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的审核属于影视作品的审核,影视的审核则是归广电总局审,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接下来我会以动漫为例来分析问题。我在网上看了很多自称曾经在广电工作过的人讲审核的故事,大体意思是审核标准有死的,也有活的,死规矩我们大家都懂,活的例如“同性”就没有明确定义,像动漫也会有些“腐”或“百合”这就要看主观判断(我观察了一下只要同性不倾向“色”的方向基本不会腰斩),只是审核员审完还有抽审之类的,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走人,是很严格的。
他们每天看8-11个钟的各类影视剧,好片肯定不到10%,就连上院线的也有烂片,还有低俗、血腥、反动、低幼等让人备受煎熬的作品,他们没得选,我得先表达对工作的致敬。不少漫迷觉得自己喜欢的动漫被删减或下架过于严苛,他们也知道是审核的原因,上世纪末我国影视业要比现在开放,近年来喜羊羊这种低幼动画片都闹出小孩模仿受伤的新闻,还有比较火的《一人之下》也因为一些细节险些遭殃。牵连了很多动漫作品,受家长举报整改,审核严也是不可避免的,矫枉过正保护青少年的确合理。但“一刀切”的审核标准也让不会这么干的漫迷感到无奈,他们一直希望我国能学习国外的分级制度,这可行吗?
国外的审核制度是业内自我形成,我国目前是负面清单原则为主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始于1968年,是美国民间组织“美国电影协会”制定的自愿分级制度,基本是各出版商发现市场太乱影响出版业形象和安全,感觉政府有强行管制的趋势,就组织一个委员会来提出分级标准和进行分级审查,在上面出手前先成立组织自查,上面节约了管理成本也开心,下面自由度高一点也开心。出版商或者零售商如果不遵守,会被行业内惩罚以致抵制,这样自我运行起来。在此之前欧美和日本也经历过“大举报时代”,这不是一下就成型的,我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美国分级:G级(大众级)、PG级(普通级)、PG-13级(13岁以下建议家长陪同)、R级(17岁以下必须家长陪同)、NC-17级(禁止17岁以下观看)
分级就是观影前弹出警告是否符合年龄要求,由你自己判断,也没人管是不是有家长陪同。这样也是有风险的。像部分动漫应该是达到R级,但我国不少中学生都看过,谁能阻止?只靠分级?我国在没有完善这方面基础下,采取了负面清单制度,把一些限制级的禁入,同时符合部分条件的作品让平台自审,加上黑名单制度,流量造假让劣币驱逐良币的网站会被拉黑,最后还有法律,其实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外也不鼓励看限制级的,你真想看也是搞得到的,主要是我国不会公开允许这种在市场上传播。
分几级是问题,简单分级让孩子容易被骗,也等于承认部分价值观,很难实现
分级如果实施,分多少级是个问题,每个国家地区都不一样,大概3-5级,全球票房:G级《玩具总动员3》10.6亿美元、PG级《神偷奶爸》系列10亿+美元、PG-13级《复仇者联盟4》。在国外13岁以下一个人还不能去看《复仇者联盟》,而他们看的动画片大多和喜羊羊差不多,无非就是质量高,但在教育方面全都是友情、冒险等美好结局,孩子们的确应该多看看这些,但这么天真的孩子不会被骗吗?他们完全看不到恶。
《灌篮高手》因为有不良少年是R-15,而R-15往上不能在电视上播出,R-15只能在23-28点播出,我想这时候小孩都睡觉了,这也是值得思考的,我们虽然删减了部分不合适的镜头,但大多数剧情还是能看的,日本家长不会半夜陪孩子看R-15(除非他们偷偷看和我们本质是一样的),我们对社会的恶理解程度以及理论能看的番好像不比同年龄的他们少。
分级制度如果通过,那就代表暴力、色情、恐怖等元素可以被社会接受,这是不符合我国传统价值观的。一旦出台,会有各种资本去钻制度的漏洞,并不能让影视行业繁荣,反而会趋向堕落,我国可没有合法的红灯区,我们的口号是“扫黄打非”,如果打算承认就不用把口号喊这么响亮了。
国外实名制和会员制的完善让分级制度可行,我国在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