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自考00281社区社会工作真题及答案(浙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等行动属于社会行动模式中的哪一种策略?()

A.对话性行动B.暴力性行动

C.抗议性行动D.对抗性行动

2.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中,介入层面最宏观的方法是()

A.个案工作B.小组工作

C.团体工作D.社区工作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发展中国家社区实践的主要模式?()

A.侧重于经济目标的实务模式B.侧重于社会目标的实务模式

C.服务取向的实务模式D.社会规划和社区行动模式

4.社会策划模式的技术性策略突出强调“管理主义”是在()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5.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追求生活中的可预期性属于哪个层次的需求?()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6.通过社区工作促进社区成员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理性分析能力,对社区问题的成因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属于社区工作者哪项使命和任务?()

A.寻求社会公正B.促进意识提升

C.推动集体参与D.工作者自身职业成长

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

C.最适宜性决策模式D.混合扫描决策

8.社会行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9.在一种专业角色中,社会工作者成为社区居民与其所需资源的主要联系人,帮助社区居民确定和运用各种资源,这种角色是()

A.教育者B.启发催化者

C.使能者D.资源中介者

10.我国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于()

A.1976年B.1986年

C.1996年D.2006年

1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社区睦邻运动的发起人是()

A.巴涅特B.亚当斯

C.斯塔尔D.汤恩比

13.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的人物是()

A.陶行知B.梁漱溟

C.晏阳初D.孙本文

14.我国第一次将“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在()

A.1969年B.1979年

C.1989年D.1999年

15.通过问卷或访问对社区中每一户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社区需要的想法。这种资料收集方法属于()

A.文献分析方法B.参与式观察法

C.访问法D.社区普查法

16.社区中的体系有时会因为需要增加影响力和资源等,与其他组织体系结为联盟,在互惠交换的基础上保持合作关系,这反映了社区中体系之间的哪种互动关系?()

C.联合组织关系D.竞争关系

17.初次访问社区对象时,以下哪种着装是合适的?()

A.牛仔裤B.拖鞋

C.皮鞋D.T恤衫

18.找出两变项以外的其他变项的影响,从而找出其他影响成果转化的原因和解释,这种分析方法属于()

A.单变项分析B.多变项分析

C.双变项分析D.交互变项分析

19.国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干预经济社会生活的活动叫做()

A.强行干预B.消极干预

C.积极干预D.强制干预

20.从历史发展顺序来看,____________是欧美国家中国家与社区关系的重要分水岭。

()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哪两种社区属于功能型社区()

A.农村社区B.集镇社区

C.城市社区D.经济型社区

E.文化型社区

2.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

A.在社区内接受照顾B.由社区负责照顾

C.直接社区照顾D.间接社区照顾

E.社区照顾实务

3.政策体系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划分为两大类()

A.环境政策B.发展政策

C.经济政策D.社会政策

E.总体政策

4.以下哪些表现了城市社区的组织特征()

A.组织数量众多B.组织类型简单

C.组织数量较少D.组织结构严密,呈科层制

E.组织功能非专一性

5.社会系统分析理论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理论流派,美国社会学家沃伦提出认识社区系统网络有两个参照体系,分别是()

A.横向系统B.垂直系统

C.简单系统D.复杂系统

E.多层次系统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社会策划模式关于人的假设是:认为人都是理性的,人是理性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是理性选择的工具性交换关系。()

2.提升参与者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属于社会行动模式的任务目标。()

3.地区发展模式始终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是一种线性进步过程。()

4.在某项社区工作实务中,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往往是单一的、不变的。()

5.社会行动通过动员社区力量,来寻求权力和资源的再分配,改变社会政策。()

6.“社区照顾”的发展最初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院舍化”运动。()

7.满足社区需要是社区工作目标的核心内容,社区工作就是为满足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等各种对象的需要,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8.社会行动一般是由最激烈的方法起步,然后才慢慢走向对话和合作。这就是社会行动的渐进原则。()

9.社区照顾模式倡导将有需要的个人和家庭置于原社区中开展照顾,从而是一种融入和不隔离的福利模式。()

10.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有时强调过程目标,有时强调任务目标。()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社区发展

2.汤恩比馆

3.社会行动(罗夫曼的定义)

4.社群主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

2.简述当代社区工作的几个渊源。

3.社会行动模式中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比较地区发展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在基本假设方面的差异性。

2.试述社区照顾的专业技巧与服务方式。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THE END
1.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就在于它们的多样性和精细化管理。 首先,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例如,西方国家以宪法为基础构建了复杂而完善的立法体系,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历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1303.html
2.我来告诉你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让小明带你一探究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law,它规定了国家政体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国家机构以及各级政府职权范围,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宪法是最高层面的法律,是其他所有法律和行为准则的基础。 行政 法規 行政 法規通常由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现行有效的行政程序制定出来,用于管理具体事务,比如税收政策、环境保护措施等。这类 法規往往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7327.html
3.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幅度提升,对现有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需要更新现有数据保护政策以适应隐私泄露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更加精准有效的监管工作。此外,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中,有可能实现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运行模式,从而重塑传统机构运作方式。 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7678.html
4.法律法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范围。 首先,从顶层结构来看,我们有宪法。宪法是最高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基本权利与义务等。这一层次最为核心,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hua/399887.html
5.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内容和特征法律体系是一国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内容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http://www.npc.gov.cn/zgrdw/pc/XWZX_1/6/200702/t20070225_3181.htm
6.国际公约和协议法律体系:从法律性质的角度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际公约和协议法律体系:从法律性质的角度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国内法,由各国自行制订:另一类是属https://www.netkao.com/shiti/827104/3001363xobw2fp9lk.html
7.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从1954年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改革开放后频频立法,彻底打开“法律之门”;从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我们在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法治建设道路。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只有既不罔顾国情、https://www.xlgy.com/100/133/content_55697.html
8.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每一个法律规范有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行为模式有三种:①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 ②必须这样,称为命令性规范(义务性规范); ③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 法律规范的分类:①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弱程度分: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②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分: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9.电力安全知识模拟试题答:《电力法》的法律体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及国务院根据该法制定的各实施条例和细则,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实施该法的规定和办法。 体系分为:电力法、电力法规和电力规章三个层次。 13、《电力法》赋予电力监查人员的职权是什么? https://tech.bjx.com.cn/html/20080111/102560.shtml
10.2018年第3期总第5期笔者认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是在这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法律的研究,再根据其政治、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的原因来确立其独特的法律体系。正是因为这种不断融合、不断创新才造就了混合法系,因此导致世界上几乎没有纯粹的独立法系,亦即全世界几乎都是混合法系。五大法系的http://fxy.hunnu.edu.cn/info/1130/2924.htm
11.牡丹江总工会1、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2、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https://www.hljgh.org.cn/Webmdj/View.html?id=9383752
12.聚焦学习民法典第31期:两个债主一台戏,谁先谁后怎么算?留置权:我说了算! 2020-08-15 13:47:48 第30期:朋友醉酒后开车扬长而去,怎么办?快拦住他~ 2020-08-15 13:45:33 第29期:合同生效时间和签订时间是同一天吗?睁大眼睛,别搞错啦 2020-08-10 21:38:49 第28期:签字后就生效?错啦!小心这类合同 2020-08-10https://www.cnhubei.com/z/13220206/
13.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8)(物质生活条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生命的个人生存必须具备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理、气候条件及其人们所遇到的其它条件;另一类是人们自己活动所创造的条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新需要的产生、人口的生产以及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人们之间的物质联系。)所以,从根本上看,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体现了http://www.yuloo.com/news/219170.shtml
14.2015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法律体系变动较大考研政治大纲资讯政治大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今年政治变化第二大的科目,同样在课程体例、知识体系、具体内容与语句表述上有显著调整。其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部分的变化较为集中。建议所有的考生,都严格地按照今年的大纲与大纲解析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替换、梳理与总结。 https://m.koolearn.com/kaoyan/83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