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民事诉讼法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1、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密封线西南医科大学民事诉讼法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院(系)_班级_学号_姓名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批阅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被称为()。A.法律关系内容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载体D.法律关系的目的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有权决定特赦的国家机关是()A.国家主席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3、李某出国买回一架微型照相机。赵某甚为喜欢,要求李某转卖给他,李某应允。赵某因一时缺乏现

2、金,便将刚从银行购买的面值为500元的五张有奖国库券(每张100元)交给李某。后有一张国库券中奖,奖金1000元。该1000元应归()所有。A李某所有B.赵某与李某所有C.赵某所有,李某应返还不当得利D.赵某所有,因给付行为属于重大误解4、绑架妇女、儿童的,可以构成()。A.绑架妇女、儿童罪B.绑架罪或者拐卖妇女、儿童罪C.绑架罪或者偷盗婴幼儿罪D.绑架罪5、甲自2012年5月1日长期虐待妻子张某(法定刑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以属于夫妻内部纠纷为由,不予立案。对甲的虐待罪A.追诉期限为2年B.追诉期限为5年C.不受追诉期限限制D.追诉期限自2

3、012年5月1日起算6、行贿罪所谋取的利益是A.不正当利益B.违法利益C.个人利益D.利益7、“三权分立”作为一种学说,最早是由()提出的。A.洛克B.卢梭C.孟德斯鸠D.汉密尔顿8、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赵某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C.应当从重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9、下列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A.民事法律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B.民事法律行为虽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但却能够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C.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以意思表示真实为构成要素

5、.义务性法律规范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中国人在美国飞机上杀人的,根据普遍管辖确定管辖权B.美国人在中国飞机上抢劫的,根据普遍管辖确定管辖权C.德国人劫持日本飞机的,根据普遍管辖确定管辖权D.中国人在美国杀害另外一个中国人,根据普遍管辖确定管辖权13、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A.傅别B.契券C.质剂D.出举14、下列选项中,关于死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不适用死刑B.对于不适用死刑的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C.死刑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D.对于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撮最高人民法院备案15、守法的高级状态是()

6、A.不违法犯罪B.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C.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D.运用法律对日常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判决16、又聋又哑的人犯罪()。A.应当从轻、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处罚17、某选区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选代表名额为2名。第一次投票结果,候选人得票从多到少排序为甲、乙、丙,其中仅有甲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对此情况,下列处理意见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是()。A.宣布甲、乙当选B.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为候选人另行

7、选举C.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D.宣布无人当选,同时以甲、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18、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在于法律规范可以反复适用,而道德规范不能反复适用B.法律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因此一国法律体系内部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矛盾C.法律之所以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主要是因为法律只有依靠惩罚才能发挥作用19、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从物权,又属于用益物权的是()。A.地役权B.典权C.地上权D.抵押权20、甲商场向乙企业发现采购100台电冰箱的要约,乙于5月1日寄出承诺信件,5月8日信件寄至甲商场,时逢

9、是过错责任B.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C.法律责任不必然导致法律制裁D.法律责任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根据其违法行为而采取的惩罚措施24、甲公交公司的司机乙为避让闯红灯的行人丙而急刹车,致乘客丁摔倒受重伤。丁损害应该由()A.甲公司赔偿B.甲公司和乙连带赔偿C.乙赔偿D.甲公司和丙连带赔偿25、下列选项中,应当在劳动中同工同酬的刑罚是()。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26、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的有()。A.丧偶儿媳B.继父母C.子女D.兄弟姐妹27、以下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解释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籍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

10、的几个问题的解释B.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D.国务院制定的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清查登记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28、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1名B.适当名额C.至少1名D.一定名额29、甲物业公司委托乙清洁公司清洁其管理的某住宅楼外墙,乙公司指派的员工丙因操作不当,致清洁工具从高处掉落,砸中业主丁的汽车。丁的损害应由()。A.甲公司承担责任B.乙公司承担责任C.甲公司和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D.乙公司和丙承担连带责任30

11、、关于减刑的限度条件,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判处管制的,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3个月B.判处拘役的,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1/2C.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10年D.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25年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问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B.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C.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D.离开所居住的县、镇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2、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

12、能力的精神病人,依法可以担任其监护人的包括A.配偶、父母、子女B.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C.民政部门D.该精神病人的朋友自愿担任,并经该精神病人所在单位同意者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的,成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情节严重的,构成开设赌场罪C.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D.组织多人故意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爆炸、生化、放射威胁等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成立组织恐怖组织罪4、大明律规定的罪名和刑罚有()。A.奸党

13、罪B.上言大臣德政罪C.交接近侍官员罪D.凌迟刑5、甲智力超群,是15周岁的大学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甲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甲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甲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修改权D.甲对其发明创造享有专利权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主要包括()。A.制定地方性的法规B.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C.可以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D.可以变通或者停止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7、根据我国商标法,下列要素及其组合中,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有()。A.图形B.颜色组合C.三维标志D.声音8、下列关于保证担保和保证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有()。A.保证合同属于双务、有偿、诺成、要式合同B.保证

14、合同的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C.在保证合同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保证人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D.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9、下列选项中,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的侵权案件有()。A.地面施工致人损害B.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C.动物致人损害D.被监护人致人损害10、法与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设,都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二者相互作用,密切关联。关于二者关系的以下论述,错误的有()。A.政治对法的影响体现在政治对于法的主导地位,具体也体现在政治的先进与落后是法的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根据B.政治的发展变化,往往直接导致法和法治的发展变化,我国只有建立民主政治,法治

15、才能有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C.法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法不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集团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要求D.没有不反映政治的法,没有不存在法律的政治三、问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1、(本题5分)简述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2、(本题5分)我国民法典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试分析:(1)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如何理解本条(一)规定中的“假借”和“恶意”的含义?(3)如何

16、理解本条(二)规定的行为性质?(4)举例说明本条(三)规定适用的情形?(5)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后果?3、(本题5分)简论清末预备立宪活动。4、(本题5分)结合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试述法起源的原因和一般规律。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1、(本题10分)甲、乙两人签订了一份房屋装修合同,约定乙按照甲的要求完成装修工作,甲支付装修费用。但在装修过程中,乙使用了劣质材料,导致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甲要求乙返工并赔偿损失。请分析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范围。2、(本题10分)某公司未经员工同意,在工作场所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员工认为公司侵犯了其隐私权,公司则称是为了保障工作安全。试分析此案中的法律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式。3、(本题10分)丁某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中受伤,但公司未为其购买工伤保险。丁某要求公司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公司拒绝。请分析此工伤赔偿纠纷中的法律规定和丁某的维权方式。第8页,共8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2.58Gold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THE END
1.edf.henu.edu.cn/zhengcefagui/jjhglfg/show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七章?代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委托代理 第三节?代理终止 第八章?民事责任 第九章?诉讼时效 第十章?期间计算 第二编?物权 第一分编?通则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不http://edf.henu.edu.cn/zhengcefagui/jjhglfg/show-2929.html
2.民法典规范现代生活的法律基石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民法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一个稳固的法律基础,使得人们能够在明确规则和预见结果的情况下进行行为。这种可预测性是经济活动、社会交往乃至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保障。 个人权益保护者 民法典是现代国家立足于宪法之上,为了保护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基本人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5327.html
3.民法典新时代的法律之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民法典作为中国最为全面的基本民事法律文本,其制定不仅标志着我国立法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也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21220.html
4.刑民交叉案件中实质法律关系的锚定判断法律关系是依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主体(自然人、机构和组织等)、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物、人身、智力成果、行为)三要素,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两个前提是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法律关系的本质是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刑法来说,其属于公法范畴,主要调整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http://licheng.jnjcy.gov.cn/plus/view.php?aid=7380
5.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 )。 A. 只能是合法行为 B. 只能是表示行为 C. 只能是民事行为 D. 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题目标签: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关系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bdf075529a94f6eaa6ae9bec3d80ead.html
6.法律的时间效力研究——已废止失效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仍有依据法律事实是指依据法律的规定,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但并非一切客观情况都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动,客观情况能否成为法律事实,取决于法律的规定。 法律事实分为自然事实和人的行为。 1.自然事实。 是指人的行为之外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又分为两种:状态、事件。 https://www.douban.com/note/702336771/
7.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精选5篇)[关键词]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事实行为,人为事件,区别 在民法中,要产生民事法律关系除需具备主体、客体和相关的法律规范外,还需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促使法律规范从客观权利转化为主观权利,形成法律关系的原因,这就是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将其和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联系起来的具https://www.1mishu.com/haowen/174799.html
8.最新民法通则司法解释解读与应用指南系统集成最新《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的发布,是对《民法通则》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本次司法解释在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权利保护、诉讼时效及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与明确,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也要求当事人了解最新司法解释的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期待,在最新司法解释的指引下,我国民事法律实http://www.cy-info.cn/post/19868.html
9.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重点版)民法学知识点总结第三节: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其特征在于: 1、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事实,而不是当事人主观的内心意思。 2、法律事实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914650
10.专升本民法总结民法通则法律法人请求权1.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参加到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国家。 2.内容:民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 事义务。 3.客体: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应熟记)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及其本质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民事主体为实现其利益可实施行为的范围。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GPOF6SA0552ECAK.html
11.第二分编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宣告死亡是否引起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呢?一般认为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主体资格消灭。《民法通则》第24条第2款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因此,如果被宣告死亡人实际上还活着,则其权利能力仍然存在(关于宣告死亡制度详见本章第五节)。 (三)自然人死亡后的利益保护 自然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144070/11.html
12.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探析就本文而言,笔者使用的无效民事行为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概念上是同一的,均指不能实现当事人目的的民事行为。 结合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看,无效民事行为首先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或义务的行为,其次又是一种不合法因而不能产生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从法律性质来讲,无效民事行为属不完全具备法律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02/id/151278.shtml
13.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2.行为。行为是与人的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行为是法律要件中最常使用的法律事实。行为虽与人的意志有关,但根据意志是否需明确对外作意思表示,行为又被划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 (1)表意行为。表意行为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表意行为,因行为人有预期https://www.64365.com/zs/278780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