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2023年2月2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发布了《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中国SCC办法”),正式颁布了《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文本(“中国SCC“)。这是继2022年7月7日颁布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评估办法”)之后,网信办针对《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保法》”或”PIPL”)第三十八条项下的三项个人信息出境路径推出的又一个具体规定,对中国数据出境的管理体系以及企业的个人信息出境合规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23年5月30日,网信办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指南(第一版)》,为2023年6月1日起执行中国SCC办法规定的备案工作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引。

一、中国PIPL与欧盟GDPR跨境提供个人信息总体路径概述

关于数据的跨境转移,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规定了包括充足保护认定(AdequacyDecisions)、有约束力的公司规则(BindingCorporateRules,“BCR”)及欧盟SCC等多种合规路径,且并未对个人信息的本地化存储作出限制。而《个保法》统一将告知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作为数据跨境传输的前提条件,在合规路径方面,提供了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与境外接收方订立中国SCC三个方式,同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个人信息达到国家网信部门规定数量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施加了本地化储存的义务。

根据GDPR,从欧盟向非欧盟国家转移个人数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国的个人信息出境规则需要遵守《个保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内个人信息处理者因业务等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二、对比欧盟SCC与中国SCC:有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1.适用的前提有所不同

欧盟SCC适用于向“未取得充分保护认定”的第三方国家,将个人数据转移到没有获得足够保护水平的第三国或地区或国际组织,无论个人数据转移的性质或业务或个人数据的规模如何。因此,欧盟监管的重点是考察跨境个人数据转移的目的地是否能够为个人信息提供足够的保护,而不是在于评估将个人数据转移出欧盟的一方和在欧盟外接收个人数据的一方的保护能力。

中国PIPL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必须考虑到个人信息转移中涉及的个人信息类型、规模和重要程度、以及是否涉及信息关键基础设施等。走中国SCC路径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不构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处理少于100万人的个人信息、自上一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少于10万人个人信息以及少于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这四项条件。因此,与欧盟SCC不同,个人信息处理者和海外接收方必须承担的合规义务并非首先由个人信息出境的目的地决定。

2.标准条款文本均不可修改

在应用欧盟SCC作为数据跨境传输的安全措施时,其中的条款是不能被修改的。但在不违背欧盟SCC规定的条款前提下,可以添加与欧盟SCC条款不存在冲突的额外保护措施。

根据中国SCC办法第六条规定,中国SCC条文不得修改,数据转出方可以在中国SCC附录中与境外接收方约定其他条款,但不得与中国SCC相冲突。

由于中国SCC和欧盟SCC均不可修改,且二者间存在某些无法调和的冲突条款(例如管辖法律和争议解决机制),如果企业集团内部同时有从欧盟向中国转出个人信息和从中国向欧盟转出个人信息的需求,数据转出方无法通过在同一份文件上增加附录条款的方式,同时覆盖两个法域的要求。

3.都要求对境外接收方所在地的个人数据保障情况进行评估以及明确数据跨境目的地数据监管法律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SchremsII案[2]影响了欧盟对个人数据跨境转移的合法性的评估要求。该案后,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提出数据转出方要确保数据转出方所在国家可以对个人数据提供充分的保障,数据转出方应保证其没有理由相信境外接收方所在法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惯例等会影响合同的履行。欧盟SCC在第三节“当地法律以及公共当局访问下的义务”(LocalLawsandObligationsincaseofAccessbyPublicAuthorities)规定,对跨境数据转移应逐案审查,以确保外国接收者所在国的法律对欧盟境内的个人数据提供足够的保护,并且不存在对欧盟SCC的产生实质性违反的规定,影响欧盟SCC的履行。

而中国SCC制度,也配套要求提供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以下简称“PIA”),即SCC备案时需要将PIA报告一同提交给网信办备案。中国SCC办法中也强调了个人信息出境场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所需要包含的内容:

(一)个人信息处理者和境外接收方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范围、方式等的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

(二)出境个人信息的规模、范围、种类、敏感程度,个人信息出境可能对个人信息权益带来的风险;

(三)境外接收方承诺承担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管理和技术措施、能力等能否保障出境个人信息的安全;

(四)个人信息出境后遭到篡改、破坏、泄露、丢失、非法利用等的风险,个人信息权益维护的渠道是否通畅等;

(五)境外接收方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和法规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六)其他可能影响个人信息出境安全的事项。

4.均建立了第三方受益人权利保护机制

个人信息的跨境转移关系到个人信息主体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欧盟SCC中设计了“第三方受益人”制度。这一制度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使个人信息主体可以在其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向个人信息的处理者或境外接收方进行主张,尽管其并非SCC的签署方。

中国SCC也建立了类似的关于保护第三方受益人的规定。中国SCC第二条第(四)款中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四)已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其与境外接收方通过本合同约定个人信息主体为第三方受益人,如果个人信息主体未在三十天内明确拒绝,则可以依据该合同享有第三方受益人的权利。”该条款明确了个人信息主体可以行使第三方受益人的权利,也限制了第三方受益人的范围为个人信息主体。

在欧盟SCC项下,除了个人信息主体作为第三方受益人外,欧盟SCC第9条中规定,当欧盟境外接收方将其在SCC项下的处理活动委托给次级处理者(“sub-processors”)的情形下,如境外接收方停止运营或破产,欧盟境内的数据转出方可以作为第三方受益人解除境外接收方与次级委托处理者之间的合同,并要求其销毁或退还个人数据,这一制度相比中国SCC下的第三方受益人的保护范围更广。

5.适用的传输场景不尽相同

欧盟SCC划分了四类个人数据跨境传输的场景,即数据控制者至数据控制者间的传输(“C-C”),数据控制者至数据处理者间的传输(“C-P”),数据处理者至数据控制者间的传输(“P-C”),以及数据处理者至数据处理者间的传输(“P-P”)[3]。

但是中国SCC仅设置合同方为固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和“境外接收方”。基于中国SCC对"境外接收方"义务的要求,其可包含境外个人信息处理者及境外受托方两种场景。因此,中国SCC目前只涵盖中国境内个人信息处理者对海外个人信息处理者(C-C)以及中国境内个人信息处理者对境外受托方传输(C-P)这两种数据处理关系。而对欧盟SCC涵盖的另两种场景,即P-P和P-C,应如何处理的问题,还有待观察监管的进一步动向。

6.额外条款设置与多方签约机制

但中国SCC下个人信息处理者仅可在中国SCC附录中与境外接收方约定其他与SCC不冲突的条款。同时中国SCC也没有设置多方签约机制,因此按照目前的中国SCC版本,实践中如涉及多个主体之间存在数据跨境行为的,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签署和备案。

7.备案要求

欧盟SCC没有进行备案的强制要求,但欧盟SCC第14(d)条规定,合同各方应对已进行的转移影响评估进行记录,如监管有要求则需向其提交。

中国SCC办法规定了对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事前监管手段。中国SCC办法第七条规定,数据转出方应在中国SCC生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备案。中国SCC办法第八条还要求如果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情况发生变化,缔约双方应当重新签订合同并再次履行备案义务。虽然企业自主订立中国SCC生效后可开展个人信息出境活动,而无需等待备案的完成,但是监管部门仍然有权在发现个人信息出境活动存在较大风险或者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时,依法对个人信息处理者进行约谈并要求整改等。

8.长臂管辖、管辖法律与争议解决

[注]

[3]数据控制者,是指法人或自然人、机构、公共当局或任何其他机构,他们单独或与其他人一起决定任何个人数据的目的和处理方式。数据处理者,是指代表数据控制者处理个人数据的法人或自然人、机构、公共当局或任何其他机构。

THE END
1.文明冲突与和谐共生美国学者对于中国法律发展路径的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法律传统和发展路径备受关注。美国学者对中国法律传统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出于对文化差异的好奇心,更是希望通过比较法治理论,为推动国际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二、美国学者的视角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法律传统以宪政民主为核心,而中国则有着悠久的礼制文化。在这样的背景https://www.m43w04hobz.cn/tang-chao-ming-ren/802773.html
2.古代西方法律的演变,为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和谐,做出了哪些贡献?你怎么它规定了商业契约的形式、效力和违约责任等,为商业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城市法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保障。这些法律体系和法律原则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https://m.sohu.com/a/833468307_120012569/
3.法律文化差异对国际仲裁结果的影响分析法律资讯法律文化差异对国际仲裁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法律观念、法律实践和法律传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国际仲裁中各方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产生分歧。在跨国争议解决过程中,法律文化差异可能影响仲裁https://m.kanfawang.com/post/17805.html
4.社会转型期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具体表现:①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②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
5.第2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第1单元现场实录我的发言在逻辑上会涉及以下八点,其中我提交论文的重点是第五点:第一,法律移植命题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研究法律移植的立场选择;第三,近代中国法律移植的目标价值;第四,法律移植的困境(一):五种困境;第五,法律移植的困境(二):从中-西、古-今两对范畴出发;第六,法律认同与通过法律的认同;第七,法律移植(立法https://www.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1723/cid/146.html
6.功效护肤品行业:年均复合增速29.4%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589.7亿中国法律严禁化妆品以“药妆”、“医学护肤品”名称宣传 回溯2010年之前,“药妆”之风新起,各大海外药妆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的中国,消费者对“药妆”概念较为模糊,且那时“药妆”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一些不良商家投机取巧、借此机会逐利,大举推行强调概念而非功效的“药妆”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20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653271.html
7.借鉴欧美法律法规,为中国法律行政管理建言(李金蔚)应该着眼于未来,防患于未然,洋为中用,借鉴吸取先进发达的欧美国家的法律和管理、监管体系之精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管理模式。我认为应该搜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分析我国是否会出现此问题,此疏漏,是不是可以填补我国这一项空白?是否适用我国?如何补充、改进和更加完善?https://www.cctv.com/special/956/2/86933.html
8.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4、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在前述稳定股价措施实施期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独立董事除外) 、 高级管理人员,不因其在此期间不再作为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独立董事除外)、 高级管理人员和/或职务变更、离职等情形而拒绝实施上述稳定股价的措施。 http://basic.10jqka.com.cn/api/stockph/pubInfo/3297492/
9.对比美国法律和中国法律各种验伤,证人,证据,就那么难,真想不通美国的法律。在中国,你是个强奸犯就是个强奸犯,马上就拿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1867/discussion/637191440/
10.中国法律史研究范式之比较法律史学的古今流变,范式革命之要求从以上类比、对比分析中可见一斑,而适应中国特色法治建设要求并兼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研究范式亟待转换塑型,以“回应中国之现实”“彰显中国之特色”“照应中国之未来”。 中国法律史名家陈顾远先生治学有道,他不仅关注中国法制之“史疑”与“史实”,在研究历史之“变”方面也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1/id/7756524.shtml
11.2017年半月谈第1期半月谈2017第1期文章汇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表示。 归去来!三大群体“基层是最爱” 近年来,到基层更令她苦恼的是,由于缺乏相应证据和法律制裁,她至今无法获得赔偿。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全明认为,2016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感觉到寒意,与此前受资本热捧时的“光鲜”形成鲜明对比。互联网医疗http://www.chinagwy.org/html/slzl/qt/201708/92_21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