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法规的区别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一、法律和法规的区别

1、“法律”和“法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各有不同,不可混淆。“法律”,在我国,是专门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称。

3、“法律”通常可以简称“法”。比如,称全国人大制定某部法律为“立法”。但是,“法规”则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别称为“行政规章”,或称为“地方法规”,而一般不能简称为“法”,因而也不能将制定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笼统地称为“立法”。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1、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社会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和非强制性。而在法律关系中,一个人可以做什么、不得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反映国家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持态度。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就意味着国家意志所授予的权利受到侵犯,意味着国家意志所设定的义务被拒绝履行。这时,权利受侵害一方就有权请求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责令侵害方履行义务或承担未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即对违法者予以相应的制裁。因此,一种社会关系如果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就意味着国家对它实行了强制性的保护。这种国家的强制力主要体现在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上。

3、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由于法律规范的存在而建立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规范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形成与之相应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存在的前提,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法律规范只能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法律规范只规定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它所针对的对象为一类人,因此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当人们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或者说符合一定的法律事实时,才形成了针对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构成犯罪需同时满足以下几个要素。其一,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对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害或威胁,这种损害超出了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其二,行为违反了刑法规定,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只有当行为被刑法明确列为犯罪行为时,才可能构成犯罪。其三,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或过失,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只有当以上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时,才能认定该行为构成犯罪。例如,故意杀人行为,既对他人的生命权造成了严重的侵害,符合社会危害性的要求,又被刑法明确规定为犯罪,同时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所以构成犯罪。再如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且违反了刑法规定,行为人对事故的发生可能存在过失,所以也构成犯罪。

辽宁行仁律师事务所于2017年由赵磊律师创立。行仁所是一家专注于刑事辩护的专业精...

你好,如果已经被认定为刑事犯罪就不能提起民事诉讼,就算法院立案了,后续也是中止审理或者驳回起诉,只能看看刑事案件当中能不能拿回一部分款项

你好,已经报警,由公安部门处理

猥亵罪的赔偿数额并没有固定标准,通常会根据受害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这些费用需提供实际的票据等证据来支持。同时,还会考虑受害者因遭受猥亵而遭受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较为复杂,会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以及受害者的精神损害程度、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如果受害者因猥亵行为导致残疾或者死亡等严重后果,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应增加。在司法实践中,赔偿数额通常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具体数额需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裁量。受害者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猥亵者承担赔偿责任。

THE END
1.宪法和法律的区别湖北时为律师事务所律师精选解答法律和宪法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2、规定的内容不同。3、法律效力不同。4、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不同。法律依据:《宪法》第五条第三款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https://m.64365.com/tuwen/etfut
2.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3.粗通根本法只需四十问——宪法知识问答一、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答:1、内容不同。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规定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业务、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分工和制约关系等内容。 2、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法律之首和权力之尊,普通法律、法规均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http://lyj.gd.gov.cn/news/newspaper/content/post_1871796.html
4.公共基础知识易错点: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公务员考试网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对于备考事业单位的考生来说一定不陌生。但当二者出现在一道题目中时,大部分考生都无法区别。所以,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法律渊源、法律体系的概念、区别以及与此相关的练习题。 【考点详解】 一、法律渊源 法的渊源即法的形式渊源,是指法作为行为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各种法的渊源在形式上的明确https://www.huatu.com/2018/0316/1626992.html
5.立法执法司法的区别了解一下?(1)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将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司法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 (3)司法活动要依法进行。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从事司法活动必须要在法定权限内,在司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的有关规定,保证司法权正确、合法、及时地行使。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504/11/60534586_910128604.shtml
6.《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一至六章)(法律的概念)书评这一主张承袭奥斯丁的思路,从抢匪情形中的命令概念出发,建构法律的概念。与抢匪的号令相比,法律还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普遍性的指令;二,持续性的命令;三,普遍服从的习惯;四,对内至上,对外独立的主权者。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法律的简单说明:任何一个法体系都包含某些人或团体所发布的以威胁为后盾的命令,这些命令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801313/
7.法律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总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和国家的统治工具,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从属于宪法。截至2019年11月,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75部。法https://baike.sogou.com/v57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