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时候,不管你是坐火车、地铁,还是公交车,你看不到安检口,也找不到验票通道,甚至也遇不到查票的,可是,为什么依然秩序井然?少有人逃票?是因为素质高?还是因为法律规范本身有效?
密密麻麻的法律就一定很好?
密密麻麻的法律规范,只会让人无所适从,并且对秩序的遵守变成了对被处罚的避免,对法律的信仰变成了对法律漏洞的寻觅。牧羊人会觉得规则唯恐不密,于是法网渐密,到最后估计你上个茅房都要有个步骤规范,你要怎么解裤子,如今解裤子避免犯罪,怎么样拉屎,诸如此类。
在制定这些密密麻麻的法律规范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过成本与收益?正义与效率?我们有没有想到对规范的迷信不一定带来好的局面,而是应该善用法律规范,在制定规范的时候,相信人们的理性和文明的素质,把作为正常的人类的文明倾向考虑进去,去引导文明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
德国的简单规则
我在德国就发现了这个法律规则的文明力量。在德国,不管坐火车、地铁、公交车,还是停车,你找不到有安检口,找不到验票通道,也很少有成都这样的警察,做贼一般的窜出来,让你违章停车不到2分钟都贴上罚单。你在机器上自觉的去买票,放在兜里,就是出站,或者这张票永远都不用被再摸出来。甚至你都不用买票,你一样可以坐车、停车。看上去归之于别人的高素质,但是,其实这是法律规范的有效利用而已。
什么意思呢?规则的目的是在于规范行为,应对可能的风险。交易设置都是一样,买票和坐车,但是在如何防止逃票,防止交易的风险上,我们的做法考虑的仅仅是控制风险本身,而不考虑成本,也不考虑效率,于是,我们是利用无数的人,无数的通道,无数的规则来完成这一手续。
但在德国,考虑的不仅仅是风险本身,还要考虑如何利用规范去引导交易习惯的养成以及文明的提高,怎么做呢?就是没有验票,没有安检,没有通道,但是,会偶尔查票,随机的,一个月一次啊或者一个月都不一定有一次,完全随机的抽查,如果查到逃票,那好,就重罚,并且记入信用记录。
简单的规则,改变了文明
就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改变了整个交易方式的社会效果。因为每一次逃票所产生的收益与被查到后重罚的成本悬殊太大,促进了人们没有必要冒险逃票,而逐渐养成了买票上车的习惯,养成了诚实交易的行为模式,于是,文明在这里,就变成了一种自觉的力量。并且,这样一来,就节约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的浪费,这些又可以投入到其他的领域,又可以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
这些自觉文明的习惯在德国随处可见,比如高速公路不限速,比如路上绝少有电子眼等等。聪明的法学家应该明白,好的规则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当一味的迷信规则本身,使之密不透风,使之僵硬无比,你就不会再给文明的机会了,文明只有自觉的产生才是真正的文明。否则,说文明,说素质,说社会主义新风尚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