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的原因及法律规制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无处不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总结如下。

(一)政府层面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主要有《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以及《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规章、制度。虽然调整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从数量上来讲不少,但各单行法之间缺乏相互衔接性和协调性,有些规定甚至存在矛盾的地方,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

2.食品安全标准滞后、不统一

3.监管存在漏洞、监管部门权责不统一

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实行分段式监管,根据食品生产的环节设置监管机构,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3]。在各监管部门之上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该机构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层议事协调机构,但其职权缺乏刚性。这种监管模式看似合理,但很容易引发监管盲区。因为食品生产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很难分清楚哪一个过程属于哪个阶段,特别是对于一些隐蔽的小作坊生产的“三无”食品,很难按照这种分段监管模式来实行监管。有时还会出现各监管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这对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很不利。

4.对违法食品生产行为处罚力度小,造成违法成本较低

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但违法者的货值金额怎么算,违法者一般不会主动交代,有些违法者长期违规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处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相对其获利总额,起不到威慑作用,有些违法者愿意为其违法行为买单,然后再次违法生产。

(二)企业角度

1.部分企业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感

大部分企业主设立企业的目的就是赚取最大化的利润,履行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要付出,有些企业是没有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但有些企业有能力也很少甚至从不履行社会责任,为求得好的卖相及降低成本,置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不顾,在食品中大量添加各类添加剂。这些企业虽然从短期来看似乎是赚钱了,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食品生产行业整体技术落后,缺乏高科技、专业化人才

有些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不合格不是故意人为行为,而是该企业没有能力采用高科技技术,以及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缺乏专业人才所致。特别是一些小微型食品企业,由于受资金限制,采用的生产设备、技术较落后,也没有配备专业人才,导致所生产的食品问题百出。

3.一些企业随意排污造成环境污染

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废水、废气处理,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形成恶性循环,被污染了的水源、大气,造成食品原材料污染,直接影响到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三)社会层面

1.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调查取证难、维权成本高

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跟媒体的披露程度也有关。很多食品出现问题后,特别是地方的一些支柱性产业,地方政府为保护这些产业,刻意隐瞒,不予披露,导致更多人受害。

四、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对策

(一)国家层面

1.整合、修订现有调整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现有调整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从数量上看为数不少,但各单行法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规制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对同一个问题的规定甚至相互冲突,这就导致在实际执法时根据不同的法律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建议建立以《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主体、辅之以其他配套法律法规的食品安全规制法律体系,同时,《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对执法者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过于模糊,建议进一步明确对执法者的法律责任;对违法经营者的惩处力度不够,没有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建议在《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中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违法生产、销售不安全食品的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事件。

2.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向国际食品安全标准靠拢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虽然数量多,但真正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不多。建议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整合,清除一批落后标准,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尚缺少的标准,使各种食品安全标准相互补充,并尽可能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接轨。

3.改革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分段式监管、多部门共同监管的监管体制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建议在此基础上逐步减少监管部门,使监管权力高度集中,可减少多部门监管时互相推诿的现象,并在监管部门下设不同的监管局、科室,赋予其不同的权限。同时赋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权,使其在履行职责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起协调作用。

4.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力度

建议参照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加大其违法成本,使违法者意识到一旦违法,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从而促使其守法经营。

(二)企业层面

1.守法经营、加强内部自律,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感

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守法经营是基本前提,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将社会责任置于第一位,时刻为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着想。为做到这一点,食品企业首先要加强自律,在企业章程中制定食品自检制度、聘请第三方机构检验制度,并向外公布检验结果。同时要制定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外界披露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并接受公众的查询。只有食品企业从内部做起,下决心杜绝食品质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创新技术,培养专业化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食品生产企业应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采用国家标准或是国际先进标准,在食品标准方面尽量做到与国际接轨,并引进专业化人才指导食品生产,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

1.消费者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最为敏感,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消费者购物后要妥善保留购物凭据,发现所消费食品有质量问题、与经营者协商不成时,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提出相应赔偿。

2.媒体及时披露食品安全事件

打击不安全食品生产者最有效的武器莫过于将其问题产品曝光,让广大消费者知道真相,使其产品失去销路。为此,广大媒体记者应敢于揭露大型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并积极“微服私访”,揭露一些小作坊、地下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及时与工商、质监等部门联系,并在媒体上曝光,有效制止不合格食品的生产。

3.社会群体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社会群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一些生产不合格食品的小作坊地点非常隐蔽,执法人员根本无法查找其踪迹,但社会群众对此比较熟悉,因为有些不法生产商本身来自社会群众,如群众发现这些生产“三无”食品的小作坊能及时举报,将会减少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会有效遏制不安全食品的生产,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安全。

五、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对此,国家应积极修订食品安全法律、完善食品标准,并改革监管模式;企业应加强自律,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各方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举报、披露,尽量减少食品安全事件,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THE END
1.教材法律基本概念(《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第一章第一节)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https://zhuanlan.zhihu.com/p/148817541
2.法规与标准体系11篇(全文)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最高效力的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对现有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等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监管的内容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律的同一性;同时,食品安全立法还应当覆盖“从农田到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vy5g0ni.html
3.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审视杨永华律师律师文集[摘 要]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其带来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现存体制有缺陷、管理技术薄弱是食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应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整合现有的监管制度重新构筑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443851448945oo9024
4.网络空间安全立法的双重基础针对这些打压,我国《出口管制法》(2020)、《反外国制裁法》(2021)等涉外法律的出台表明,这一法律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的一部分。在第二种法律关系中,网络巨头的垄断性力量和跨国家性对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构成了多重挑战。最为典型的挑战是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给国家金融安全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以及https://www.shupl.edu.cn/xbbjb/2022/0817/c2265a110697/page.htm
5.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303件法律体系更完备形式更多样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通过!”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303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M4NzUwNA==&mid=2247555390&idx=2&sn=9d866a6c1810b0f25e5987562a323e69&chksm=e81d5321df6ada37746bc19cc185e58ade46fadb9b9f6477ed06bf4ce75dcbc99cc835ab946d&scene=27
6.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精选十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包括法律部门、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等, 这些要素的有机集合、日臻完善, 通过加强立法, 尽快制定“具有支架作用, 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律”, 以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在社会领域加强立法, 查缺补漏, 填补立法空白, 使法律体系的形式更加完善。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0n8b43.html
7.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论文(通用13篇)我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各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及对各要素进行创新性变革而创造产生的新事物。从以往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金融创新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是将金融行业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作为一次次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金融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没https://www.yjbys.com/bylw/jinrongbaoxian/94147.html
8.对完善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思考中国无线电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难以及时修订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阻碍了我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 3.完善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完善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应当是以无线电法等无线电管理法律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等相关配套的行政法规和https://www.srrc.org.cn/article7235.aspx
9.电子商务环境分析模板(10篇)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对电子商务还没有专门的立法。对此应当组织法律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和商标权实际情况,对于现行法律、法规无能为力的部分,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加强立法,将其纳入法律管制的范畴;对有缺陷的部分,进行填补和修正。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2420.html
10.法理学导论习题解析C法学分科构成的体系,称为法学体系。 D法学分科构成的体系,称为法律体系。 3、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秩序作用 4、法律内容( ) A是构成法律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 B是法律的存在方式。 C是法律条文、规范性法律文件、成文法、法典、习惯法 、判例法等法律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449257
11.公安部法制司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安法规体系的意见它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构成法律体系的法律规范,既包括一国内具有法律效力的现行法律规范,又包括将要制定或者需要制定的法律规范;二是组成法律体系的法律规范,根据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要素的不同,分别形成若干个并行的法律部门,这些法律部门的并行关系,构成法律体系的横向结构;三是组成法律体系的法律规范,https://www.66law.cn/tiaoli/131136.aspx
12.将男性纳入性犯罪对象的考量3、特殊承认主要代表为英国,英国在区分男性之间的严重猥亵与鸡奸的同时,规定了不同的刑法梯度。英国修订后的《性犯罪法》规定:一男子强奸妇女或者其他男子的,构成犯罪。(10) (二)国内现行法律的一般规定及处理方式 本文开篇所引用案例的处理反应出了我国当前司法实务中对该类案件的典型处理方式,但是将量刑情节视为定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2/id/1160323.shtml
13.仲裁工作简报(2022年第4期)二、我国法律体系下的仲裁临时措施和保全措施 (一)现有法律规定下仲裁规则的突破 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没有直接规定仲裁员是否有权力裁定临时救济,法律仅仅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在仲裁程序中或仲裁程序开始前,向法院申请保全措施(包括财产、证据和行为保全)。主流观点通常认为,在现有法律规定下,只有人民法院具有http://www.hzzcwyh.cn/hzzcwwz/zcyd/202205/c6857f3df61c4b8fb6507ab2c39446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