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奋斗,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独立自主、适合中国国情;坚持开放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无可比拟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奇迹充分证明了国家发展模式和现代化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使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充满了新的动力,而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现代化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的进步潮流,善于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奋斗,“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文明上没有断层的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始终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然而,西方主要国家相继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后,率先掀起现代化浪潮;中国人民也在新旧思潮和中西文化的冲撞下走上了现代化的征程。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也必然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已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也如期建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从唯物辩证法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看,我们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内在地包含着现代化的一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中国现代化的个别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不仅符合现代化的一般属性和普遍规律,而且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特殊规律,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和发展要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成功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
第三,坚持开放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不走侵略掠夺、殖民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开辟了“强而不霸”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倡导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文化精神。古代丝绸之路是为了东西方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当今“一带一路”更是为了开放合作、共促繁荣。从世界近现代史看,16世纪是葡萄牙、西班牙瓜分世界,17世纪是荷兰争夺海上霸权,18、19世纪是英法争霸,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德国日本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接踵而来,20世纪是美苏对抗、冷战阴云弥漫全球。这些国家强大后都走上了霸权之路,而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以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要解决往什么方向走的根本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完整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也就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后一句规定了实现途径,也就是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只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讲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偏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解决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决定的。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和革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长期形成、内生演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不断改进,需要现代化,但怎么改进,怎么现代化,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要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前提和最终目的。否则,就会出现颠覆性错误,引起经济衰退、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等严重后果。
180多年前,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王朝的统治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今天,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个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14亿中国人赶上并引领时代潮流,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决不能走封闭僵化、固守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邪路,只能走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习近平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和原则,要在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