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法律与西方的比较|法律_生活大百科共计10篇文章
看看你在看什么网站,哦!亲爱的宝贝。生活大百科这么宝藏的网站都让你找到了,那我们就来了解了解关于中国古代的法律与西方的比较的信息吧。










1.西方法律思想史整理2.末日审判说:中世纪神学思想,在圣经中出现的法律思想,从原罪到赎罪再到末日审判是一个过程。人类出生就是有罪,生活就是赎罪的过程,赎罪是为了重返天堂,当公义审判日到时,上帝按照各人行为施行报应。 3.《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的著作,他对不同地区比较研究,总结出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书中阐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7889468
2.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2篇(全文)特别是在古代法律文化方面,新教材(必修一)在政治文明史中还专门设置了《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涉及了以罗马法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历史作用和价值。而新教材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方面,既无完整的法律文件内容的说明,更谈不上类似于古罗马法的完整专题设置。这看起来又不能不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3j3c6gb.html
3.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学术著作比较同类著作,本书有以下特点:其一,通过对相关成果的评判和借鉴,首次较系统地对中西法律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一些重大问题,如法的形成、中国法律刑事性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原因、法的伦理化成因、法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二,认为中西法律文化是它们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各自形成特色并http://www.cuplpress.com/index.php?m=book&a=detail&id=6993
4.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法律的区别中国古代法律与西方法律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渊源、法律结构、法律实施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区别的详细阐述: 一、法律渊源的差异 中国古代法律渊源:中国古代法律主要源于君主的诏令、律例以及传统的礼教。其中,律例是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而礼教则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在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74589063c8afc000531
5.中西政治制度对比(通用6篇)政党制度之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多党并存竞争的制度,中国则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当合作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级化的发展,各国政党间也开始相互借鉴执政经验,探索执政规律,一谋求更好地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vfb1n.html
6.神权法思想对中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之比较(二)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是为了蒙蔽百姓,维护统治者长治久安的政治考虑所诞生的西方的教会法是为了调整庞大的信教群众群体内部矛盾而产生的,所以教会法其实是一部世俗法,它的诞生与近代的其他法律的诞生原因是完全相同的。 (三)神权的定义不同。中国古代的神权法产生时,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宗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18/07/61858_211801530.shtml
7.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五、古希腊制度与中国制度法差别 古代东西方文化有所交流,两种法律体系也曾相互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却是很有限的。、古东方法一直没有走上古希腊法的道路,而古希腊法也没有沿袭古东方法的的模式,早在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就已深刻地意识到东方政治制度与希腊制度具有本质的不同。他指出,希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7508828.html
8.法治与中国社会”[11]瞿同祖的看法亦是完全一致的:“法家认为一切的人在法律前均须平等,不能有差别心,不能有个别的待遇。”[12]总之,与儒家较为重视法律的实质正义,因而对中国古代法律系统造成比较严重的扭曲相比,法家则对法律持绝对形式正义的基本观点,而这一基本精神与现代法治自然是相通的;因此,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法治思想的https://www.jianshu.com/p/83a1f79be433
9.“经典与法学——第一届比较法律文明工作坊”圆满召开最后,鲁楠老师比较了三种文化担当者者的形象:印度仙人传统中,真理高于权力,为道义论传统;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圣人传统中,采取真理与权力结合的方式;希伯来约法文化的先知传统中,真理与权力对抗。由此切入,可以体会到印度法律文明的独特性。 梅凌寒老师以《经学在古代中国法典编纂技术中的基础作用——与近代西方科学与http://fxy.cupl.edu.cn/info/1088/14292.htm
10.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三、“礼治”背景下的法律价值观 从二十五史中有关孝子、烈女、侠客、义士等案例来看,中国古代法律的价值观在“礼治”的导引下,具有重人情、重道德、重和谐的特征。与同时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及观念相比较,这些特征显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法文化的开明和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追求是“和谐”。如果用今天的标准去http://www.nopss.gov.cn/GB/219506/219508/219516/14640011.html
11.欧洲汉学家笔下的古代中国法律形象自马可波罗之后,将近两百年时间里,西方世界逐步实现了从对“丝国”或“契丹国”(Cathy)的孜孜以求,到对富丽堂皇的“汉八里城”(即北京城)的无限神往,古代中国法律在欧洲仍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正面形象。及至16世纪以降,尽管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在华传教事业屡次受挫,除了认为中国人和中华法律根本上缺少上帝等因素外http://m.legalweekly.cn/whlh/2022-03/31/content_8696501.html
12.法学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1]。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在中国先秦时代被称为“刑名之学”,从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1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2年出版计划一、西方理论与中国法律;主要从理论层面反思西方理论与中国法律传统的相悖之处,批判西方理论的话语霸权。 二、妇女、儿童与中国传统法律;从法律史的视野审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妇女与儿童问题。 三、明清诉讼档案与社会文化史研究。 四、跨越、综合中西的研究。本书的特点在于分专题收录了西方汉学家关于传统中国法律社会https://www.douban.com/note/824257121/
14.浅谈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传统所有中国历史上的变动,伤害不到民族和国家的大传统。因此,中国历史只有层层团结和步步扩展的一种绵延,很少彻底推翻与重新建立的像近代西方人所谓的革命。在法律方面,中国古代社会创造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独具特色的法律文化。[page] 自夏代步入阶级社会以后,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在以往的氏族、部落的原始习俗文化的基础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701276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