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等行动属于社会行动模式中的哪一种策略?()
A.对话性行动B.暴力性行动
C.抗议性行动D.对抗性行动
2.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中,介入层面最宏观的方法是()
A.个案工作B.小组工作
C.团体工作D.社区工作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发展中国家社区实践的主要模式?()
A.侧重于经济目标的实务模式B.侧重于社会目标的实务模式
C.服务取向的实务模式D.社会规划和社区行动模式
4.社会策划模式的技术性策略突出强调“管理主义”是在()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5.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追求生活中的可预期性属于哪个层次的需求?()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6.通过社区工作促进社区成员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理性分析能力,对社区问题的成因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属于社区工作者哪项使命和任务?()
A.寻求社会公正B.促进意识提升
C.推动集体参与D.工作者自身职业成长
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
C.最适宜性决策模式D.混合扫描决策
8.社会行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9.在一种专业角色中,社会工作者成为社区居民与其所需资源的主要联系人,帮助社区居民确定和运用各种资源,这种角色是()
A.教育者B.启发催化者
C.使能者D.资源中介者
10.我国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于()
A.1976年B.1986年
C.1996年D.2006年
1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社区睦邻运动的发起人是()
A.巴涅特B.亚当斯
C.斯塔尔D.汤恩比
13.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的人物是()
A.陶行知B.梁漱溟
C.晏阳初D.孙本文
14.我国第一次将“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在()
A.1969年B.1979年
C.1989年D.1999年
15.通过问卷或访问对社区中每一户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社区需要的想法。这种资料收集方法属于()
A.文献分析方法B.参与式观察法
C.访问法D.社区普查法
16.社区中的体系有时会因为需要增加影响力和资源等,与其他组织体系结为联盟,在互惠交换的基础上保持合作关系,这反映了社区中体系之间的哪种互动关系?()
C.联合组织关系D.竞争关系
17.初次访问社区对象时,以下哪种着装是合适的?()
A.牛仔裤B.拖鞋
C.皮鞋D.T恤衫
18.找出两变项以外的其他变项的影响,从而找出其他影响成果转化的原因和解释,这种分析方法属于()
A.单变项分析B.多变项分析
C.双变项分析D.交互变项分析
19.国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干预经济社会生活的活动叫做()
A.强行干预B.消极干预
C.积极干预D.强制干预
20.从历史发展顺序来看,____________是欧美国家中国家与社区关系的重要分水岭。
()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哪两种社区属于功能型社区()
A.农村社区B.集镇社区
C.城市社区D.经济型社区
E.文化型社区
2.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
A.在社区内接受照顾B.由社区负责照顾
C.直接社区照顾D.间接社区照顾
E.社区照顾实务
3.政策体系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划分为两大类()
A.环境政策B.发展政策
C.经济政策D.社会政策
E.总体政策
4.以下哪些表现了城市社区的组织特征()
A.组织数量众多B.组织类型简单
C.组织数量较少D.组织结构严密,呈科层制
E.组织功能非专一性
5.社会系统分析理论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理论流派,美国社会学家沃伦提出认识社区系统网络有两个参照体系,分别是()
A.横向系统B.垂直系统
C.简单系统D.复杂系统
E.多层次系统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社会策划模式关于人的假设是:认为人都是理性的,人是理性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是理性选择的工具性交换关系。()
2.提升参与者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属于社会行动模式的任务目标。()
3.地区发展模式始终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是一种线性进步过程。()
4.在某项社区工作实务中,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往往是单一的、不变的。()
5.社会行动通过动员社区力量,来寻求权力和资源的再分配,改变社会政策。()
6.“社区照顾”的发展最初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院舍化”运动。()
7.满足社区需要是社区工作目标的核心内容,社区工作就是为满足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等各种对象的需要,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8.社会行动一般是由最激烈的方法起步,然后才慢慢走向对话和合作。这就是社会行动的渐进原则。()
9.社区照顾模式倡导将有需要的个人和家庭置于原社区中开展照顾,从而是一种融入和不隔离的福利模式。()
10.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有时强调过程目标,有时强调任务目标。()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社区发展
2.汤恩比馆
3.社会行动(罗夫曼的定义)
4.社群主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
2.简述当代社区工作的几个渊源。
3.社会行动模式中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比较地区发展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在基本假设方面的差异性。
2.试述社区照顾的专业技巧与服务方式。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