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法》第33卷要目立法法律软法

1.清末龙胜壮族习惯法权威性的生成逻辑及其当代启迪

——以龙脊壮寨潘日昌案为切入点

郭剑平、朱健香

2.共同饮酒人对遭受同饮人伤害的第三人之侵权责任

周辉斌

3.法文化学视域下“民间法”的研究及其方法拓展

张洪新

4.人工智能规范治理的民间法取向

——基于软法理论的思考

张斌、何琴

孙梦娇

6.规范分析视角下的土家族环境习惯法研究

李荣光、刘鑫瑶

7.乡村法治建设中硬法与软法的冲突及其调适

鲁涛、陈红梅

8.《民法典》第10条“习惯”的含义之争:习惯法抑或一般习惯?

郑重

【制度分析】

9.印度人民法庭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杨陶、张炯

10.差别化的司法政策执行:实践逻辑与规范路径

叶燕杰

11.民法典商事习惯适法性审查标准的解释论

卢迎

12.利益平衡视域下的殡葬改革研究

彭娟

13.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调解的治理转型与秩序再造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德古”调解为例

刘乙瑶

14.环境习惯法在环境纠纷解决中的运用及优化路径

王昊宇

15.多边开发银行反腐败制裁机制研究

任宏达

【经验解释】

16.融习惯于司法:民国时期司法官对本土地权习惯的适用策略

曾荔

17.民族地区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转型模式研究

——基于实证调研文献的质化元分析

唐淑臣

18.传统村落保护立法的实践反思与路径完善

——基于30份地方立法文本的实证分析

游慧艳

19.中国习惯法研究回顾与展望1998-2022)

——基于CSSC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赵云璐、杨翠柏

20.司法裁判中彩礼返还规则认定实证研究

周浩航

【域外经验】

21.《新加坡调解公约》框架下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统一执行制度及我国应对

龙韶

22.一本国外“民间法”杂志的50年

——对《法律多元和非官方法律杂志》的分析

王伟臣、宗婷

23.法律分类

弗雷德里克·波洛克、邢温迪、姚远

作者:郭剑平、朱健香(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容提要:习惯法权威性的确立,体现为村民对习惯法的普遍尊重与服从,这是形成地方治理秩序的重要基础。龙脊壮寨潘日昌案以其完备的民间文书记录,清晰展现出清末龙胜地区壮族习惯法权威性生成的内在逻辑。清末龙胜壮族习惯法权威性得以生成彰显,在于其根植村民对地方安宁秩序和美好生活的期待,达致国家律法、民间礼俗和民众公意有效联结,并以规范程序和多元主体为效力实现外在保障,呈现出“价值共识——规范型塑——实践保障”的逻辑进路。要提升当代习惯法权威性,应当在新时代“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下,以村民的利益追求为目标旨归,以情理法相统一为规范依托,以落实惩罚性规条为强制保障,调适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内在张力,推动对习惯法的盘活与发展,最终实现以“两个结合”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壮族习惯法;法的权威性;乡村治理;村规民约

作者:周辉斌(湖南开放大学)

内容提要:近年来,“共同饮酒人侵权案”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实务中一种独立侵权类型,共同饮酒人对遭受同饮人伤害的第三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案例也已出现。英美法院在“Kelly案”中以公共政策为由强加社交主人对遭受醉酒客人伤害的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裁判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支持和反对社交主人对遭受醉酒客人伤害的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的理由势均力敌,但是,司法实践中总体上严格限制一般社交主人对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这提醒我国法院在类似案件的审判中,既不能简单地以共同饮酒的事实为由强加“共同饮酒人”一般注意义务,也应当避免笼统地以公序良俗原则为由强加或排除“共同饮酒人”对遭受同饮人伤害的第三人承担一般注意义务。正确的做法是对支持或反对的“公序良俗”理由进行具体化,并对各项具体理由背后所代表的价值和利益进行综合权衡之后才能做出妥当的结论,从而对“共同饮酒人”无限扩张的注意义务予以适当限制。

关键词:共同饮酒人侵权;社交主人;公共政策;公序良俗原则;一般注意义务

作者:张洪新(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地方知识;民间法;本土资源;效果历史意识

作者:张斌、何琴(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人类法律制度正面临着科技发展的冲击和挑战。作为一种非正式机制,与刚性的硬法规则系统相比,软法规范拥有的可协商性、可参与性、典范性和灵活性等特质能够适切地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基于民间法思维取向,立足软法基础理论,将软法机制与人工智能规范治理有机勾连起来,针对软法治理的正当性和可能性面向,展开一种法学规范分析,围绕人工智能的可持续性发展,尝试探讨从规则导向到目标导向的治理模式转化,以期推进一种以人为本的包容性治理。

关键词:人工智能;软法治理;自发秩序;目标导向

5.彩礼诉讼中的“话语”分析

作者:孙梦娇(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一桩彩礼诉讼,从理性层面来看,是一场完整、规范的民事诉讼的展开过程,从“话语”视角来看,则是一场复杂、生动的多话语交际与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想象中的法律世界”被建构,基层司法在面对民间风俗时的运作逻辑也得以揭示。通过对豫北县彩礼诉讼司法裁判文书及卷宗材料中双方当事人、主审法官在“法律话语”“道德话语”“治疗性话语”间转换运用的实证考察,彩礼诉讼中多话语策略之间的竞争与妥协、话语权力与话语力量之间的博弈关系得以展现,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我国基层司法在面对民间风俗时衍生出的治理逻辑以及浓厚的实践技艺,地方性知识与公共性知识的二元对立局面通过基层司法的运作也得到了消弭与溶解。

关键词:彩礼;法律话语;道德话语;治疗性话语;基层司法

作者:李荣光、刘鑫瑶(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中南大学法学院、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土家族环境习惯法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土家族先民通过结合崇拜神灵祖先的心理明确禁止性规范、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必为性规范以及通过民间力量与村寨力量保障环境习惯法的实施,进而发挥环境习惯法消解矛盾维持生态平衡、规范民众生产生活行为、保护自然环境,维持村寨秩序的功能。挖掘土家族习惯法所包含的积极成分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文化,而且可以丰富国家立法渊源,健全我国法律制度演进的本土法文化供给路径,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

关键词:土家族;环境保护;习惯法;民间传统

作者:鲁涛、陈红梅(湘潭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基于法律多元的视角,乡村法治建设中的法治规范包括硬法和软法。两种法治规范在不同的作用场域构筑起精细的“规则网络”,共同为乡村法治建设提供助益。目前基于生成理念的差异、调适机制的欠缺以及经济利益的刺激等原因,硬法与软法在乡村法治建设中尚存在诸多矛盾冲突。鉴于此,可从价值观念、制度机制、资源要素等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强化乡风文明建设、优化村规民约备案审查机制、合理运用调解资源等方式,调适硬法与软法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形成乡村法治建设合力。

关键词:乡村法治;法律多元;硬法;软法

作者:郑重(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内容提要:《民法典》第10条中的“习惯”一词,存在三种解释:单指习惯法、单指事实上的习惯(即一般习惯)或两者兼指。最高法关于适用《民法典》总则编的司法解释虽已明确“习惯”是指“民间习俗、惯常做法等”,但对于“习惯”是否属于习惯法的争议和误解却从未消减。由于我国台湾“民法”早有类似规定,台湾学者对此争执已久。通过比较学者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本文旨在从学理上厘清:一般习惯和习惯法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法律确信,习惯法和制定法同属法律,《民法典》第10条的“习惯”应理解为一般习惯,由此方可实现正当裁判的目的。

关键词:民法典;习惯;习惯法;一般习惯

作者:杨陶、张炯(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喀什大学南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印度人民法庭制度起源于古老的“潘查亚特”纠纷解决机制,于印度《法律服务组织法》出台后迈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印度人民法庭有常设和非常设两种组织模式,具有准司法特征和法院非正式附设调解制度属性,其本质为“面向全体人民提供迅速纠纷解决的‘法庭’”。印度人民法庭制度的创设是对“平等获得正义”和甘地等人倡导的“人人享有正义”原则的实践。该法庭具有广泛管辖权、程序灵活、“裁决”具有约束力和终局性、解决纠纷专业人士任职资格较高以及财政保障制度完备等特征。此项制度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高度相似,结合该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利弊得失,以及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发展实际,从调解员任职资格、调解受案范围、调解工作方式、调解协议效力以及调解经费保障五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印度;人民法庭;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

作者:叶燕杰(西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司法政策;政策执行;差别化执行;政策工具

作者:卢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金融与保险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商事习惯;民事习惯;交易规则;公序良俗

作者:彭娟(中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殡葬改革是国之大计,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殡葬改革的关键时期,解决殡葬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兼具紧迫性与现实性。面对复杂的殡葬改革局面,有必要通过对参与其中的利益主体进行类型化分析以理顺各方关系。殡葬改革中的利益类型包括以具有双重身份属性的基层执法者和普通民众为主体的个人利益、以殡葬服务业从业者群体为主体的群体利益以及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利益。在改革的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背景下殡葬改革中的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主体的需求日益多元、竞争激烈、公权力的行使时常落入合法性困境的原因,利益逐渐失衡出现了利益冲突加剧以及利益表达滞缓的现象。对此,需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利益格局的衡平:一是明确以人为本、尊重习俗的立法理念;二是明晰殡葬改革中各方利益的边界;三是畅通殡葬利益表达渠道。如必方能在法治化道路上稳步推进殡葬改革。

关键词:利益平衡;殡葬改革;合法性;公共利益

作者:刘乙瑶(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调解的治理过程中所固有的独特特征,不能被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取舍与调适。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间调解是以世俗权威的“德古”调解为中心。在现代性的社会变革背景下,“德古”的传统内涵和特征都已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当前凉山彝族地区采取了“二元交互”的协同治理策略,为国家行动与少数民族活动形成良性的治理秩序提供可能。但是,该策略面临身份功能定位模糊、制度设计与现实需求脱节,以及成效与制度预期差距明显的问题。应当将“德古”民间调解作为凉山特有的地方性文化,通过结构主义的法律多元角度把握微观社会秩序,在立足传统文化的同时,追求现代化法治保障,促进良性的共融秩序生成。由此,可克服“二元交互”协同治理的运行力不足问题,进而实现德治与法治的协同共治。

关键词:彝族;民间调解;德古;习惯法;协同治理

作者:王昊宇(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环境习惯法在解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环境习惯法在环境纠纷解决中梳理可知,环境习惯法在环境纠纷解决中呈现适用范围具有地域性、主要运用方式为调解、主要手段为经济罚的特征。适用环境习惯法能够有效弥补现有制定法的不足、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但现有的环境习惯法在环境纠纷解决中存在习惯法与制定法适用冲突、论证不充分、环境纠纷关涉复杂利益冲突等缺陷。为此,在环境纠纷中适用环境习惯法应正确处理习惯法与制定法之间的关系、作出严格论证、注重利益衡量等,为规范环境习惯法在环境纠纷解决中的适用作出创新。

关键词:环境习惯法;环境纠纷;纠纷解决

作者:任宏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为应对商业贿赂,在世界银行的引领下,多边开发银行共同推动了反腐败制裁机制建设。制裁机制以采购政策为关键抓手,以解除企业项目资格为主要措施,使制度设计向行政化和准司法化发展。整体上,制裁机制具有不干涉、抓采购、宽管辖、柔制裁和重程序共五方面的创新之处,但也面临正当性和合法性的质疑。鉴于多边开发银行具有广泛的豁免权,外部监督能力较弱,反腐败制裁机制应不断自我完善。对于商业贿赂国内立法碎片化问题,中国可借鉴反腐败制裁机制的经验并结合国内法治实践,以制定《反跨境腐败法》为契机,建立更加完善的反腐败体制机制。

关键词:多边开发银行;反腐败;商业贿赂

作者:曾荔(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是土地法制成文化突飞猛进的时期。此间,不仅制定了包括物权法的民法典,而且制定了专门规定土地问题的《土地法》,其中还包含了对本土地权习惯的继承与改造。但基层法律实践中,土地法制移植依然面临窘境,习惯法即以民间契约为核心的交易秩序仍然是本土地权秩序的主轴,土地法制是在传统型地方社会和现代型法律制度的夹缝中径由地方司法官的权衡妥协在基层社会得以实现的。因此,司法官们如何调适以及用自身的角色扮演与司法策略来弥合近代法治造成的司法与民众的隔阂,消解形式司法的必然缺陷所带来的法律控制不能,是本文所亟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本土地权;习惯;司法官

作者:唐淑臣(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民族地区;多元纠纷解决;习惯法;繁简分流;元分析;文献综述

作者:游慧艳(湘潭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梳理传统村落保护地方立法现状,发现地方立法存在立法目的和保护原则价值引领不彰、分级名录保护制度不完善、规划制度不科学、发展利用制度不健全、村民主体地位不突出、多元化救济制度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充分认识地方立法保护传统村落的价值和优势,理应加强地方立法,在立法目的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活态传承、突出特色、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保护原则;完善分级名录保护制度、科学衔接保护规划制度、加强市场和社会参与的发展利用制度、完善村民主体地位保护和多元化救济制度。

关键词:传统村落;中央立法;地方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中国习惯法研究回顾与展望(1998-2022)

作者:赵云璐、杨翠柏(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习惯法;村规民约;民族习惯法;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作者:周浩航(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司法裁判;彩礼返还规则;共同生活时长;婚约违约责任

作者:龙韶(湖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新加坡调解公约》突破了传统上和解协议民事合同的法律性质定位,规定其项下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具有执行力与终局解纷效力,并为其构建了统一的执行规则框架,以促进调解作为独立的救济方式解决国际商事争议。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直接执行虽尊重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亦造成了对其诉权的限制与克减;虽节省了国家司法资源,但将带来虚假调解损及第三人乃至社会公共利益之风险。《新加坡调解公约》的具体要求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尤其是和解协议的间接执行程序相冲突。其项下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非国内化与执行的非互惠性,对国际经贸往来频繁的我国将带来更重负担。为实现我国签署《新加坡调解公约》之目的并助益我国调解制度现代化与国际化,建立双轨制和解协议执行机制,厘清商事调解范畴,完善执行审查及其配套规则,并合理设置安全阀。

关键词:《新加坡调解公约》;商事调解;国际商事和解协议;执行审查

作者:王伟臣、宗婷(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甘肃政法大学)

关键词:《法律多元和非官方法律杂志》;法律人类学;非洲;法律多元;学术刊物

作者:弗雷德里克·波洛克、邢温迪、姚远(美国马里兰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内容提要:我们绝不可能对法律规则的主题作出轮廓清晰的划分。相同的事实经常构成两条以上特定规则的主题,并且同时引起相互有别的权利义务组合。我们惯于简略称呼的“法律分类”其实不是事实的划分,而是规则的划分,或者说是事实的法律维度的划分,是形式层面而非质料层面的划分。本文结合罗马法的素材,围绕对人和对物的权利义务、公法和私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人法和物法、总论/总则和分论/分则等经典分类作出翔实讨论,有助于补充当前通行教科书的讨论,以及了解近代英国法理学的思想发展。

THE END
1.法律规则有哪些法律规则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这些规则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一、法律规则的种类 法律规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规则的内容、形式、功能等。在内容上,法律规则可以包括民事规则、刑事规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1782113e389d0e001014
2.法律规则的分类有哪些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有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faeFXQsoDD.html
3.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条文概念辨析法律随笔(3)法律后果包括合法后果和违法后果。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因为法律规则的其他两个部分是围绕行为模式而展开的:假定条件其实就是行为模式的适用条件,而法律后果则是对人们遵守或者违反行为模式的认定。 3、法律规则的分类 (1)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 https://www.lawbus.net/articles/31.html
4.法理学基础:法的要素2.法律原则的分类: 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3.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1)内容上,法律规则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法律原则规定的内容比较抽象; (2)从适用范围上看,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广于法律规则; (3)在适用方法上,法律规则具有排他性,而法律原则不具有排他性。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35096.html
5.司法考试《法理学》基础知识:法的价值(精选9篇)2、法律原则的分类: 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3、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1)内容上,法律规则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法律原则规定的内容比较抽象; (2)从适用范围上看,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广于法律规则; (3)在适用方法上,法律规则具有排他性,而法律原则不具有排他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0s1otbh.html
6.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01法理学复试考研大纲二、法律概念的分类 涉人概念、涉事概念和涉物概念。 三、法律概念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节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释义 法律规则的含义;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和制裁;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调整性规则和保护性规则 https://yz.kaoyan.com/dlfu/dagang/586df57f99750.html
7.金融知识普及读本《金融知识普及读本》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条法司、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支付结算司、货币金银局、国库局、研究局、征信管理局、反洗钱局等司局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牵头组织编写,上海总部、武汉分行、广州分行、西安分行等分支机构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 https://tlct.tongliao.gov.cn/chengtou/c100206/2015-10/13/content_c3e60e3101fa43d68fd686b910b6294c.shtml
8.商标注册类别怎么选?一文读懂商标分类商标区别商标注册流程注意事商标注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中国商标注册是按类别保护,仅仅是“手套”这么一件简单的商品,就因为功能不同而被划分到多个类别之下。若不清楚分类规则,一不小心便有可能遭遇跨类侵权的风险。那么注册商标怎么选择类别?各类商标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商标注册又有哪些注https://www.maigoo.com/news/583972.html
9.雷磊《法理学》读书笔记(法理学)书评法律规则的分类第三节 法律原则一、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分性质不同(确定性命令 v 最佳化命令)适用方式不同(涵摄 v 权衡)适用范围的确定方式不同(原则一般比规则的适用范围更广)初始性特征不同(初步可适用性)竞合的解决方式不同二、法律原则的适用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法律原则的具体化(必要)第四章 法律体系第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37860/
10.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规则含义和分类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法理学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考研备考法硕的同学,法理学要好好学习掌握,里面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想顺利考研,从这里开始好好学习吧。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将给大家分享考研法律硕士法理学的知识点:法律规则含义和分类。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11999.html
11.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规则及其法律规则的分类标准 【考点分析】法律规则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它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中心内容,属于社会规则的范畴。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法律规则可以有不同的类别。根据法律规则调整行为的方式不同,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授权http://www.yuloo.com/news/2191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