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内法规体系不是作为一个外在的新事物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它在党的百年制度史上一直存在,也一直发挥着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同步加快建设和发展,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概念后,它自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已经形成”,标志着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由此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完备的国家法律体系衔接协调、一体发展,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依托和法治保障。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党内法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内外协调衔接,以党的组织法典编纂为试点适时推进党内法规法典化。

党内法规体系是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也就是在经历了百年党史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至今,中国法治建设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思想制度创新进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大致上以20世纪70年代末为起点,以市场经济入宪为主要标志。市场经济入宪之前,中国法治在观念制度实践上的主要体现是法治反对人治,民主与法治结合,以及依法治理实践。这一阶段的逻辑主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二是市场经济入宪之后,起自20世纪90年代初,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法治在观念制度实践上的主要体现是法治超越法制,法治与人权结合,以及依法治国实践。这一阶段的逻辑主要是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规范公权和保障私权。三是新时代以来,始自党的十八大,中国法治在观念制度实践上的主要体现是法治追求善治,正义与法治结合,以及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这一阶段的逻辑主要是通过法治推进治理走向善治。毫无疑问,围绕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展开的法治,需要更加有力的制度依托和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此为基础,法治建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明确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成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主要目标导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概念,从而实现了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飞跃。这是一个理念和制度的双重飞跃,这个飞跃实际上是通过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衔接协调、一体建设实现的。党内法规体系不是作为一个外在的新事物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它在党的百年制度史上一直存在,也一直发挥着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同步加快建设和发展,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概念后,它自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党内法规是法治体系概念的有机构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一方面,总体来看,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包括1部党章,3部准则,43部条例,规定850部、办法2034部、规则75部、细则609部。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的党内法规3615部,其中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211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163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3241部。

另一方面,分类来看,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由党章、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构成,呈现为党章统领四大法规板块的“1+4”形态。在十九大党章统领下,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包括现行有效的党的组织法规153部,党的领导法规772部,党的自身建设法规1319部,党的监督保障法规1370部。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准确定位新时代法治,系统布局新时代法治建设,通过《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建设纲要》《法治社会建设纲要》,形成“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关联一体、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关联一体、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关联一体的新时代法治关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管党治党,实践依规治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一体化逻辑,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内外衔接协调

100年来,为适应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不断推进党内法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尤其是近十年来,党内法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适应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急需,应当遵循百年党内法规建设历史经验,坚持以党章为根本制度依循,深化党内法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内外衔接协调,适时启动党内法规法典化进程,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党内法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根据全面从严治党与依规管党治党、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有机统一的需求,全面展开党内法规补强工作,实现6—8部准则、50—60部条例的立规任务,提升党内法规体系的完整性和整体水平,覆盖依规管党治党的各领域各方面;二是重点补强党的领导法规板块,密切结合党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军队国防、外交等全面领导的现实需要,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

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内外协调衔接。一是加强党内法规不同板块的衔接协调,尤其要加强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的体系化,强化党章的统御作用和法规秩序化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审查地方和部门报备的党规文件3.2万件,发现和处理“问题文件”1400余件,有效保证了党内法规的体系性和秩序性。二是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坚持“宪法至上、党章为本”,以纪检监察法治一体化、组织人事法治一体化、军事国防法治一体化等为着重点,推进党规国法一体化建设,实现党规国法互联互通、相辅相成,推动新时代党规与国法同构中国法治。

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党内法规法典化,适时启动党内法规法典编纂工作。法典化是部门或领域法律规范体系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党内法规规范体系化程度的重要方式。坚持系统论思想和方法,借鉴民法典编纂的成功经验和推进其他法律领域法典化的有效做法,明确“相对法典化”理念,选择党的组织法规法典化为突破口,启动党内法规法典编纂工作,是进一步形成更加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选择。

适时启动党内组织法规法典编纂工作

一是明确组织法典编纂的根本依循。党的制度是从党章开始的,党章是一切党内法规的制度源头,建立健全党的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以党章为根本依循,明确党章对党的组织法典编纂的主导作用,确立党的组织法典的总体框架、总分结构和内在逻辑、外部关系。党的组织法典应当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章的精神和原则,尤其要充分反映和体现党章总纲规定的根本内容,将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党的重大政治主张,以及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原则要求等融入党的组织法典。

三是明确党的组织法典的核心制度。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党章是根本,民主集中制是核心,民主集中制是党章确立的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党的组织法典编纂工作必须明确民主集中制在党的组织法典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汇聚和凝练党内法规中有关民主集中制的规定的基础上,在法典总则编高度概括和集成民主集中制原则和规范要求,并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实质和原则要求贯彻到整个党的组织法典中。

(作者肖金明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威海)副校长)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确立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也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这是国务院履行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哪些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构成。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e76783bb7bca50000708
3.中国法律体系构成层次图一共有几层(中国法律体系构成包括)法律体系,是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形成的有机整体。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部门的名称与该部门所包含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并不完全http://www.shuohenglaw.com/index.php?c=show&id=8749
4.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3、民商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 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民法典、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公司法、商标法、票据法、海商法 4、经济法:调整有关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中产生的关系 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统计法,农业法,企业法,银行法,市场秩序法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bid=1419&cid=16954&nid=16957&pg=2&sid=60
5.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三部分:第一,立法体制。立法体制是指国家关于立法主体的组织系统、立法权限的划分和行使制度。有的认为立法体制就是立法体系,有的还认为立法体制即就是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我认为立法体系这样的概念不够准确。“体系”一词与“体制”一词不同。汉语中的“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dhFuECdjBYDc.html
6.法律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一条提到了荃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加强立法宣传工作的内容,但并未直接回答法律体系的构成部分。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宪法:宪法是帼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体系中的核心。 法律:包括荃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https://www.hwtop.com/tuozhan/3434.html
7.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概念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法律关系1.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2.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https://blog.csdn.net/m0_56501550/article/details/125030604
8.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标准化知识: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行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与《标准化法》配套的标准化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涉及标准化事项的法律构成。 图 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结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https://www.zjmif.com/qualitymana/detail/id/26589.html
9.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原则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法理学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考研备考法硕的同学,法理学要好好学习掌握,里面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想顺利考研,从这里开始好好学习吧。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将给大家分享考研法律硕士法理学的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立法概述和原则。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08309.html
10.我国保密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依据,由()共同构成。我国保密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依据,由()共同构成。 A. 保密法 B. 保密行政法规 C. 保密规章 D. 其他法律中涉及保密管理的法律规范 题目标签:为依据宪法法律体系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保密法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fef033d9ac49b3bf7168f6dde83b8b.html?fm=bdbds
11.2016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下篇:综合课)考研大纲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 第七章法律要素 第一节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的概念 法律规则的定义;法律规则的特点。 二、法律规则的种类 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https://www.kaoyan.com/dagang/569dc95f462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