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与法律:古中国与古罗马

它们便是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随着这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不断的发展,这两个国家的法律也不断完善,进而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中华法系和古罗马法系。这两个国家的法律随着本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不仅影响范围越来越广,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然而,法律是服务于政治的,是国家元首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如此国家元首的权力即王权和法律之间就不可避免产生联系,进而发生关系,那么,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王权与法律的关系有什么异同呢?

一、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王权与法律关系的相同点

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古代罗马,它们都承认国王的政治地位。国王具有行使国家权力,治理国家的权力。所以,在这两个国家的法律都承认国王的命令具有法律效力,国王的命令都必须要严格贯彻落实。

(二)法律都具有阶级性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法律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古代罗马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而国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两个国家法律的本质也维护了国王的利益。所以这两个国家的法律也维护和捍卫王权的权威。

二、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王权与法律关系的不同点

(一)王权与法律的地位不同

1.古代中国的王权与法律在社会上地位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自始至终都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以至于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为了让百姓甘于服从自己的统治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表示天子代表上天统治万民,以此来奴化人民的思想。

所以在古代中国,天子的地位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在“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法律原则之下。天子是不受法律约束的。

韩非子曾说:“君王治理国家要法、术、势相结合。”这就说明在古代中国,法律只是天子治理国家的手段。除非天子为了推崇自己依法治国的思想,为了取信于民自愿接受法律的约束,否则法律是奈何不了皇帝的。

2.古代罗马的王权与法律在社会上地位

而古罗马的王权和法律在古罗马的不同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法律地位。纵观古罗马社会的发展,古罗马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王政时代古代罗马的王权与法律在社会上地位

古罗马的法律是古罗马平民与贵族相斗争的产物,虽然古罗马的法律同样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在王政时期,古罗马的国王、元老院以及氏族成员是国家的三大权力机关,这三大权力机关共同掌管国家权力,三个机关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政治是上的平衡。

在这个时代,是处于全民参政状态,也就是说古罗马的全体公民都是统治阶级。而国王也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国王只不过是通过选举而上位的普通人。

所以此时的古罗马的法律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即使是尊贵如国王也必须在法律的规则下行使权力,接受全民的监督和法律的束缚。

共和时代古代罗马的王权与法律在社会上地位

共和时代政权体制的主要的目的是限制王权,此时的国家元首已经不再是国王了,而是同僚执政官。同僚执政官取代国王行使国家元首的职能。

这个时候的王权不仅要在法律框架之下行使,而且还要受到元老院的束缚。这个时代的王权在古罗马的历史中地位是最低的,也是最受限制的。法律依然是凌驾于任何人之上。

帝国时代古代罗马的王权与法律在社会上地位

这个时代的国家元首集国家所有权力于一身,国家所有人都要屈居于国家元首之下,国家元首正式称帝。皇帝言出法随,皇帝的敕令被纳入到国家法律条文中,与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

这个时代古罗马的王权才敢与古代中国的王权相比肩,法律沦为皇帝治理国家的工具,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法律产生的方式不同

1.古代中国法律的产生方式

在古代中国,法律是皇帝为了规范天下臣民的行为,让天下臣民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行事,法律不过是皇帝利用王权自上而下制定的行为规则。

古代中国的法律是王权至上的表现,也是皇帝意志的体现。所以在古代中国法律中,公法发达,而私法却相对薄弱。

2.古代罗马的法律的产生方式

古代罗马则不一样,古代罗马是平民与贵族相斗争的产物,平民以斗争的方式逼迫贵族妥协,可以说古代罗马的法律是王权向平民妥协的产物。

平民要求王权将自己争取到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以,古代罗马是自下而上逼迫贵族妥协的行为。在古代罗马的法律中,私法优于公法,程序法优于实体法。法律大部分内容都是如何对公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

结语

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罗马王权和法律关系体现的是当时国家的政治体制。但法律终究是服务于政治,这个国家的君主地位高法律体现的就是王权至上,当君主的君权在政治体制中被限制,法律体现的就是权力制约。

THE END
1.清代的类案援引制度在清代,已决案件并不当然具有法律拘束力,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来源于案件裁判本身情法两得其平。情法两平,又称情法两尽,是中国古代衡量案件裁判质量的标准,大致涵义是指司法官裁判时既遵循法律的普遍性规定,又充分考虑个案情事的特殊性,因情论法,未出现情重罪轻或情轻罪重等畸轻畸重现象,案件裁判http://www.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446589/index.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现代法治的发展愈来愈清晰证明,法律的实施只有与道德方向一致,并以道德为支撑,才能形成法律被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理想局面。可见,中华文明在法律之外重视道德的作用,与现代法治并行不悖,并能成为现代法律得以遵守的外在机制和环境保障。 当然,文明总是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明在蕴含着丰富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苏艳英: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民法文化的整合——民法典的法文化解读面对如此混沌的社会,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几代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弊病,主张西方“自由、平等”的现代法律理念,呼吁对中国政治法律进行全面改革,迫使清政府不得不被动的进行变法修律。 清政府于1904年5月15日设立了修订法律馆。根据清朝最高掌权者的谕旨,清政府确定以西方法律为模式进行修法http://gjzlfzh.hbu.edu.cn/contents/69/2275.html
4.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之异同现在看来,法家的法治主张更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要求,法律思想也基本概括了法的内部属性,初步完成了从神治到人治到法治的过渡,法家的法律思想已经依稀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法律的影子。 ? 篇2: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之异同 道家思想:清净无为,遵行客观规律。 儒家思想:“人之初,性本善”,注重教育启发,主张和谐。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k95oo8y.html
5.徐爱国:法学知识谱系中的论题修辞学——《法学的知识谱系》前传三、现代法律修辞学:文学修辞与哲学修辞 结语 本文首发于《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2期批评栏目(第149-162页),原文17000余字,为阅读方便,脚注从略,如需引用,请参阅原文。点此可购刊。 导言 拿到舒国滢教授《法学的知识谱系》的时候,我被这2.9公斤重的大“体量”纸质版著作吓了一跳,不禁联想起欧洲中世纪的羊皮拉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624036384214090752
6.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法律是复杂的,法律所创造的文明亦然;文明的交流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也会让相应的法律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清晰、全面地呈现跨度长达四千年的人类法治史,本书借用全球史的视角和方法,以“法律”“秩序”“文明”这组概念为核心,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各大法律体系的发展脉络,逐一解析重要节点,以此阐释法律的发展如何反哺https://www.meipian.cn/56ooqkra
7.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相同点中国现代法律与古代法律的异同 一、相同点:都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社会有一定的约束性。二、不同点:(一)成长时间不同1、中国现代法律成长时间 试述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演变和基本特征。 我国古代法律体系演变过程: 1、中国法早期发展阶段(夏、商、西周),中国法律发展的源头起自于夏朝,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同https://wenda.so.com/q/1682293813212583
8.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第1篇 一、结婚之原则 《礼记·婚义》云: “婚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事也。”这句话清晰明白地道出我国古代婚姻的真谛: 其一, 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而非个人之事。其二, 婚姻的目的在于祭祀祖先和繁衍后代。正因如此, 我国古代婚姻的缔结有诸多原则限制。以下是结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9.古代法律与近代法律的区别1、中国现代法律成长时间:改革开放40年,我国立法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有效的法律有229件,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2、古代法律成长时间: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特征不同:1、中国现代法律特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https://wen.baidu.com/question/762418755987932724.html
10.中国古代立法所反映的优秀法律文化文章许多超越时空的法文化成就和丰富的历史经验,为构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法律文化宝库中,法律文献资料美不胜收,本文撷珍拾贝,主要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制文明。 “皋陶造律法律存” ——最早的法律文明型态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8-28/content-1629975.html
11.古代希腊法律体系古代希腊不是没有成文法,据亚里士多德所著《雅典政制》记载,雅典的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雅典公民都要在写有法律条文的牌子前宣誓遵守法律;执政官也要对法律宣誓,说他们如果违反任何一条法律,就得奉献一个金人像。梭伦曾经规定,这些法律要百年不变。这表明,早在雅典时期,法律就已经被公布于https://m.douban.com/note/781277116/
12.古代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数几种。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 https://baike.sogou.com/v76371600.htm
13.“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之影响摘要“以儒释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特殊现象,起源于汉代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善于唐代。其核心在于强调儒学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作为判断罪与非罪、衡量刑罚轻重的依据。“以儒释法”的出现打破了汉代以前儒法对立的局面,并将法令赋以道德的内涵,缓解了秦代以来严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190902155132_37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