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历经萌芽与形成、探索与曲折、恢复与发展、创新与完善四个各具特点而又一脉相承的发展阶段。总结党内法规百年发展的基本经验,要区分内容体系和运行过程两个方面,探求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和监督保障法规等不同领域的特殊规律,研究党内法规在立规前规划与计划、法规制定、贯彻落实和立规后评估与清理等不同环节的特殊模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进党内法规建设,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准确把握主要矛盾,服务全党工作大局,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也是在党内法规的轨道上不断防范和化解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围绕这一历史进程,已有大量聚焦某一特定时段的研究,但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贯穿起来研究党内法规百年变迁走向和发展规律的成果还比较欠缺。同时,现有研究往往把党内法规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研究,对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和监督保障法规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研究仍然比较欠缺,对立规前规划与计划、法规制定、贯彻落实和立规后评估与清理的特殊模式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将党内法规区别为内容体系和运行过程两个方面,并立足百年发展的长时段视野研究每一方面的基本经验,以期为新时代党内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提供历史智慧和学理支撑。
一、党内法规的百年发展历程
2019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明确规定:“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这是具有规范效力的定义,也是对党内法规内涵的权威界定。从本质属性看,党内法规体现了党的统一意志;从制定主体看,只有特定党组织才有权制定党内法规;从调整对象看,党内法规不仅调整党内关系,也调整党组织与非党组织之间的领导关系;从实施保障看,党内法规主要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从形式要素看,党内法规是具有特定名称、表述形式和制定程序的专门规章制度。这些特征是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在党的历史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政治实践,党内法规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即已存在。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内法规。但是,党内法规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却是在1938年。在该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从中央以至地方的领导机关,应制定一种党规,把它当作党的法纪之一部分。一经制定之后,就应不折不扣地实行起来,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并使之成为全党的模范。”但这里所使用的概念是“党规”,而不是“党内法规”。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时,将其讲话中的“党规”修改成“党内法规”,此即党内法规概念之滥觞。
纵观百年来党内法规的发展历程,根据党的历史任务以及党为实现历史任务而确定的党内法规主题和导向,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法规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与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法规建设
2.探索与曲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内法规建设
3.恢复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内法规建设
4.创新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党内法规建设
二、党内法规内容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1.以党的章程为“纲”统领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提高党内法规建设整体水平
2.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夯实管党治党组织制度基础
3.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健全党的领导法规,把党的领导活动纳入制度轨道
4.聚焦“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5.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加强党的监督保障法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党内法规运行过程管理的基本经验
内容体系建设设定了党内法规的制度架构,但在党内法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与理想的制度规定不尽一致的现象。这种制度偏离现象的出现,不仅是一个党内法规的遵守和执行问题,同时还涉及党内法规的规划、制定、评估和清理等环节。因此,考察党内法规的百年发展历程,不能只在文本层面进行静态的内容分析,还要拓展研究视阈,进一步考察党内法规从制定到实施再到实现的运动过程,并从运行过程管理的角度总结百年来党内法规建设的基本经验。
1.坚持问题导向,将党内法规与党的历史任务及党为实现历史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起来
2.做好立规前规划和计划,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推动制定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提升党内法规质量
4.明确党内法规实施责任,狠抓党内法规贯彻落实
5.做好立规后评估和清理,实现党内法规的持续革新
四、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的战略思考
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党内法规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党内法规的百年历程,总结其间的基本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党内法规建设规律,聚焦党内法规建设的关键环节,于变局中开新局,使党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领导人民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1.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的立足点
2.准确把握主要矛盾,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的出发点
3.服务全党工作大局,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的着力点
纵观党内法规百年发展历程,党内法规作为管党治党、执政治国的手段,只有当它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大政方针展开,服从和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党内法规建设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服务全党工作大局体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政治意义和功能作用,为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法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导引。首先,要深刻认识党内法规建设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关系,自觉把党内法规建设放到党的制度建设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谋划,做到在更高层面破题布局。其次,要自觉把党内法规建设放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中去把握,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最后,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地方、部门大局与全党工作大局的关系,地区、部门大局只有在符合全党大局要求、不与全党大局要求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才具有大局意义。要站在大局的高度,严格遵守党内法规的效力位阶要求,维护党内法规和党的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
4.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
[2]宋功德、张文显:《党内法规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3]李斌雄:《扎紧制度的笼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重大发展研究》,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年。
[4]宋功德:《党规之治》,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
[5]李君如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6]王伟国:《国家治理体系视角下党内法规研究的基础概念辨析》,《中国法学》2018年第2期。
[7]刘长秋:《论党内法规的概念与属性——兼论党内法规为什么不宜上升为国家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0期。
作者简介:张洪松(1983-),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成都610065)。