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之法理教育

众所周知,大部分事业单位考试都会考一门《公共基础知识》。既然是基础知识,那么它就会涉及到一些学科最基本的常识,像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职业、文史、科技和环保常识等等。对于一些常考的法律知识,京佳教育王臻老师以各省市事业单位招考真题为基础做出以下归纳整理,希望能对诸位考生有所帮助。

考点

常考题型

认知等级

出题概率

法律的特征

判断、选择、辨析

理解

★★★

法的本质

单选

识记

★★

法律的渊源

法律的效力

法律关系

法律责任

选择

一、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法律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

力的行为规范。

(二)特征★★★

1.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国家性:法律是遵照法定程序,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权利义务一致性: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4.普遍性:法律是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的社会规范。

5.国家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强制性是最主要的特征。

二、法的本质★★

1.阶级意志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产生、变更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三、法律的渊源★★★

制定主体

效力

冲突规则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

①新法优于旧法

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③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④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仅次于宪法

行政法规

国务院

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省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省会所在市

市一级经济特区市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

省级法规>较大市法规

规章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

部门规章=省级地方性法规

部门规章=省级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较大市政府规章

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

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

行政解释: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

四、法律的效力★★

(一)对人的效力

1.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

2.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适用中国法律。

(二)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什么地域发生效力的问题。在我国领土范围内,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我国驻外的使馆、领馆,在我国登记注册的船舶、航空器,也视为我国领土。

指法律何时开始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法的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一般采取“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但在我国刑法中通常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不认为犯罪或处刑较轻者则适用新法。

五、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概述

1.概念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特征

(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主体间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

2.法律关系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行为、非物质财富。

3.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对于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来说,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缺一不可。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依法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件又分为社会事件(如社会革命、战争)和自然事件(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

法律行为是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事实,不包括内心活动或思想、无意识的举动,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六、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主体:因违反法律或约定而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

2.主观方面:实施违法或违约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分为故意或过失两种。

3.客观方面

违法行为: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而应当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损害后果:违法行为对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4.因果关系

引起法律责任的法律事实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三)法律责任的分类

1.按照承担责任的主体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自然人责任、法人责任和国家责任。

2.按照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3.按照责任的承担程度,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4.按照责任实现形式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惩罚性责任和补偿性责任。

5.根据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违宪责任。

THE END
1.()是当事人有意识进行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作为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是当事人有意识进行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A.法律事件B.法律事实C.法律行为D.客观事实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https://www.shuashuati.com/ti/ebafb0f3a1b346fb978b28dfafea115e.html?fm=bdbds6e8c4154a6efaaf289ab3fe01653be8d
2.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经济法主体的调制行为有()。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法律关系的主体种类有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这种图片压缩格式应用最广泛,可以用于图像,人像,矢量图形和文字会有锯齿。它的升级格式是()这种图片压缩格式一般用于文字和文档的扫描;因为很少锯齿。()这种图片压缩格式一般用于网络的传输;因为其尺寸最小https://m.ppkao.com/wangke/daan/69154e0dd4ed4c2ba61484a54c244bfe
3.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事实,法律事实包括()。 A 社会事件与合法行为 B 自然与非自然 C 事件和行为 D 主体与客体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 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听课尽在掌握) https://gd.huatu.com/tiku/4484694.html
4.2001年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一)试题自学考试34、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是指()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法律事件 D、合法行为 E、违法行为 35、在我国,归责原则主要有() A、法定原则 B、法律原则 C、公正原则 D、诚信原则 E、制衡原则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https://www.exam8.com/xueli/zikao/zhenti/200505/12357.html
5.普法知识考试试题(全文)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D ) a.委托性法律规范 b.命令性法律规范 c.禁止性法律规范 d.授权性法律规范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9、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D ) a.法律权利 b.法律义务 chttps://www.99xueshu.com/w/jno8napbbdi5.html
6.普法知识考试试题(精选6篇)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D)a.委托性法律规范 b.命令性法律规范 c.禁止性法律规范 d.授权性法律规范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A)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9、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D) a.法律权利 b.法律义务 c.法律后果 d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2ir0o6e.html
7.下列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事实中,属于“行为”下列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事实中,属于“行为”的是( )。 A、因国际禁运解除进口设备运输合同 B、因战争导致在建工程合同工期延长 C、因建设意图改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变更工程承包范围 D、因工程所在地山体滑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解除合同 https://m.jianshe99.com/jianli/stzx/wa20201203100955.shtml
8.国家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一)公务员2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 D.社会经济制度的https://www.diyifanwen.com/jigekaoshi/gongwuyuan/065130238268279.htm
9.2022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及经典习题:第一节税收法律关系2.税收法律行为 含义: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在正常意志支配下做出的活动 纳税人 (1)开业经营导致税收法律关系产生 (2)转业或停业导致税收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 (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1.税收法律关系同国家利益及企业和个人权益相联系,保护税收法律关系,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https://m.hqwx.com/news/2021-10/16340181872395.html
10.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什么引起的律师普法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法律事实引起的,具体理由如下: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其特点是:(1)客观存在的外在现象;(2)由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意义,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大类:(1)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https://www.110ask.com/tuwen/8009481045198074858.html
11.函授法学考试真题20、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 21、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 点。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22、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 https://chengkao.eol.cn/hanshoubenke/2020070817394.html
12.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重点版)民法学知识点总结第三节: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其特征在于: 1、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事实,而不是当事人主观的内心意思。 2、法律事实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914650
13.什么是劳动法律事实(1)定义——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2)种类①行为——指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可以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如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行政管理行为、劳动仲裁行为、劳动司法行为。②事件——指不以行为人(包括)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如死亡)。 https://www.64365.com/zs/64280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