通过第二步的人才市场需求特征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40350.html
8.考试资料:江苏2004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卷试题9.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建立 D.共产党的建设 10.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所有制结构呈现的状态是 A.完全的国有制 B.基本单一的公有制 C.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私有制为辅 https://www.liuxue86.com/a/996135.html
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考必背)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地利 2 C、中国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179867_1058066091.html
1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教材:劳动法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章 劳动法 【在线测试】 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 法或法律是一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以权利义务的设定为https://www.233.com/hr/gls/fudao/20140826/111536826.html
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律师普法11、国际条约和国际惯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https://www.110ask.com/tuwen/1288521722308702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